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訂吧。黨的建設始終同黨的政治路線聯系在壹起,服務於黨的歷史任務和中心工作。當前,我們湖南黨組織的中心任務是全力推進科學跨越和富民強省。這是全省最大的大局。機關黨組織必須緊緊圍繞這個中心,服務大局。科學跨越、富民強省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側重點,今年的重點是下大力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各級各部門領導要以緊迫感,以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以落實科學發展觀最重要戰略舉措的高度,深刻認識和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應從四個方面深化認識:壹是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第二,我們積極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轉變的效果仍然是初步的,離科學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在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仍然滯後。第三,在後金融危機背景下,抓住新壹輪機遇,搶占發展制高點,關鍵在於轉變發展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突破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滿足人民群眾新的期待和要求,在後危機時代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我們的發展空間才會越來越大,發展質量才會越來越高,發展道路才會越來越寬。第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的深刻變革,是比保增長更艱巨、更復雜的任務。要下最大決心,因地制宜,盡快紮實推進,特別是在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城鎮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機關黨建必須緊緊圍繞省委的這個中心任務部署工作、開展活動、發揮作用,大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科學跨越、富民強省,又好又快向前發展。
奪取權力。省級機關作為省委、省政府參與政策措施制定、組織實施的職能部門,手中掌握著壹定的權力。能不能管好、用好權力,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關系到黨執政地位的鞏固。往小裏說,關系到個人的前途和安全。當前,我國正處於深刻變革時期,如同自然季節的春天,壹方面生機勃勃,另壹方面又充滿了細菌。手中握有壹定權力的黨員幹部,如果不清醒、保持百倍警惕,就可能成為某些別有用心者的“尋租”對象,被他們的糖衣炮彈擊中。這些年來,黨員幹部如何用好權力的問題更加突出。許多黨員幹部在這個問題上栽了跟頭,不僅給個人和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也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省級機關黨員幹部必須從中吸取深刻教訓,謹防拖延,敲響警鐘。關鍵是正確對待利益問題。* * *生產者從不回避物質利益,各級組織要在制度和政策規定的範圍內維護幹部的利益,真正關心幹部。但如果過於看重個人利益,壹味追求物質享受,看到社會上壹部分人先富起來,就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會覺得自己的辛苦吃了虧。妳總想效仿攀比,總想給自己留條後路。這樣思考問題,這樣做事,難免會誤入歧途。機關黨組織要大力加強黨員幹部教育。這不僅是對黨的事業負責,也是對黨員幹部個人政治前途負責。
執行法律。執法好,就是依法行政,公正執法,進壹步提高執法公信力。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發展進步,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人甚至對爭取公平比對爭取利益更加執著。特別是在公開、透明、信息化條件下,行政、司法機關的執法活動日益成為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關註的焦點。近日,人民網發布《2009年中國網絡輿情分析報告》,壹些案例發人深省。根據五個網絡社區的熱點事件發帖量統計,有五個事件的發帖量超過了壹萬。排名前四的事件分別是湖北巴東縣鄧玉嬌案、重慶打黑風暴、雲南晉寧縣“躲貓貓”事件、上海交管部門“釣魚執法”,都涉及執法問題。這說明,不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要求的執法方式和行為,很容易成為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執法不公很容易引起民怨。省直機關黨組織要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抓住人民群眾意見大的執法問題,細化執法標準,嚴格執法程序,規範自由裁量權,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廉潔、理性執法、和平執法、文明執法。要樹立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的理念,大力推行“陽光執法”。除法律規定保密的案件外,執法的依據、程序、過程和結果都要公開,自覺接受公眾監督,使人們在戀愛案件、關系案件、金錢案件中失去生存的土壤。
好好保重。機構的服務理念、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是檢驗機構工作最重要的標準。多年來,省直機關通過廣泛開展服務型機關建設、行風評議等活動,服務水平大幅提升。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服務質量和效率與基層、群眾、企業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以及“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在壹些部門和壹些黨員幹部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還相當嚴重。這種情況必須下決心改變。每個同誌都要經常思考,是誰給了我們權力,我們自己的壹言壹行、工作如何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群眾對我們有什麽期待。普通人來辦公室辦點事有多難?要設身處地,設身處地,以人民滿意為標準。當前,尤其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繼續深化審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使其他省區未設定的審批項目全部取消;審批流程不方便群眾的地方,重新設置;凡審批時限超過沿海發達地區的,壹律向沿海看齊,把湖南打造成審批少、效率高、服務好的地方。要進壹步完善限時辦結、首問責任制、部門協作和績效考核等制度,把“有限政府”和有效服務結合起來,推進機關效能建設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切實解決機關作風中拖延、推諉等問題,以我們的行動贏得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堅持從嚴管理黨員幹部。
加強經常性教育。及時掌握黨員幹部的思想狀況,端正黨員幹部的情緒。現在很多幹部反映,除了在職或者退休的時候,平時很少有領導找他們談話。這種情況應該改變。談心是我們黨關心愛護幹部的優良傳統,應成為當前防微杜漸和反腐倡廉的重要方法。各級政府機關黨組織的領導要經常與幹部談心,聽取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困難,向群眾通報他們的壹些反應,肯定、鼓勵和鼓舞幹部的努力和成績,及早發現、提醒和糾正幹部的苗頭性問題,防止小問題釀成大錯誤,看著他們“觸礁沈沒”。
嚴格管理幹部。這是機關黨組織的壹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必須貫穿於機關黨建的全過程。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領導幹部報告黨員個人有關事項制度,包括住房、投資、配偶和子女從業等,還強調要加強對配偶和子女均已移居國外的公職人員的管理。這是加強幹部管理、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新舉措。各級黨組織要嚴格執行,做到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
加強監管。嚴格管理和監督是對黨員幹部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放任是對黨員幹部最大的不負責任。現在壹些機關的黨員幹部主動接受監督的自覺性不夠,甚至對黨內監督有抵觸情緒。但是,“不方便監督”和“不敢監督”的現象在機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對監督的實施感到擔憂。主管怕打擊報復,影響前途;同級主管怕傷感情,怕丟票。這種情況必須改變。機關黨組織要認真履行監督職能,重點加強對黨員幹部權力運行的監督,定期檢查“三重壹大”集體決策制度執行情況,加強對人財物等關鍵崗位和重點領域黨員幹部的監督。當前,特別要加強對中央和省級財政撥付的項目資金和民生工程的監督管理,努力做到政務公開,增強透明度,防止不正之風和腐敗。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並願意在制約和監督下行使權力。
加強制度建設
進壹步落實和完善學習制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戰略任務。大力推進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建設高素質黨員幹部隊伍。機關黨組織要自覺擔負起組織黨員幹部學習的責任,嚴格執行黨組(黨委)中心組學習、黨員幹部集中學習教育自學等壹系列制度規定,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展觀武裝黨員幹部頭腦,提高他們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認真解決浮躁、坐不住、學不會的問題。充分發揮中心組學習的示範作用,在省直機關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通過推薦優秀書目、組織讀書經驗交流、評選先進學習者等方式,激勵黨員幹部努力學習、善讀、善讀,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習成為優化知識結構、提高專業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進壹步落實和完善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內民主生活會是加強黨內監督、增強班子團結、避免獨斷專行、實行科學決策的重要舉措,也是解決黨員幹部思想認識和黨性黨風問題的有效途徑。當前,政府機關民主生活存在避重就輕繞圈、避實就虛拍、避實就虛唱贊歌、避異就玩文案、避現就炒剩菜等問題。庸俗化傾向更加嚴重,嚴肅的民主生活會變成了日常事務會、工作總結會乃至績效考評會,“批評與自我批評”針對這些問題,機關黨組織要積極倡導健康導向,讓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民主生活會在“掃塵”、“敲響警鐘”、“築牢防線”中的重要作用;要完善民意調查征求群眾意見制度,切實找準問題、定好主題,增強民主生活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建立健全會議通報制度,最大限度地接受黨員幹部和群眾的監督。本單位黨組(黨委)主要負責人要做好引導,以身作則,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舒適的會議氛圍,真正找出問題,分析原因,總結教訓,制定措施。
進壹步落實和完善聯系服務群眾制度。要完善服務群眾制度,通過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結對幫扶活動和基層“雙掛鉤”工作,幫助基層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完善聯系群眾制度,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建立黨員領導幹部聯系點,組織機關等領域基層黨組織共建,引導黨員幹部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幫助解決困難。要暢通群眾意願表達渠道,通過民主評議機關作風、加強信訪工作、重視網上輿情分析等方式廣泛收集社情民意,不斷推動機關作風改進。
進壹步落實機關黨組織的責任。《中國* * *產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是國家機關黨建工作的基本法。目前中央正在修改完善條例,省委也將根據修改後的條例出臺實施辦法。工委和省直單位要抓住新《條例》和《實施辦法》實施的契機,從制度層面著力解決關系不暢、保障不夠,特別是機關黨組織責任不落實的問題。機關黨組(黨委)要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黨組(黨委)書記要積極履行“第壹責任人”職責,把黨的工作放在全局中,用業務工作來部署、檢查、考核、表彰,確保和推動機關黨的工作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