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牢固樹立“管理即服務”的理念,真正實現“管理型路政”向“服務型路政”的轉變。貫徹“三個代表”的本質是堅持執政為民。公路執法的目的是加強公路建設和管理,促進公路發展,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體現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作為壹名路政執法人員,只有正確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才能將職業道德和服務理念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和自覺行動,進而在具體執法過程中,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盡力而為。
其次,樹立規避執法,重在宣傳教育的理念。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時,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處罰的目的也是為了教育,通過處罰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引以為戒,自覺守法。《行政處罰法》規定的六種基本行政處罰手段包括財產刑、訓誡刑和能力刑。財產刑只是壹個範疇。而我國很多行政機關往往熱衷於財產刑,其他處罰手段不斷弱化,很少使用。即使使用了,也往往同時被罰款。重處罰、輕管理導致執法行為偏離執法目的,嚴重違背執法的基本原則。這種現象在道路執法過程中也經常體現。以超限運輸行為為例,目前的處理方式是責令其消除違法行為,然後進行罰款。這種處理方式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是會讓很多當事人感到僥幸。他們覺得如果超負荷,就什麽都找不到了。即使被發現,也只是需要卸貨,交罰款。權衡成本和收益,他們覺得冒險是值得的。因此,它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超載問題。當然,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公路執法的職業道德建設而言,我們的公路執法人員應努力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法治觀念和綜合素質,不斷端正執法動機,規範執法行為,實現經濟處罰與宣傳教育的和諧結合。
第三,樹立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第壹,在執法過程中充分體現執法為民、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人性化執法滲透到道路執法的各個環節,促進和諧執法。堅持預防為主的“前置式”執法,針對不同季節公路管理中容易發生的違法現象,制定各種工作方案,把執法工作的重點放在預防違法行為的發生上,努力把各類違法行為解決在萌芽狀態。在辦理過程中,要慎重使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公平對待行政相對人,使用文明用語,從細節上讓當事人感到溫暖。比如在處理不規範違法行為的過程中,可以在正常執法的同時,幫助當事人選擇合法合理的設置位置。二是倡導對路政人員的人文關懷。壹個集體的和諧發展,離不開在集體內部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營造壹個人盡其才的良好氛圍。同時,個體的和諧發展有賴於自身努力的內因,也離不開外界給予的成長空間和良好機制。只有將執法人員實現自身理想和價值的良好期望與實際的崗位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立足崗位,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形成集體與個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才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更完美地落實各項任務。
二、註重“三個教育”,夯實公路執法職業道德基礎。
第壹,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執法人員特別是年輕執法人員對學習政治理論不感興趣,導致職業道德教育任務日益艱巨。因此,在路政隊伍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和三個代表理論,使執法人員正確認識和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風尚。
二是加強為人民服務、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教育。目前,拜金主義、追求舒適享受等陳舊觀念正在沖擊路政執法隊伍。此外,近年來工資制度改革降低了工資待遇,員工的不滿情緒有所增加。為此,要堅持不懈地教育執法人員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大力倡導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保持思想純潔。
三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執法人員作為執法主體,對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理解應該比普通人更深刻,對法律的理解和執行要求也比其他普通工作人員更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維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方面作出表率,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因此,要定期組織路政執法人員學習國家法律法規,不斷增強法制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做到模範遵守和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從而提高執法水平,維護法律尊嚴,樹立良好形象。
第三,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執法監督,治理公路執法職業道德秩序。
公路部門的職業道德建設水平直接反映了公路執法的職業道德建設。道德建設是執法者的天職,也是行業的良心。因此,我們必須致力於真誠,真誠和真誠,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社會滿意度。搞好路政執法道德建設,關鍵是落實領導責任,完善工作制度,確保道德工作紮實有效開展。二是完善規章制度,加強法治建設,著力解決工作不到位、執法行為不規範等問題。三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建設,確保路政工作健康發展。
沒有監督,權力運行就不能有效地實現社會所期望的目標,這就要求公路執法部門建立健全道德監督機制,創造條件和途徑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壹是建立健全執法人員信用機制。建立個人職業道德檔案,記錄員工的不道德行為和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只要打開職業道德檔案,執法職業道德壹目了然,並結合個人年度考核、工資獎勵、升學、職稱晉升、評優評選等進行量化使用,讓道德分高的人在公路行業得到順利發展,事半功倍;分數低的人在公路行業沒有前途,事倍功半,甚至壹無所獲。其次,從社會上聘請行風監督員,對基層行政執法人員進行暗訪。聽取人民群眾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意見,對善於履行服務、人民滿意的執法人員要予以鼓勵,對執法有瑕疵、工作不認真的執法人員要及時處理。三是對涉及其他監管渠道的路政執法人員的處理決定要慎重,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維護行業形象。當今社會,網絡媒體速度快,空間大。如果路政人員在執法過程中稍有不慎或不當,其言行很可能會被舉報。比如2065年8月65日438+02,65,438+00,宿遷某路政執法單位被記者暗訪,第二天天網媒體曝光,隨後被各大網站轉載。所幸該單位反應及時正確,迅速展開調查,對相關當事人進行處理等,並做好執法中的自查自糾,平息了事件,修復了形象。這壹案例也說明,路政執法人員只有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才能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第四,多措並舉宣傳引導,提高職業道德。
用典型事例教育人是加強公路執法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方法之壹,也是及時澄清執法人員思想中的模糊認識,防止得過且過的可行方法。因此,要十分註意發現、培育和樹立壹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行業特點的路政勤政廉政典型,組建宣傳隊伍,通過宣傳闡釋道德內涵,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先進事跡激勵人,使全體執法人員學有榜樣、追有目標、追有方向,在全體執法人員中形成創壹流、爭先進、作表率、促發展的熱潮。同時,既要學習先進典型,又要善於從反面典型中吸取教訓,采取普及教育,用普遍性引導問題;情節嚴重的,要堅決糾正,防患於未然。
開設“行業道德講堂”,邀請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和演講,提高路政執法人員的思想水平、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比如我省公路局目前開設的“蘇魯學堂”,已經開了三期,圍繞提高國學質量這壹主題。聽了專家的講座,大家受益匪淺,從理論上提高了對道德的理解和認同。通過觀看廉政教育紀錄片和職業道德模範宣傳片,教育所有路政執法人員牢記做人準則,牢記前車之鑒,追求道德榮耀,切實履行“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行業宗旨,提高職業道德水平。開展讀書、看電影、征文評比活動。評選推薦壹批具有道德影響力和感染力的影片和佳作,組織全體路政執法人員觀看、閱讀、交流感受,開展征文評優,在觀看、閱讀、思考、寫作的過程中引發思考、啟迪心智、促進道德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