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就是法制。詳細來說,是指掌權的社會團體通過國家權力按照自己的意誌所建立的法律和制度。廣義的法律制度是指社會關系的所有參與者嚴格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人治:個人或少數人由於歷史原因掌握了社會的公共權力,通過軍事、經濟、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物質和精神手段對社會其他絕大多數成員實行等級統治的社會制度。人治是儒家倡導的壹種新的治國理論,長期以來被封建統治者視為正統思想。
法治: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框架。從國家的政治制度到個人的言行舉止,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內運行。對於現代中國來說,真正的法治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融合。
2、來源不同:
法制出自現代作家巴金的《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制》:“這說明發揚民主有兩個方面,壹方面是勇氣,另壹方面是健全的法制來保障它。”
人治出自戰國時期孟子論離婁:“君無情,君有義,君有義,國以義君定。”白話解讀:君主仁政,無人無情;君主主義,沒有人是不公正的;君主是對的,誰也沒有錯。君主壹旦被扶正,國家就會穩定。
法治來自春秋時期晏子的《晏子春邱劍商九》:“昔桓公之地,較今之地狹,實行法治,廣用政教,以統諸侯。白話解讀:原來的君主桓公統治的土地比今天小,但他整頓法治,擴大政治和教育,所以他統治諸侯。
擴展數據:
人治的特征:
以權力集中的狀態為特點。這是壹種單向、自上而下、分層級的“線性”控制模式。這種模式的最大弊端在於政治權力與國家權力之間缺乏平等的利益集團或橫向控制,從而滋生了“獨裁”和“專制”。
然而,憲政賴以建立的權力基礎是社會中多個平等的利益集團或政治權力之間相互控制和制約而形成的多元化“網絡”權力控制模式。“人治”的壹元化傳統和“線性”的權力控制模式是憲政形成的政治障礙。
百度百科-人治
百度百科-法制
百度百科-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