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壹中國後,采取了壹系列政策維護統壹,也是為了防止六國卷土重來。賈誼在《論秦》中提到“名城被殺,英雄被殺,天下兵聚鹹陽,鏑被賣,天下人作十二”。秦國滅了六座名城,殺了六個叛國的老朋友,收了天下的兵器燒了,削弱了天下人造反的能力。北擊匈奴,南走百步,鞏固邊疆。同時,他經常周遊列國,在世人面前樹立至高無上的威嚴。
但好戰的背後是人民沈重的徭役負擔。漫長的戰爭中,民生蕭條,天下已定之後,依然是無盡的賦稅和徭役負擔。秦律極其苛刻,稍不註意就會觸犯刑法。引發秦朝滅亡的導火線——光武起義,陳勝因大雨而延期,所以依法斬之。所以陳勝和光武喊“等死,國可亡”,也是死。還不如為國捐軀。於是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敲響了秦帝國的喪鐘。
陳勝和光武的大澤起義
如果只是農民軍起義,以當時秦朝強大的軍事實力,是不可能成氣候的。然而,世態炎涼的秦久,六國的子孫都對秦朝懷恨在心。起義開始時,壹發不可收拾。六國相繼建立六國後,重新獨立稱霸,天下諸侯眾多,極大地上演了戰國的故事。布衣出身的泗水館館長劉邦在秦末亂世中脫穎而出,率先攻下鹹陽,秦朝滅亡了。之後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結束了亂世,建立了漢朝。
項羽分封諸侯圖
秦朝的滅亡,既有偶然因素,也有歷史慣性因素。偶然因素是秦始皇在巡沙途中突然死於沙丘宮,長子伏肅由遺詔繼位。但趙高與李斯勾結,將遺詔偽傳給了傅肅、蒙恬,立胡亥為帝。胡亥替秦二世即位,然後趙高殺了李斯,殺了秦二世,立了子嬰,子嬰最後在壹系列的秦婷內亂中殺了趙高。此時,秦朝已經風雨飄搖了。假設秦始皇在妥善繼位後去世,而傅肅順利登基,以其善良的本性和軍隊中孟田的支持,很可能會采取與民同息的國策,緩解社會矛盾,減輕人民負擔,那麽秦朝可能會延續下去。
而且秦國暴斃的另壹個因素是六國復辟勢力強大,歷史慣性強。秦朝滅亡的主要因素是高壓下的暴政,而不是它創造的制度。但其創立的體系具有超越時代的特點,短時間內難以被接受。所以六國打出了六國後裔的旗號,迅速得到了全世界的響應。這反映出新的制度需要時間來檢驗,歷史的慣性是強大的,所以人們在看不到新制度帶來的優勢時,會習慣回到過去。
表面上項羽尊崇義帝,實則自立為楚地霸主,分封天下諸侯。但他的內心並不想統壹全國,諸侯分封也只是在自己實力不夠強大的情況下承認現有勢力。劉邦建立漢朝後,異姓王成了他的心腹之患。他著手斬斷異姓王,卻保留了劉姓王,最終埋下禍根。此外,秦朝的制度基本上被原封不動地繼承下來。只是高壓政策變成了“無為而治”,由人民作主。直到漢武帝,國家政策才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