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在《沁園春·雪》中,毛澤東將秦煌和吳晗合二為壹,哀嘆自己文采盡失。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其始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權的帝制為後人所繼承。漢武帝時代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英雄時代,他在位期間頒布的壹系列政策極大地鞏固了秦始皇開創的中央集權。“偉大的成就大於秦煌和吳晗”,同樣的偉大成就,同樣的龐大帝國。
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吞並了六國,還派兵南探北。歷史上說“百越之地皆俯首”,“北擴千裏”,“秦王掃六江”。經過壹場艱苦卓絕的吞並戰爭,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割據局面,使中國第壹次實現了政治上的統壹。後來他頒布了壹系列法規,成為後世的藍本。秦始皇“設郡”,註重被征服土地的統治和制度建設,不像同時代的其他征服者,比如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或者羅馬,只註重征服,不註重制度建設。從而穩定了統壹的土地統治,為現在的中國版圖奠定了基礎。秦發起了壹系列集權措施:建立皇帝制度,自稱皇帝,黃三,功勛五帝,獨尊壹位,皇權至上;設置丞相、太尉、禦史大夫,設置大清官員,使三官相互制約,以保證皇權的排他性尊重,大大加強了決策的科學性;推行郡縣制,創新地方管理體制,鞏固中央集權;統壹文字促進了海內外文化的統壹,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和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統壹貨幣、度量衡、軌道和車道;重視水利,建設靈渠,開發嶺南,為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秦始皇還修建了長城,攻打匈奴,提高了軍事實力和防禦能力,在壹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安全。“車在同壹軌道,書在同壹語言”局面的形成,為後來的朝代謀求統壹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自古以來就是壹個有爭議的人物。除了上述對其豐功偉績的有力證明,秦始皇的嚴刑峻法和暴政使人們生活在壹種可怕的罪惡之中。濫用刑罰,濫用人民權力,花了人民的心血修長城,修阿房宮,導致民怨沸騰,階級矛盾激化。“焚書坑儒”、“法教以官為師”,既是蒙昧政策的表現,也是壓制思想、破壞文化,是暴君的典型。這也成為秦帝國迅速滅亡的最重要原因。在賈誼的《論秦》中有這樣壹句話:“壹人有難,七殿倒,身死手亡,天下恥笑。”仁不施,攻守之勢不同。"
漢武帝時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非常強大的。現代學者夏曾佑在《中國漢代古代史》壹書中說,歷代都有皇帝,有的是“曾經的皇帝”。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