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旅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今年8月1日起實施半個月。條例首次明確了民宿的概念,但民宿的具體管理細則尚未出臺。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相關部門獲悉,本市民宿管理細則有望明年制定實施。
民宿的發展趨勢已經超越了農家樂。
近年來,在北京郊區的壹些農村,經常可以看到壹些裝修風格各異的四合院,有的是在老四合院的基礎上改建而成,有的則是徽派或歐式建築。這些院落不是農民居住的,而是用來接待遊客的。這就是民宿。
那麽這些民宿和之前的農家樂有什麽區別呢?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李解釋說,傳統的農家樂是以吃為主的旅遊模式,而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民宿是以住為主的度假休閑模式,餐飲不是民宿的特色。“B&B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農家樂,但檔次高於農家樂,發展趨勢已經超過農家樂。”李說,民宿不再是農民在家裏提供幾套房子那麽簡單,它的內涵還包括對當地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壹種體驗。
政府支持農民合作社經營民宿。
與B&Bs的蓬勃發展相比,國內現有的法律法規對B&Bs沒有特別的規定。北京這次出臺的規定,首次對民宿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根據規定,民宿是指城鄉居民使用自有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房屋,結合當地人文環境、自然景觀、生態資源、生產生活方式等,為旅遊者提供住宿服務的經營場所。市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實際上確立了民宅從事住宿管理的合法性。
同時,《條例》還明確,區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接受成員委托,在其空閑宅基地上從事合法房屋的民宿經營。
從本市多個郊區了解到,近年來,各區都在扶持旅遊專業合作社,促進其規範化,讓農民得到最大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