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企業是指利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金、技術和創業人才)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以獲取利潤,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第二,法律條文中的描述:
2007年3月17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壹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簡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不適用本法。從上面的解釋和法律可以看出,第壹,企業是壹個社會組織(也就是壹個部門,但“部門”這個詞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有些過時);其次,企業從事的是經濟活動,即能向社會提供服務或產品;最後,企業的目的是獲取收入,也就是獲取利潤。
2005年6月27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條有這樣的描述:“本法所稱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可見,通常使用“公司”壹詞時,其含義是比較寬泛的。很多情況下,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也被稱為公司,但在法律規定中,公司僅指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公司的法律含義,以下定義可能更合適: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從事生產或服務業務的社會組織。
擴展數據:
相關法律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公司是企業法人,具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五條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
第六條設立公司,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分別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不得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公司必須經批準的,應當在公司登記前依法辦理批準手續。
公眾可以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查詢公司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提供查詢服務。
第七條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核發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名稱、住所、註冊資本、經營範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
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
第八條依照本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在其名稱中標明有限責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樣。
依照本法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在其名稱中標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字樣。
百度百科-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