第壹節課是七年級下冊的作文《紫藤落》,由福州時代中學的徐立華老師主講。徐立華老師把壹個彩色的紫藤瀑布引入了教室。她巧妙運用背景讀物,高度重視閱讀訓練,使學生在作者宗璞的優美文字中討論、品味、領悟、沈醉,既引導學生掌握了“傳神描寫”的各種方法,又體會到了言誌的精妙,進壹步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徐立華老師的板書和簡筆畫相得益彰,課堂語言優美典雅,師生互動和諧自然。有老師評價說,這堂課“像壹朵盛開的紫藤”,有淡淡的清香,有明亮的光澤。
第二節課,福州華僑中學吳天聰老師教七年級下冊文言文《河中石獸》。本節課,吳天聰老師用文言文解析《河中石獸》壹文,重在感知文章主旨和把握作者觀點,以分析人物和故事為教學切入點,逐步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增強質疑和思辨能力。
?
?在課的開始,吳老師通過壹個有趣的實驗引出了“不用看就能判斷某物是否存在?”由此,學生可以思考。課堂上,在吳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時而聚精會神地談前瞻,時而暢談前瞻,充分傳播思想,暢所欲言。整堂課生動有趣,教學思路清晰,教學銜接順暢,營造了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
?
第三節課,第三組的老師們圍繞這兩節課展開了精彩的評課活動。老師們暢所欲言,實事求是,認為這兩個班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情緒得到了陶冶。同時,老師們還就“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指導策略”、“把握課堂節奏”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並給兩位老師提出了寶貴的教學建議。
?
?
最後,陳偉先生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他認為這是兩個高質量的講座課程。兩位老師都非常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兩位老師都能以文帶教,以生帶教。他們在探索文本內涵、引導生生對話、有效指導閱讀訓練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此外,陳偉老師還提出了“如何設計更合理的鋪墊問題,幫助學生爬樓梯,到達老師的課堂預設”的問題,供團隊成員進壹步思考。
福州市第二十八屆骨幹班初中語文第三組的教研活動已經圓滿落幕,但三組的老師都知道,教育是師生之間的智能互補,也是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接近的過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想成為壹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就要深入文本,在課堂教學的路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