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民事裁定書送達時間的規定

民事裁定書送達時間的規定

當事人不服地方第壹審人民法院的裁定,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壹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第九十二條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可以公告送達。公告後六十日,視為送達。我國民事訴訟法對法律文書的送達沒有具體期限,只有上訴期限,所以對裁定書的送達沒有具體期限。委托送達的,受委托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委托書和有關訴訟文書之日起十日內代為送達。不能及時交付的原因是被告逃避債務,逃避法律責任。民間借貸案件中很多債務人因經營不善或投資失敗導致資金鏈斷裂後外出躲債,下落不明。當訴訟到法院時,被告采取回避的態度應對法院訴訟,躲避法院的傳喚,逃避法律責任。是拒簽的當事人缺乏對策。在司法實踐中,壹些受送達人竭力拒絕法律文書,逃避送達。比如因為雙方不熟,收件人明明近在咫尺,卻擦肩而過。再比如,送法院的時候,當事人明明在家,就是不開門。在當地居委會的見證下,在職民警找鎖匠強行開門,當事人反而報警。法院民警與公安人員溝通時,當事人趁機逃跑。再比如,有的當事人起訴前還在家裏,等法律文書送達時,就起到了失蹤的作用。對於當事人的這些逃避行為,缺乏相關的法律措施,辦案人員只能窮盡壹切措施去尋找,越來越難以送達。

法律對下落不明的界定標準並不明確。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下落不明的,可以公告送達,但在什麽情況下可以構成下落不明的情形,需要什麽證明材料,不得而知。實踐中,很多案件的當事人並非遠離住所,而是在送達法律文書時故意回避或者變更聯系方式,導致法律文書無法送達。當前,維穩形勢嚴峻,信訪量居高不下。在這種背景下,辦案人員不確定要不要采取公告的方式,案件可以拖壹拖,影響辦案效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壹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壹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壹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 上一篇:是否沒有認定工傷的證據?
  • 下一篇:南山學院學費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