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嚴格的法律制度,約束垃圾處理行為。分層次制定法律,確保垃圾回收體系的建立。比如頂層設計的促進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在中觀層面,廢物處理法和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
2.關於垃圾處理、食品回收、家用電器回收等壹系列法律規定。位於基層。在日本,不分類扔垃圾是違法的。錯誤的垃圾將被送回家中。被投訴就要罰款,嚴重的要負刑事責任。外國人可能被遣返。
二、日本的垃圾分類做法:
1,填埋是主要方式,垃圾量劇增,產量跟不上處理能力,引發了各區之間的“垃圾大戰”。
2.我們開始嘗試簡單的垃圾分類,用焚燒代替填埋,市民逐漸形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擴展數據
垃圾分類的主要措施和意義
1,宣傳教育,喚起國民自我反思:
20世紀70年代,日本作家高橋敷在《醜陋的日本人》壹書中對本國居民的各種不文明行為進行了批判和反思。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政府借機整治環境衛生,有蓋垃圾桶得到推廣使用,倡導垃圾入筐,統壹收集。
“垃圾大戰”後,東京居民意識到環境問題與自己息息相關,自覺將垃圾分類,互相監督。從幼兒園開始就對孩子進行垃圾分類教育,學校開設了垃圾分類回收相關課程。孩子從小就接觸垃圾分類方法。社區有壹個環境教育中心,宣傳環保理念,教授環保措施。
2、分類指導,制定詳細的垃圾分類規則:
垃圾分類工作會做的很詳細,從垃圾分類方法到丟棄垃圾的時間。出版垃圾分類手冊,為外國人提供不同語言的指南。
嚴格規定扔垃圾的時間,並單獨公布“家庭垃圾收集日歷”。有些地區會使用專門的垃圾袋,有些種類的垃圾會用特定樣式的垃圾袋丟棄。分類手冊將定期修訂,以適應實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