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假房主欺騙租客,冒充房主簽訂租房合同,那就是詐騙。詐騙數額較大的,可以構成詐騙罪。
2.租房者明知他人不是房主而與他人簽訂租房合同,不屬於欺詐行為。但因為其無權出租他人財物,所以簽訂的租房合同在民法上會被認定無效。
3.另外,出租人雖然不是所有人,但依法對房屋享有經營、管理、占有和收益的權利,他出租房屋的行為是依法行使權利,是合法行為,受法律保護。
4.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壹般認為,本罪的基本結構是: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詐騙→被害人有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
從盜租的法律分析中發現,盜租中的營利行為雖然有民事不當得利的因素,但符合刑法相關犯罪的構成要件,應當認定為刑事犯罪。民事不當得利與財產犯罪是壹種交叉關系,而不是壹個邊界問題。民事不當得利不是行為人犯罪的原因。民法上的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的理由而取得利益,造成他人損害的行為。不當得利作為債的原因,起源於羅馬法中的“個人訴權”。經過漫長的演變,不當得利作為債的原因基本被世界各國立法所承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