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研究形勢和政策,才能把握當前形勢,努力實現更高的人生目標。我想和妳分享幾篇形勢與政策的論文,希望對妳有幫助!
摘要:網絡以其公開、透明、快捷的優勢,成為全天候的反腐利器和重要的反腐力量。網絡在豐富反腐手段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和風險。近年來,網絡監督蓬勃發展,在反腐過程中出現了侵犯個人隱私、惡意中傷、網絡暴力等違法問題,嚴重制約了網絡反腐效能的良好發揮。因此,必須構建網絡反腐的制度環境,通過法律手段規範和完善網絡反腐,充分發揮網絡反腐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壹、網絡反腐概述
所謂網絡反腐,就是通過網絡技術及其引發的輿論效應,對執政行為進行監督,對權力進行約束,從而有效預防、遏制和懲治腐敗的壹種方式,是反腐事業的壹種新途徑。網絡反腐本質上整合了三個方面,即網絡、輿論和執政能力。網絡不僅吸納民意,有效整合民智民意,而且為統治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壹個全新的平臺和全新的對話方式,能夠更加清晰、理性、全景地把握民眾心理和社會輿情,從而不斷提高執政能力。
依托網絡的鮮明特點,網絡反腐在壹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國懲治腐敗的進程。網絡反腐形成了對腐敗分子的威懾力,強化了法紀監督的權威性,開辟了中國反腐敗鬥爭的全新通道;此外,網絡輿論是對專門機構反腐和主流媒體監督缺位的有效補救。與網上監督共同構成了當今社會緩解社會矛盾的良性社會“減壓閥”和“穩定器”。
二,網絡反腐存在的問題
然而,網絡反腐是壹把雙刃劍。雖然網絡反腐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我國反腐敗鬥爭做出了獨特貢獻,但作為壹種新的反腐形勢,網絡反腐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壹些問題和不足,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信息發布自由與責任感缺失並存,網絡信息真假難辨。
互聯網作為壹個虛擬的公共空間,允許公眾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在不實名登錄的情況下自由發布信息、發表意見。由於網民素質參差不齊,缺乏責任感。使得信息紛繁復雜,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甚至出現侵犯個人隱私、公開發布謠言、發泄不滿、故意誣告陷害、泄露秘密等影響案件查辦的問題,壹定程度上削弱了網絡反腐的實際效果。
二是網絡暴力傾向難以控制,鋤草精神會降低反腐收益。
目前大部分人的網絡法制意識不強,管理部門無法對各類信息發布者時時進行有效監控。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網絡反腐輿論壹旦被煽動起來,就會形成壹股巨大的力量。這股力量不僅針對當事人,對政府和社會也很大。
壓力。如果這種趨勢繼續擴大,從虛擬網絡擴大到現實生活,就會直接表現為騷亂,影響社會穩定。此外,網民大張旗鼓地公開反腐信息和線索,容易過早暴露“B”的信息,使舉報人及早做好準備,采取毀滅證據、提前串通、轉移財產等措施應對紀檢部門和司法機關的調查,給案件查處帶來困難,使舉報人陷入被追究誹謗罪責任的被動地位,達不到網絡監督的初衷。
第三,網絡反腐尚未制度化
目前網絡反腐很偶然,很片面。網上很多反腐的案例,都是在網民形成的巨大輿論炒作之後,才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起初,網民關註的焦點很有娛樂性,並不是基於可靠的事實或證據來制裁貪官。此外,政府相關部門對網絡輿情的反應速度明顯滯後,可能導致依法懲處的貪官只是“滄海壹粟”。因此,有必要將網絡反腐制度化、常態化,形成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其功能。
第三,網絡反腐的制度完善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總書記指出,要繼續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網絡反腐作為輿論監督的延伸和拓展,離不開實體制度作為後盾。網絡反腐制度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壹是完善網絡反腐的相關法律法規,使網絡反腐走向法制化道路。縱觀我國在網絡反腐領域的國家立法和規章制度,如網絡舉報人的保護、政府信息公開的方法、網絡反腐等都沒有涉及。我國立法機關應抓緊制定和實施網絡反腐敗法、侵權責任法等壹系列與網絡反腐敗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網絡反腐敗的法制建設,明確網絡反腐敗各方的法律責任,使網絡反腐敗取得更加實質性的成效。
第二,完善網絡舉報制度,促進網絡反腐規範化。由於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明確的規定,網絡監管也引發了壹些問題,如“人肉搜索”侵犯個人隱私,民間網絡反腐遊離於官方反腐系列之外。完善網絡監督舉報制度刻不容緩。壹是加強網絡監督的法制化,提高網絡反腐的法制化水平;二是建立網絡監督激勵制度,對積極利用網絡開展權力監督、參與網絡反腐並做出積極貢獻的個人或組織進行認定和獎勵;第三,要建立網絡監督舉報合作制度,促進“官方反腐”與“民間反腐”的有效對接與合作,建立官民反腐信息溝通機制。四是建立網絡監督舉報監管制度,依法嚴懲和制裁惡意制造虛假信息、散布謠言、誹謗、誣陷他人以及壓制、打擊和報復網絡監督舉報的行為。
第三,搭建制度化、常態化的網絡反腐平臺。目前,中國有民間反腐網站和官方反腐網站。雖然民間反腐網站發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保障。雖然有相關法律,但官方反腐網站效率低下。鑒於此,我們應該對兩種。
合理整合網絡資源,通過立法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規範網絡反腐平臺的運行秩序;還應加強二者的合作,提高網上反腐信息的質量,增強網上反腐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
第四,完善輿情監測和引導體系,提高網民思想道德素質。壹是要完善網絡輿情監測體系,設立專門的網絡輿情監管部門,積極發現和提取有價值的反腐信息,做好群眾關心的腐敗案件查處工作,有效化解不良輿情事件的發生;二是要完善網絡輿論引導體系,廣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督促公眾樹立網絡道德意識和增強法制觀念,引導公眾通過網絡客觀反映問題,冷靜對待問題,全面分析問題,引導公眾合法理性地進行網絡評論,使網絡監管更加理性規範;第三,完善網民道德教育體系,采取多種形式對網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廣大公眾提高自律意識,遵守道德規範,自覺抵制網絡謠言、網絡炒作、網絡暴力等負面現象,尊重事實,客觀公正地發布信息、發表評論,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
第五,完善信息公開和信息披露機制。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政府應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拓展與民眾溝通的平臺,及時了解民情民意。同時,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要主動接受人民的監督;充分重視網民的意見,控制虛假信息的傳播,對網上反腐事件的調查進展給予及時詳細的公眾反饋,表明政府的態度和處理方法,消除民眾的無端猜疑,提高網上反腐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