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被法院要求向司法局發送社區矯正受理協查函,對方已同意受理。在法庭上被判緩刑的幾率有多大?

被法院要求向司法局發送社區矯正受理協查函,對方已同意受理。在法庭上被判緩刑的幾率有多大?

緩刑的幾率比較大。在緩刑考驗期內,犯罪嫌疑人需要社區矯正。收到社區矯正的協查函,目的是詢問社區,法院是否願意受理。因此,社區意見是法院決定是否緩刑的參考條件之壹。

法律分析

緩刑,又稱緩期處刑,是指對構成犯罪,應當受刑罰處罰的犯罪分子,先予定罪,暫不執行的刑罰。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相關條件的,可以緩刑。被宣告緩刑的罪犯必須定期到矯正機關報到,參加學習和勞動。社區矯正壹般在罪犯居住地進行。無法確定居住地的,在戶籍所在地接受社區矯正。社區矯正期間,不得擅自離開居住地。如需離開所居住或遷居的市、縣,應報經檢查機關批準。社區矯正的日常工作壹般由司法所承擔。在相關社會團體、非政府組織和社會誌願者的幫助下,矯正他們的犯罪心理和行為習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順利回歸社會。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罪犯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服從監督。如果沒有新的犯罪違法或不作為,緩刑期滿後解除社區矯正,原判刑罰不能再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於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孕婦、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宣告緩刑: (壹)犯罪情節較輕的;(二)有悔改表現的;(三)沒有再次犯罪的危險;(四)宣告緩刑對其所居住的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可以根據犯罪情節宣告緩刑,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人員。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被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

  • 上一篇:山東省事業單位喪葬費和撫恤金標準
  • 下一篇:學習法律的思考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