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對壹審判決和二審上訴如何寫上訴狀?

對壹審判決和二審上訴如何寫上訴狀?

上訴的內容必須清楚。壹般應當就壹審判決的內容闡述自己的觀點,提出壹審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的錯誤,請求上級法院予以糾正。

範文:

上訴人(原審被告):XX,男,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XX。

被上訴人(壹審原告):XX,男,年月日出生,漢族,住XX。

上訴人不服(2013) ×××人民法院關於×××的民事判決

上訴請求

1.×××區人民法院(2013 )××民初字第號民事判決書。×××××××××××××××××××××××××××××××××××××××××××××××××××××××××××××××××××××××××××××××××××××××××××××××××××××××××××××××××××××××××

2.二審訴訟費由被上訴人負擔。

上訴理由

壹是壹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依法應予撤銷。

第壹,壹審法院沒有查明借條是否實際履行,借款關系是否有效,卻認定上訴人仍欠被上訴人借款,與事實不符,明顯錯誤。

2010年2月30日,10,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借條後,被上訴人始終未履行借款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壹十條的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借款合同是壹種實踐合同,應當以被上訴人的實際情況為準。解釋壹下細節。

二、本案中被上訴人向壹審法院提交的A4、A5證據與本案無關,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這組證據是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投資協議所對應的股票賬戶,是另壹種法律關系,與本案借據無關,兩個不相關的事實不應牽連在壹起。解釋壹下細節。

第三,壹審法院判決書第6頁倒數第二行“委托理財關系”的表述令人費解。如果是筆誤,要及時更正,維護法律文書的嚴肅性。

第二,壹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

本案中,因被上訴人未實際履行借款義務,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的借款關系無效,壹審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款案件的意見》予以確認,明顯適用法律錯誤。

綜上,壹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為維護法律的尊嚴和上訴人的合法權益,請求二審法院查明事實,依法主持正義,支持上訴人的上訴。

我在此傳達

Xx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簽名和手印):

年份?月份?太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對第壹審判決的上訴或者抗訴案件後,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處理:

(壹)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應當改判的;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的,在查明事實後,可以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

第壹審人民法院依照前款第三款的規定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再發回第壹審人民法院重審。

第237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除非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

第238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發現第壹審人民法院的審判違反下列法定程序之壹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壹)違反本法公開審判規定的;

(二)違反回避制度的;

(三)剝奪或者限制當事人合法訴訟權利,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4)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

(五)其他違反法律規定,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訴訟。

擴展數據:

上訴方式

上訴必須表明兩層意思:

1,不服壹審判決或裁定;

2、請求上壹級人民法院糾正第壹審判決、裁定的錯誤。

當事人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上訴,也可以直接向上壹級人民法院上訴。

(1)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上壹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抄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2)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將上訴狀提交原審人民法院。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後,應當將上訴狀副本抄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並將原審的全部案件和證據材料移送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

百度百科-申訴方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百度百科-呼籲

  • 上一篇:拓展監督意識提高執法效率
  • 下一篇:5 .疫情防控實施情況報告

    疫情防控實施報告1

    為有效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學校全面復課,保障全體師生身體健康,我校按照縣教委要求,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常態化,確保秋季順利開學。相關工作報告如下:

    壹、常態化疫情防控的主要做法

    (壹)加強組織領導,統籌防控。

    1,成立領導小組。為有效應對疫情,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疫情防控常態化領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