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元年(1851),太平天國起義在廣西爆發,影響隨即延伸到長江流域。鹹豐三年(1853),南京被占領,震驚了清朝,也震驚了沈浸在八股中的薛福成。薛福成意識到自己不是在歌舞升平的盛世中成長,而是遇到了天崩地裂的亂世。鹹豐六年(1856),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開始在廣州及沿海地區肆虐。清軍對此束手無策,內外兼修,讓薛福成更加驚心動魄。此時,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社會上掀起了壹股拯救實學的新潮流。清新之風下,薛福成心中下定決心,決定投身於學習實學,以期有朝壹日能滿足國家就業的需要。於是,他壹方面備考,壹方面研究中國兩千年來的成敗原因,研究兵法、戰爭、天文、陰陽、地理形勢。鹹豐八年春(1858),他和弟弟薛雙雙中了進士。不久,京工部員外郎的大哥薛回無錫探親,薛福成隨薛去湘探望父親。沒想到,他們到湖南不久,父親就病死了,兄弟倆忙著父親的事。因為父親在縣長任上賬目不清,哥哥薛福成為了清理父親在任上欠下的公款,不得不長期在湖南徘徊。
鹹豐十年(1860)春,薛福成兄弟還沒幹完活,就得到了江南大營崩潰,太平軍叛逃蘇聯、常州的消息。兩兄弟擔心在無錫的家裏出事,不得不趕回老家。壹路走來,戰火四起,危機重重。此時無錫已被太平軍占領,我母親壹家已離家出走,而我姑姑壹家也在事故中喪生。薛的大哥又被太平軍抓了,因為太平軍不知道他的身份而被釋放。後來,兄弟倆渡過長江,到達蘇北寶應東鄉,尋找失散的家人。父親病逝,家庭遭殃,接連的變故讓薛福成真切地感受到了社會動蕩和分離的痛苦。同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侵占北京。鹹豐帝倉皇出宮,去了熱河。義新和喪權辱國的列強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深重的困難,使薛福成憂心忡忡。薛福成覺得自己得好好學習,有真才實學,才能省下那驚世駭俗的時間變化。從此,他更加關註古今之亂得失的關鍵,並通過赴京趕考、遊歷開封等地的機會,了解民間疾苦,調查社會弊病。但薛福成註重實學,科舉考試時常落榜。同治四年(1865),機會終於來了薛福成。同年夏,鑒於鎮壓農民起義隊伍過程中屢戰屢敗,清廷命令剛剛鎮壓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兩江總督曾國藩指揮湘軍北上鎮壓撚軍。曾國藩是向西方學習的洋務派代表人物,被朝野視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壹。
曾國藩善於廣納賢才,很多人都想依附於他的門下,於是在他的幕府聚集了壹批當時頗有聲望的智者。曾國藩率軍北上剿撚,沿途張貼招賢納士的名單。薛福成非常欽佩曾國藩,認為這是向他投敵的絕好機會,於是詳細闡述了他多年來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社會危機的途徑,寫了壹萬多字的《上曾後書》,集中論述了“培養人才、廣泛墾荒、興政、治匪、清官僚、改善民生、提高海防、改變時勢”八項對策。6月28日,當曾國藩的船沿運河經過寶應時,他在大哥薛的陪同下,冒著風雨迎著曾國藩,恭敬地遞上了萬言書。曾國藩讀了他的信,贊嘆不已。他覺得薛福成的文章善於議論事情,以後有望成為壹家之言。他對身邊的人說,薛福成總有壹天會大有作為,馬上把薛福成招為手下。從此,薛福成跟隨曾國藩縱橫全國,結識了壹批才華橫溢、雄心勃勃的幕僚。曾國藩非常喜愛圍棋。他每天早上都邀請有著相同愛好的薛福成壹起下棋,不僅是為了學棋,更註重就“軍務、報賬、公務、文化”等軍事計劃進行交流。
七年後,因為薛福成的“立功”和“戰功”,他得到曾國藩的贊助,成為壹名穿著玻璃丁字八蟒五繡袍的五品候補同知(候補年,非實職)。薛福成覺得,當今天下大事,無非是“軍務、軍務、公務、民政”。這些工作人員雖然是專門做民政的,但其實是想管大局,什麽都知道。就像導水壹樣,幕府是很多人聚集的地方,也像耕田。幕府是播下苗子的地區,真正能出能治國的人才。經過曾國藩多年的啟發、同僚的學習和自己的努力,薛福成認為自己早就精通“文事”,可以期待“軍務、報銷費用、公務”。他希望自己能走出幕府,尋求真正的角色,擔當重任,做壹些轟轟烈烈的大事,像壹群多年被朝廷大大利用的同僚壹樣。然而,同治十壹年(1872),曾國藩於12年3月在南京病逝,幕僚各奔東西。薛福成因為資歷淺,沒有突出的才華,也沒有靠山,沒有被朝廷錄用。這樣,薛福成只能暫時收起野心。在幫曾國藩的大兒子安排好喪事後,他雇了兩輛馬車,載著他珍藏的書籍和手稿,徑向蘇州駛去。
薛福成經過老家無錫,卻沒有進家門。他趕到蘇州書店走馬上任,經營自己的寫作生涯。薛福成並不以來到蘇州為榮,但他仍然關註著社會。他發現,曾經被稱為“人間天堂”的蘇州周邊地區,如今變得空蕩、昂貴、難以謀生。他了解到全國各地滿目瘡痍,人民生活比蘇州還要悲慘。他擔心看到中國的陸海邊境已經是壹個強大的敵人。他不禁驚呼:“唉,中國不想自力更生,那怎麽好!”薛福成覺得,在這個劇變的時代,必須講求變化,樹立西化,向西方學習自強之術。薛福成認為,直到現在,朝廷仍然墨守成規,強調“政不立則不行”、“才不可入則不行”。學者們還是把時間花在八股、試帖、小楷上,白用了。直到有人強調西化,大做文章,認為是。這樣下去,外國變強,中國變弱,後果不堪設想。薛福成希望朝廷不遺余力辦洋務,逼自己富起來。但像他這種沒有實權的五品官,是沒有資格上書朝廷的。薛福成在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同治十三年(1874)年底,同治皇帝駕崩,四歲的光緒皇帝載湉登基。第二年春天,薛福成按官場規矩,從蘇州進京謁見新皇帝,途經山東濟南,去拜見他的弟弟薛,他當時是山東巡撫丁寶楨的幕僚。在這裏,薛福成從官方銀行紙幣上讀到壹條“聖旨”,引起了他的註意。這是同治皇帝駕崩後,為了在皇帝更叠期間穩定政局,慈禧太後以兩宮名義發布的“聖旨”。詔書決定開道,命令朝廷內外官員向朝廷提出建議,由朝廷挑選實施。
薛福成大為興奮,於是給陳艷寫了壹封信,寫了壹個快書,把自己補救時弊、改編舊法的對策總結成《夷平平原六策》和《海防密議十條》,然後請丁寶楨轉發這樣壹部洋洋灑灑的書。題目是:陳艷舒。薛福成的“平太平六策”就是培養人才、消除官僚、體恤民情、養航運、練兵之術、善用錢財,即培養人才、消除官僚、減輕百姓負擔、修築運河、培養精銳步兵、提拔船將、提倡廉潔節儉、理財節流。這六個策略是整頓內政。“海防十秘”為州縣,適用於試煉、儲備、精備、造船、商情、茶政、采礦、海軍訓練、鐵甲船、條約書。這十個密談講的是西化,是向西方學習的壹種方式。概括起來,主要有五項內容,即改進外交工作、培養新型人才、重視科學技術、加強海軍力量、發展商業和礦業。薛福成的《陳艷》疏,意清新準確,用筆圓潤。壹切都是從淺顯的、顯而易見的寫起,波瀾壯闊,氣勢磅礴,通俗易懂。在朝廷影響很大,兩宮皇太後指示軍務大臣派陳到各衙門議事。也在全國爭取變革的進步人士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爭相抄襲,成為討論的熱點。
而薛福成壹夜成名。洋務派領袖、直隸總督李鴻章當即邀請他加入幕府。薛福成成了李鴻章的智囊,給李鴻章出謀劃策。在這10年的北洋李幕中,薛福成非常活躍,幫助李鴻章處理了許多棘手的問題,最突出的是海防總司壹職之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為了保證對中國的賠償,迫使中國允許英國人擔任首席稅務司,管理海關,控制關稅。光緒五年(1879),擔任海關稅務總局的英國人赫德假裝熱心為中國效力,多次給清廷關於海軍編制的文章,目的是控制中國的海軍。清政府認為,如果由英國人掌管海軍,或許可以杜絕日本等國的欺淩,利用英國的力量可以迅速建立海軍。所以決定讓赫德兼任首席海防部,負責采購更多的艦艇,選拔外國將領,負責中國的海防。
薛福成認為赫德是壹個殘忍霸道的人。如果他獨掌軍權、財權,那就更加難以駕馭,後患無窮。不過,朝廷已經正式任命他了。薛福成考慮後,分析了不能任命赫德為海防總長的原因,並提出了方案。薛福成認為,只要清總理外事辦正式通知赫德,就說明海防總司在軍事上很重要,要求赫德去海邊專門訓練。因此,赫德的普通稅務部門不得不由別人來填補。薛福成知道貪財的赫德決心不放棄稅務總局的職位,改做海防總局,就地練海軍。這樣,朝廷的使命赫德就成了壹紙空文。李鴻章聽了連連點頭,讓薛福成為清廷起草奏折,陳述赫德兼任海防總司的危險性,並提出補救措施。法院按照計劃行事。果然,赫德在收到要求他去海邊訓練海軍的公文後,忍痛表示,為了不失去海關的權力,他將放棄海防總司的重要職位。中國的海軍力量終於不被外國人控制了。由於薛福成才華出眾,薛福成最終被朝廷授予“四級寧少太道”的稱號。從此徹底告別了近20年的幕府生涯,在晚清政壇大顯身手。光緒十年(1884)初夏,薛福成訪京後立即南下赴任。他先去了杭州,省會,見劉,浙江總督,然後來到寧波,政府所在地。道臺是中級地方官。薛福成的寧紹臺道,既要監管寧波、紹興、臺州的官員,又要“備海”,維護地方治安。而且因為寧波是國內重要的商埠,也是最早的國際通商口岸,所以也要監管鎮江和寧波這兩個收入巨大的海關。薛福成深感責任重大。
薛福成上任之際,由於法軍的挑釁,中法軍隊在越南諒山發生武裝沖突。法國政府趁機訛詐,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立即從越南撤軍,並支付2.5億法郎作為士兵費用的賠償,並派海軍中將率領遠東艦隊,突入中國沿海,準備攻占壹兩個港口作為賠償的抵押。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被迫發布沿海戒嚴令,因為浙江的門戶在寧波以東約50裏的鎮海海口,而海軍就駐紮在寧、鎮壹帶。這支部隊由浙江巡撫歐陽和浙江巡撫劉指揮。劉駐紮在省會杭州,他直接指揮寧、鎮前線的部隊並不困難。得知薛福成的才華,在寧波設立海防營,由薛福成負責。總督的壹切命令和策略,前線的戰備情況,都由營裏傳下去或處理。薛福成奉命後,立即趕赴鎮海視察前線防禦,商討防禦方案。就在薛福成等人竭力加強防禦,阻止法國軍艦闖入鎮海河口的時候,福州的政府官員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戰鬥準備,眼睜睜地看著法國船只陸續闖入閩江河口。光緒十年(1884)八月二十三日,法國艦隊發動奇襲,半小時擊沈福建水師七艘戰船。至此,清廷被迫對法宣戰,中法戰爭正式開始。緊鄰福建的浙江上空烏雲密布,薛福成進壹步加快了設防的步伐。
薛福成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壹是用釘樁、沈船、布雷等方法封鎖鎮海海口,防止敵艦入侵,進壹步加強和偽裝前方堡壘和工事,鞏固防禦,迅速完成寧波至鎮海的電報線,使前線能即時回復杭州、寧波,指揮方便。其次,針對南北交通樞紐定海在海外孤立無援,四面受敵,壹時難以有好的防禦策略的情況,用1846年中英簽訂的保護舟山的舊約“以洋制洋”,遏制法國對定海的入侵,使法國無法以定海為入侵基地。
薛福成知道,道光二十六年(1846)英軍撤出舟山後,英國強迫中國簽訂保護舟山的條約,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第三段,中國不會把舟山割讓給其他國家,第四段,如果其他國家進攻,英國會保護舟山。因此,他敦促朝廷通知英國特使遵守舊約。同時,他多次建議英國駐寧波領事向英國政府發表聲明,由幕僚起草,自己反復修改。文章講得通英國政府和民眾,即英國這樣的頭號強國必須遵守國際公法的《舊約全書》,同時強調如果法國占領定海,香港的貿易必將下降,英國的利益必將受到極大損害。這個活動之後,英國朝野真的是壹片嘩然,要求執行《舊約》。英國駐上海總領事也奉政府之命,與法國駐華公使達成秘密協議,英國不會宣布保護舟山以阻礙法國的行動,但法國絕不會進攻舟山。因為定海壹直在中國手裏,所以沒有成為法國的入侵基地,對浙東海岸防禦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事先以壹定報酬聘請了4名熟悉上海甬江航道的外國航海家,讓他們承諾不為法國船只領航。他還呼籲軍隊和人民以大局為重,團結壹致,同仇敵愾,依法行事。同時,在寧波的法國傳教士將集中在寧波北部或遷至上海,派兵保護、刺探、消除隱患。通過實施這些措施,薛福成大大提高了浙江的防禦水平。光緒十壹年(1885),二月底,法國遠東艦隊的首領拉出四艘戰船,向鎮海進發。薛福成慌忙下令拆除口外沙灘、礁石上的燈塔、浮標,沈船封鎖了海口鎮。他還從戰爭大局出發,要求臺灣省和福建的中國軍隊在法軍主力集中的時候集中到鎮海,乘機反攻,收復臺北淪陷區,奪回法國艦隊賴以加油的基隆煤礦,從而腐壞浙東的反法鬥爭。3月1日下午,鎮海海口各炮臺的勇士們對向鎮海海口進發的法軍戰艦進行了大力炮擊,浙東戰分隊開打。由於防守嚴密,法軍的幾次進攻都被密集猛烈的炮火擊退。法國進攻鎮海,不僅被堅固的防線所阻,而且無論是在當地還是在上海,都沒能籌到壹個賞銀六萬兩的飛行員。它派去探索海峽的船經不起猛烈的炮擊,經常被擊沈或擊退。由於英法之間的秘密協議,它無法攻擊近在咫尺的定海,只能在海面徘徊。而薛福成則積極嘗試騷擾和打擊敵人。
3月20日,清軍司令錢裕興率領敢死隊,秘密將八門帶膛小炮運到前線,半夜突然向敵艦開火。結果他打了五槍,打死了很多敵軍。據說古八在這次夜襲中受傷,不久因傷勢過重死亡。法國艦隊在鎮海外停泊了45天,直到中法和談結束。在這次中法戰爭中,法軍在越南、臺灣省等地屢敗屢戰。當初法國海軍消滅福建海軍,打敗南洋海軍,氣焰十分囂張。但法國艦隊在真海口遭遇多次不利戰役,損失慘重,是壹次意外的失敗。這是薛福成和廣大愛國軍民精忠報國,精心準備防禦,抗擊法軍創造的豐功偉績。中法戰爭後,薛福成對鎮海海戰的勝利並不滿意。他不斷籌措資金,搭建平臺加炮,大修鎮海國防工事,力求使“浙江門戶,永遠穩而大。”薛福成精通洋務,關註國際事務。他經常就外交問題撰文,這已經引起了許多洋務官僚的註意。早在光緒元年(1875),朝廷選拔駐外使節時,洋務派大腕丁寶楨、郭嵩燾先後推薦薛福成,說他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精通西方地形體系。經過多年積累的政治經驗和不斷上升的職級,朝廷更加重視薛福成。
光緒十五年(1889)五月,駐英、法、意、比大使劉瑞芬任職三年,朝廷賞賜薛福成二等高帽,作為三等內廷候選人,出任駐英、法、意、比公使。那時候出國是沒有好結局的。1876年代表朝廷出使西域的郭嵩燾,遭到國內死忠勢力的攻擊和誣蔑,說他“未能服人,怎能服鬼”?他為什麽離開他父母的國家?郭松濤最後也是以被免職和抑郁收場。被派往法國的曾紀澤主持了對俄修改條約的談判,收回了伊犁,但最後他也被免職回國,讓曾紀澤意氣風發,睡不安穩。但是,薛福成深知外交工作對國家的重要性。所以他很清楚道路的艱險,但絕不會膽怯。在做好充分準備後,他於光緒十六年(1890)10月31日晚8時登上“伊拉瓦底”,於1年2月8日上午起航,開始了駐外使節的生活。途中,他與精心挑選的隨從黃遵憲、徐爵、錢遜等人討論了旅途中的經歷,認識到世界之大,背後有天,中國只是其中的壹小部分,否定了中國固有的以中國為世界中心的狹隘地理觀念,認識到香港和新加坡的發展在於外國人的好生意,認識到中國壹直把生意列為四民之末,視之為民之余。
經過壹個多月的海上顛簸,以薛福成為首的外交使團終於在光緒十六年二月十六日(1890年三月六日)抵達馬賽港,在薛福成登陸,第壹次踏上歐洲大陸,實現了渴望已久的大開眼界的夢想。薛福成上任的第壹個例行公事就是向東道國國家元首遞交國書,拜會外交部和各國外長。薛福成按程序先後前往法國、英國、比利時、意大利。薛福成不卑不亢,各國都熱烈歡迎。期間,他還訪問了德國、瑞士等國。薛福成出席歐洲各國的宴會和茶會,聆聽樂觀的舞曲,參觀遊覽,與西方各界名流有著密切的交往和廣泛的接觸。西方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極大地開闊了他的眼界。他專註於歐洲的社會得失。通過對房子和工廠的考察,他悟出了壹個道理:歐美國家之所以先進,中國之所以落後,在於制度的不同。這比他自己在《我對養外國的拙見》中表達的見解高了壹個臺階。此時,薛福成已真正成為早期的改良主義思想家。
薛福成在傳教期間十分關心保護華僑,努力在華僑集中的地區設立領事館,就近保護,使華僑少受欺淩和奴役。他給英國外交部起草了壹份照會,引用國際公法和國家慣例,聲明中國有權向英國領土派遣領事館。薛福成指出,中國遵守國際公法,允許英國在中國設立20多個領事館。根據10月23日中英新條約1869,10,有壹項條款是英國允許中國派遣官員派駐英國及其領土。所以中國應該和歐美國家壹樣,有權向英國各地派遣領事。後來英國不得不原則上同意薛福成的合理要求。
薛福成在與英國交涉的同時,向朝廷作了《促進南洋群島華僑領事保護的設立》的呈文,向朝廷報告了華僑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況和受欺淩剝削的情況,抱怨了在各地設立領事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由於薛福成的努力,光緒十七年(1891)秋,黃遵憲被薛福成推薦為駐新加坡總領事。與此同時,清政府還頒布了幾項保護歸僑的法規。不管他們在國外待了多久,只要願意回國謀生、買房,就和內地人壹視同仁,不允許任何人刁難或歧視。後來薛福成爭取到了在南洋檳城設副領事,在緬甸仰光設領事館的權利。領事館和領事館的設立,終於改變了海外華人孤獨無援、投訴無門的悲慘處境,終於實現了海外華人“登高望遠,尋根溯源”的夙願。
薛福成在出使期間所做的另壹件大事是交涉滇緬邊境事務和商貿。光緒十六年(1890)六月,薛福成在駐倫敦大使館打開五年前的檔案,立刻被裏面的內容深深吸引。1885年,英軍入侵緬甸全境,使其成為殖民地。當然,雲南省毗鄰緬甸的中國不能不表達壹些東西。於是,時任英法公使的曾紀澤奉命與英國外交部談判。在談判中:第壹,不入侵中國邊境附近的緬甸;二是使滇緬邊境的金沙江成為兩國船舶的共同河流;第三,讓中國設立商埠,在江西大金沙八畝附近設稅關。曾紀澤考慮到自己對滇緬邊境的情況不太了解,表示要等了解情況後再做決定。但在1886年,英國駐華公使並未將英國對曾紀澤的三點聲明列入與首相府在京正式簽署的《中英緬約》。薛福成分析這份檔案後認為,英國這樣做是為了否定過去的三個協議,為其進壹步侵略中國、瓜分滇緬邊界做鋪墊。如果這樣,後果很嚴重。薛福成為此向英國外交部發出照會,重申五年前中英達成的三項協議,要求英國真正履行《中英緬約》中英國駐緬最大官員每十年派人向中國進貢的條款,如期向中國進貢。光緒十七年(1891)三月,薛福成正式上書朝廷,建議中國主動交涉滇緬邊境事務和商貿,以免在英國采取進壹步行動強行交涉時受到嚴重侵犯,並自薦為中方代表。但清廷壹開始並不重視,直到光緒十八年(1892)年初薛福成多次申明利害,才回復。薛福成抓住了英國在緬甸的工商業者渴望與中國進行貿易的心理,在與英國外交大臣的兩次會見中指出,如果不劃定邊界,雲南與緬甸之間的生意就很難開展。這樣,英國外交部為了商業利益,只能改變拖延劃界的策略,同意進行劃界談判。
光緒十八年(1892)二月下旬,英國向中國大使館發來劃界備忘錄,對三個協定全盤否定,甚至打算在中國境內劃定整個中緬邊界。談判中,薛福成從援引國際公法入手,認為大金沙江兩岸綿延數千裏的野人山是“非緬非中”的中間地帶,根據國際公法,應由兩國平分。經過兩年的反復談判。光緒二十年(1894),1年3月,薛福成終於代表中國簽訂了《滇緬邊境事務與商貿續簽條款》。半個世紀以來,中英談判大多以簽訂不平等條約告終。但這次談判的簽訂是基於國際公法,薛福成既強硬又靈活,迫使西方最強大的國家承認中國的正當訴求,這真的是中國開展外交以來前所未有的成功。光緒二十年(1894)三月,薛福成的任期在《滇緬邊境事務及商貿續約》簽訂後不久即屆滿。光緒二十年(1894)五月二十五日晚,離開巴黎,前往馬賽登上返程船。終於在7月1日晚抵達上海。由於薛福成早已病入膏肓,壹路上又遭受紅海酷暑和福建、外國臺風的侵襲,困得壹抵達上海就在病床上徘徊不去。7月20日,他突然感染了壹種流行病,這使情況變得更糟。他在半夜突然去世,享年57歲。
當時正值國難秋,中日甲午戰爭早已打響,但在需要人才的時候,卻突然失去了壹個支柱,這讓很多憂國憂民的人非常難過。20多天後,上海各界人士為薛福成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葬禮,表達對這位思想家、外交家的哀悼。葬禮儀式結束後,家人捧著薛福成的靈柩返回無錫。公元165438+十月,薛福成葬於故鄉——太湖之濱的軍帳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