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07年北京電視臺春節特別節目《笑聲2007》中認識徐濤的。她的演出《超級遊擊隊》是我第壹次在“Fa”之外看到徐濤。雖然這只是壹場戲仿秀,但笑過之後,我覺得徐濤內外的差距實在太大了。!”也許正是因為“法律”和警察分不開,所以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是更加嚴謹的徐濤。
我在徐濤新書《當徐濤進行時》的發布會上見過她,那本書比小品還幽默。與於丹相聲的對話,讓我在欣賞了徐濤的“太有才”之後,看到了法律之外的她。這本書雖然是獻給法治十周年的,沒有法治成長的故事,但是濃縮了十二個經典案例。雖然大家都在關註法治的十年成長,但我們也在討論壹個“法制”節目為什麽能經久不衰。!據說徐濤壹向低調,但這次她希望媒體宣傳她的新書《當徐濤進行時》,目的是喚起大家的法律意識。作為媒體人,我們自然責無旁貸。但我看到書中的17名人都比較知名,白、、趙忠祥、張國立、趙本山、崔永元、毛阿敏、水均益、、、小沈陽等人聯名推薦。17人在評價徐濤和她的節目時,居然用了27個“法治進行時”,不用我多說。是徐濤在法律之外讓我刮目相看。她的光環——永遠開放的視角,“霸氣”——放棄他人的精神,“熱風”——活力四射的激情,再加上“美女”“寶貝”這些流行語,讓我們看到了法治運行時的人性化,看到了不壹樣的徐濤,這也註定了她的名人效應。
我在會後的采訪中遇到了徐濤。大部分記者都走了,只留下幾個記者提問。她還是那麽認真的回答了每壹個問題。采訪結束時,她站在門口和每壹個采訪她的記者握手。妳的心和眼睛被她姐姐的聲音溫暖了。我為有這樣壹個姐姐而驕傲。按照徐濤自己的說法,今年她還差100歲。那不就是我的“猴姐”嗎?我堅信,數猴子的人是聰明認真的。我在汽車圈的時候,壹路認了無數個“猴哥”“猴姐”到美國。但進入書圈,我被稱為“猴姐”,小猴姐也認了,我卻認徐濤為“猴姐”。她活潑可愛,讓人愛她就覺得有點心疼,因為她太累了,尤其是讀到她在法治啟動後在臺灣附近的壹個簡易樓裏住了6年多3年3年。冬天半夜回家,她會被樓道裏的大白菜絆倒,大哭壹場,不禁為“猴姐”感到惋惜。
認識徐濤可能是壹種巧合。其實進博會的新聞發布會很多,重量級的新聞發布會也很多。但是那天我選擇了徐濤。雖然我不是偶像,但我珍惜人才,喜歡她的風格和熱情。也許這就是我們的“猴性”:呼喚真理,不遺余力。
認識徐濤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緣分。那天去開會的路上,剛聽說央視在播成都男子孫偉銘無證連撞五車後逃逸,造成四死1傷的二審。我和我的同事們仍然在感受著由於對法律的無知而造成的悲劇。妳能說這只是巧合嗎?我之所以請徐濤給我們的讀者寫壹句鼓勵的話,“法治實施,明天會更好”,不僅僅是為了我們的讀者,我更希望像徐濤壹樣,為法制建設多做工作,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在我看來,《徐濤時間》的宣傳不僅是對十年法治時間的回顧,也是對徐濤十年法治個人生活的盤點,更是對北京人乃至中國人法律意識的提升。只有每個人的法制觀念都能貫徹,社會才能進步,悲劇才能減少,社會才能和諧,我們的生活明天才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