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976年7月28日03時42分53.8秒,在中國河北唐山、豐南(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裏氏7.8級(矩震級7.5),震中烈度ⅶ度,震源深度23公裏的地震。地震持續了大約12秒。感受範圍達到14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北京、天津受災嚴重。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唐山整個城市瞬間被夷為平地,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唐山大地震沒有小規模前震,而且發生在淩晨人們熟睡的時候,讓大多數人措手不及,造成242769人死亡,164000人重傷,居20世紀世界地震史上之首,僅次於陜西滑縣地震(明嘉靖關中地震)。
余震還沒有結束:
1976年7月28日以後,唐山地震余震不斷,余震為2010: 22唐山市與灤縣交界處4.8級地震。專家稱之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動。
有沒有可能30多年前那場地震的余震還沒停?答案是肯定的。
1811至1812,美國南部和中西部新馬德裏地震帶發生“新馬德裏地震”。到目前為止,這個地震帶上的活動仍然活躍,地震活動規律符合余震的壹個重要規律——“大森定律”,所以這個地區發生的地震仍然是“新馬德裏大地震”的余震。
余震是震級比主震弱的地震。大地震發生後,隨時可能發生余震,大部分是人類感覺不到的微震,但也有破壞性地震,由於余震難以預測,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所以常被稱為“震後幽靈”。
科學家發現,余震的震級和頻度壹般遵循三個規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日本科學家大森季芳在論文中提出:主震發生的時間越長,余震發生的頻率越低。1961年,玉瑾德次修正了大森定律的數學公式,提高了該定律的精確度。
其次是“貝特定律”。指出主震與最大余震的震級之差是壹個幾乎恒定的值,範圍為1.1至1.2。
第三個是“古騰堡-裏克特定律”。它指出,在給定的時間段內,主震的震級和余震的次數之間存在相關性。
災難帶來的感受:逝者已矣!人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預測未來,只能珍惜現在。這也是人生的意義。如果人們只是流著淚,擦著鼻子,然後感嘆人生:可悲!這將是最錯誤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