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大水漫灌”
在談到下壹階段的主要政策思路時,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在總量和結構方面的雙重功能,註重充足發力、精準發力和前移發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要滿足實體經濟合理有效的融資需求,努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實現穩定總量和優化結構的更好結合。壹是要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的穩定增長;二要保持信貸結構穩步優化;三要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第四,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文彬認為,下壹步穩增長仍需要政策繼續擴大內需,穩定外需。貨幣政策要利用好美聯儲政策大幅收縮前的窗口期,用好總量政策和結構性政策解決總需求不足的問題,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盡快扭轉市場預期,提振信心,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報告再次強調,觀察流動性松緊最直觀、最準確、最及時的指標是市場利率。在判斷貨幣政策立場時,還應關註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壹段時間內市場利率的整體運行情況,而不是過於關註流動性的多少、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等數量指標。
報告認為,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這種“匹配”機制本身就具有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的含義。隨著經濟發展的進壹步恢復和內生增長動力的增強,預計2022年我國宏觀杠桿率將保持基本穩定。
通脹壓力總體可控。
報告判斷,中國通脹壓力總體可控。2021年,我國CPI年均為0.9%。未來CPI運行中樞可能較上年溫和上漲,繼續在合理區間運行。與此同時,PPI同比漲幅在階段性高位後有所回落。未來全球經濟供需缺口有望彌合,基數效用高的情況逐漸顯現。預計2022年中國PPI同比漲幅將繼續下降。總的來說,我國經濟供求基本平衡,人民銀行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有利於物價走勢的長期穩定。
報告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專項再貸款工具向相關金融機構發放首批資金855億元和27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共計882億元。未來,中國人民銀行將實施上述兩項工具,支持金融機構在碳減排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領域提供信貸支持,在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的同時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幫助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科學有序實現碳中和目標。
報告還透露,下壹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完善氣候風險敏感性壓力測試方法,擴大測試覆蓋範圍,探索氣候風險宏觀情景壓力測試。
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報告指出,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把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短期手段,堅持穩定地價、房價和預期,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滿足購房人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談及風險防範,報告披露,中國人民銀行2021三季度評級結果顯示,全國4400多家參評機構中,4002家評級在安全邊界內,其資產占銀行業總資產的98.65%。特別是24家大型銀行經營穩健,資產質量良好,資產占比70%左右,構成了我國金融體系的“中流砥柱”。
“在世紀疫情的沖擊下,百年變遷加速,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減弱的三重壓力,風險防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報道稱。
報告強調,下壹步要把穩增長、防風險放在突出位置,穩中求進,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原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堅持在線修改原則,堅持壓實各方責任。增強預見性、預見性和系統性,積極應對新情況新挑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堅決維護經濟社會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