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學作為法學的壹部分,主要研究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律規範。涉及面廣,包括但不限於物權法、債權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等領域。民法學作為壹門學科,旨在提供理論支持和學術探討,為民事法律實踐提供指導。
民法典是壹個國家民事法律規範的縮影,是國家制定和頒布的關於民事基本制度的法律文件。它是對民事法律關系的全面、系統、規範的表述,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強制性。民法典旨在將民法的原則、規則和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為民事主體提供明確的行為規範和權利保護。
從內容上看,民法學作為壹門學科,研究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在邏輯和法理基礎;民法典是這些法律基礎的具體化和文化化,將抽象的法律原則轉化為具體的法律規範。民法典是民法原則和規範的法律表達,是民法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論法律地位,民法學作為壹門學科,沒有直接的法律約束力,主要功能是指導法學研究和司法實踐;民法典是壹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民事主體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普遍約束力。
總而言之:
民法和民法典雖然都涉及民事法律關系,但在性質、內容和法律地位上有明顯的不同。民法學是壹個學科領域,主要研究民事法律關系的法律基礎;民法典是民事法律規範的法律表達,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約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7條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NPC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和其他基本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1條規定: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