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壹段時間的發展和對生活的滲透,人們對新能源汽車已經不再陌生,新能源汽車因其低廉的動力價格和環保性逐漸成為人們購車時的重要選擇。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只經歷了短短的十幾年,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項目在2001被列入十五期間“863”重大科技專項。2008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增長只有899輛;到2018年,這個數字達到了127萬輛:短短十年,銷量增長了1000多倍。那麽,是什麽樣的背景和環境促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呢?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車用燃料作為動力源(或常規車用燃料和新型車用動力裝置),集成了車輛動力控制和驅動的先進技術,具有先進技術原理、新技術和新結構的汽車。壹般分為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等新能源汽車。
壹是宏觀背景下,隨著世界各國對環境保護、技術進步和能源安全的日益重視,消耗化石能源的內燃機在道路交通領域逐漸被其他能源的動力系統所取代,這也為以電動化為技術背景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比如早在1997,日本就根據《京都議定書》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制定了清潔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隨後的《巴黎協定》進壹步表明了各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決心。到2018,很多國家,主要是歐盟成員國,都做出了限制或終止內燃機銷售登記的承諾,甚至出臺了法律。比如法國宣布2040年禁止銷售內燃機,英國也決定2040年禁止銷售內燃機。其他國家對時間要求更嚴格,比如挪威就把這個時間定為2025年。在此背景下,中國工信部表示,已研究燃油汽車退出時間表,並實施雙積分管理辦法,以要求和鼓勵企業提高傳統汽車節能水平。
二是持續有力的多維度政策激勵機制,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因其固有的環保性和技術升級性,成為中國綠色發展和創新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國家從國家戰略、稅費減免、財政補貼、產業政策四個方面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四維激勵政策體系。在國家戰略方面,表現為註重政策層面的培訓,在多個城市拓展公共服務領域,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範圍。在稅費減免方面,2014年下發了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的文件,2015年下發了給予新能源汽車車船稅優惠的文件。財政補貼方面,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並推廣至全國,每年對新能源汽車項目給予壹定的財政支持。產業政策方面,出臺了多份文件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補貼新能源運營。
以上兩大背景和政策因素使得新能源汽車能夠在傳統動力汽車的競爭中獲得優勢,但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本身的發展和探索也是推動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壹方面,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商在改進技術和促進生產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另壹方面,他們可以充分借鑒和利用傳統動力汽車的生產技術和經驗。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往往會找到壹些切入點與這些新技術相結合,顯著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的科學感和智能化水平。相比之下,傳統動力汽車由於壹定的生產慣性和路徑依賴,在采用新技術時可能沒有新能源汽車靈活方便。因此,新能源汽車往往給人更好的科技感和時尚感,這也成為推動其快速發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