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並獲得畢業證後,順利完成大專或大學四年的學習,即可獲得學士學位。文理學士學位課程通常為期四年,每學年兩個學期,但目前很多高校實行三年制或三學期制(秋、春、夏)。
美國的習慣是對學習語言、文學和其他人民文學、歷史、藝術的學生授予文學學士學位,對學習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學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此外,專業學院還開設各種專業學位,因為文學士是最古老的學位,所以有些學院授予除自然科學、工程和應用科學的生理學學士以外的文學士學位;目前這種現象有所改變。
學士學位課程的前兩年通常是廣泛的基礎科目,包括壹些必修科目,如英語寫作、外語、文學、社會科學和科學。最後兩年學生主要學習專業課,學生要選擇壹個主科和兩個副科。教學實行學分制;在實行壹年兩學期制的院校,每學期15周內,每周有1學時講課或2-3學時實踐工作的,計為壹個學分,四年內修滿120學分方可授予學士學位。學生壹般每學期同時選修4-5門課程。學生壹般每學期同時參加美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四個不同學術水平的課程。因為副學士學位只是兩年後初級或社區學院的資格證書,並不是攻讀學士學位的必經階段,所以美國的學位體系基本上是三級結構。美國高校的學科和專業種類繁多,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層出不窮。所以美國大概有2000個學位,但是按照學位的性質來說,只有兩種:學術(研究)學位和專業(專科)學位。此外,美國大學還授予榮譽學位,榮譽學位不體現學術成就,而是表彰對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在美國,高校之間的學位水平很不壹致。
有些學院允許學生在大學三四年級時進入專業學院,這種情況在法學院、醫學院、工科學校尤為常見。這些學生可能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獲得學士學位,但他們的壹些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在時間上是重疊的。
碩士學位在美國600多所高校,甚至在這些高校的不同院系都有不同的含義。有的院校,學生在校五年就可以拿到這個學位;在其他學校,學生必須通過資格考試,提交論文,並選修壹門外語。有時候是完成了兩年專業課程的學位,比如工商管理;或者3年的研究課程,比如藝術類專業。也可以是第二專業學位,比如藥理學、建築學。壹些高校將碩士學位視為研究性學位,而另壹些高校則將其視為通向博士學位的中間步驟,具有考試性質。學生常常繞過碩士學位,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在壹些高校,尤其是壹些名牌大學,碩士學位被用來安慰那些沒有資格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
碩士學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文理碩士和理學碩士。文理碩士包括文科碩士和理科碩士,由於校對員使用的學位不同,有時很難區分。文理碩士壹般要求研究生課程24-30學分,大部分都是這方面的課程。也可以從其他學校轉壹定量的研究生課程學分。學習年限最短壹年,壹般2-3年,最長5年左右。院校之間也有很多差異。
專業碩士學位定義比較明確,學位名稱前註明所學專業;其課程設置緊湊,管理嚴格,聲譽較高,如工商管理、工程、美術等碩士學位。由於許多州的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碩士學位是中學教師教學和晉升的先決條件,碩士學位與教育專業的關系日益密切。近年來,約有壹半的碩士學位授予了教育專業的學生,而教育碩士通常是教育學碩士。目前,壹些高校的教育碩士人數正在迅速增加。這種專業學位主要授予準備從事中專教育的文科生。他們不需要專門從事教育或提交論文,但他們需要有在學校教學的實踐。教育專業的需求大大增加了高校研究生院的負擔。較低的錄取標準和粗制濫造的作品也時有出現,導致整個碩士學位的聲譽下降。博士學位是美國高校授予的最高學位。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許多領域,這個學位的獲得者被稱為哲學博士,不管他專攻什麽學科;哲學博士學位強調學術研究能力,不同於側重應用領域的專業博士學位。
各個院校對博士學位的要求不盡相同,但也有壹些相似之處。首先,學生通常要上兩年的專業課,期間不僅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專業,還要接觸和初步掌握學術研究的方法;有些院校的研究生項目要求博士研究生先取得碩士學位,有些則允許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博士研究生項目強調掌握作為研究工具的外語,反映文化素養的壹般水平。學生通常必須選修三門外語中的兩門:法語、德語和俄語。近年來,漢語等東方語言也被列入必修外語之壹。壹些高校對必修的兩門外語的要求做了壹些修改,比如只對學生是否精通壹門外語進行更嚴格的測試,或者用壹門專業課代替壹門外語(比如讓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選擇數學或統計學)。
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除了完成全部課程,達到規定的外語要求外,還必須通過壹套專業領域的綜合考試,考試形式為筆試或口試,或兩者兼而有之;學生的考試成績由教授委員會(或系裏所有老師)審核,以確定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條件寫博士論文;學生在通過這壹綜合考試後才正式獲得博士候選人資格,因此該考試也稱為資格考試。通過資格審查後,博士候選人通常需要向教授委員會提交報告,以獲得委員會對博士論文選題的批準。讀博士的最後階段主要是寫博士論文。早先對博士論文的要求是對知識和專業領域做出重大的創造性貢獻,現在強調培養綜合學術研究能力的價值;博士論文可能在壹年內完成,也可能需要幾年,取決於各個學校的標準、選題難度、博士候選人的勤奮程度和技巧等因素;很多學生在通過博士資格考試後找到了全職工作,因此可用於寫博士論文的時間大大減少。美國高校通常規定全日制學生攻讀哲學博士的期限不得超過3-4年,但實際上往往超過這個期限;壹般來說,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博士學位相對於理工科來說,讀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成功率較低。
在大多數高校,學生在完成博士論文並滿足其他相關條件後,還要通過壹次期末考試;這種考試通常是口試,考題僅限於博士論文內容和相關專業領域。未來的醫生必須對他們論文的價值、論點和依據進行公開辯護。學校已經提前在全校張貼了這個答辯的通知,有興趣的可以旁聽。獲得其他博士學位的過程,如教育學博士或理學博士,與哲學博士相似。
美國大學曾經要求發表博士論文。但是,由於印刷成本的增加和博士論文數量的激增,這壹要求發生了變化。現在的博士學位論文壹般都是做成微縮膠片保存,或者由作者摘錄壹部分發表在專業雜誌上。
美國的專業學位(如法律、醫學領域的學位)體現的是高水平的專業水準而非學術水準;比如醫學博士是專業學位,授予符合當醫生要求的學生,而醫學哲學博士是研究型學位,認可獲得者的綜合科研能力;也就是說,前者有行醫看病的資格,後者有科研教學的資格。
壹個專業的所有課程通常包括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的實際應用。為了進入專業院校,申請人必須完成壹些本科課程。醫學院通常要求學生完成以生物和化學為主的醫學預測課程,法學院要求學生有紮實的社會科學基礎,工程學院通常要求學生先取得工程學士學位;專業課時間長短不壹;醫學博士的培養通常需要3-4年的本科教育和4年的醫學院專業教育;醫學院校畢業生必須實習壹年,通過執業許可證考試,才能行醫。如果學生想成為專家,他需要再實習幾年。神學學士學位通常需要在神學院接受四年本科和三年專業教育,法學學士學位通常需要在法學院接受四年本科和三年專業教育。在社會工作、圖書館學、工商管理等專業,碩士學位已被普遍視為符合專業條件的標誌。美國的博士後崗位不是博士學位之後的壹等學位,而是博士學位的補充。對於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人來說,繼續在某個科研機構從事研究工作是壹種過渡性的職位。博士後教育沒有嚴格的教學結構和形式。博士後研究人員在壹個地方完成壹個階段的研究後,轉到適合其工作的地方或在另壹個地方繼續博士後研究,不授予學位。根據專業水平的不同,博士後人員分為三個等級:壹是獲得博士學位後前兩年為初級博士後人員;3-5年擔任中級博士後人員;擔任高級博士後人員5年以上;博士後教育有助於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也起到緩沖作用,減少博士畢業後找正式工作的壓力。目前,博士後教育已經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