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壹個幸福的女孩,因為在我的生命中,總有壹件事陪伴著我,讓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溫暖和幸福。這是做好事。
學校發起了慈善積分活動,我也積極響應。
在學校,我是壹個認真的孩子;在家裏,我是個聽話的孩子;在社會上,我是壹個勤奮的孩子...即便如此,我還是不能忘記行善。
做好事是壹種責任。我們班的公共衛生區總是被扣。於是,我帶領我們的衛生隊,堅持每天5次去公共衛生區撿垃圾。從此,這個校園的“心臟”成了鳥兒歌唱的天堂。每當看到人們原本緊皺的眉頭松弛下來,我的心裏就有壹點安慰。原來做好事是壹點安慰。
做好事是壹種關懷。壹個同學家裏出了點事,讓她心理壓力很大,成績壹落千丈。我不想看到壹個每天笑得那麽燦爛的女生,然後就會那麽消沈。她生病時,我抽空去看她。在她難過的時候安慰她。我和她同吃同住。我們成了最好的朋友。她現在變得非常開朗。原來行善是壹種友誼。
做好事是壹種問候。每天遇到最多的老師,臉上都刻著幾道硬條紋。我想,也許老師們最需要的就是那溫暖的問候。每當我說:“老師妳好。”有時候,老師緊繃的臉上總會綻放出花朵般的笑容。當然,老師的背後,總有壹群默默奉獻的人,他們也需要被尊重。是他們給了我們學習的條件。我永遠不會忘記喊壹聲“叔叔阿姨好!”我總是受到稱贊。原來做好事就是笑臉。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壹滴水可以給花顏色,壹顆心也可以給腳方向。讓善行像壹條紐帶,心與心相連;讓愛像壹支彩筆,裏面裝著人間真情。涓涓細流入海,眾人擔柴。讓愛情之花綻放,讓愛情之歌歌唱!
僅供參考。
2.以“行善”為題求壹篇文章的字數。600字左右的行善是壹種需要,是閑雲;它是壹條河流,日夜奔流;是蓓蕾,是陽光,是老人臉上的滄桑。是綠色的,是年輕人在草地上無憂無慮的奔跑...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流汗,需要完美,需要活在當代,需要善待生命。
——題記小時候經常看到壹些乞丐乞討食物。每當我的母親總是拿出幾個饅頭給他們,有時會是錢或其他壹些東西。這壹刻,他們總是不停地說:“謝謝”,也許是因為這兩個饅頭給了他們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機會。街上,壹些不知名的人在默默奉獻。為了人們的健康,為了城市的美化,社會的和諧進步,不能停止幫助搞好環境衛生。我們不怕辛苦,不怕吃苦。生活中,我們在朋友遇難的時候努力相處,在別人難過的時候每壹句安慰溫暖的話...這壹切都體現了“善”字。美麗的大自然多姿多彩,多姿多彩,這壹切都源於人類。
沒有人類的保護和修飾,他們會變得暗淡無光。那時,山是灰色的,樹是矮的,河是汙染的——壹切都失去了活力,壹個蒼白的世界出現在人們面前。現在是人類讓萬物生機勃勃,光彩奪目。沒有善,就沒有今天的和諧社會;沒有善,就沒有盛世;沒有善,就沒有日出;沒有善,世上就沒有真情;如果沒有善良.....送人玫瑰,手香。做好事不僅有益於他人,也有益於自己。做好事就像在崎嶇不平的路上給自己鋪壹塊平磚。因為妳付出了,才會有豐碩的成果。
做好事看似是壹件細微的小事,但有時卻能改變壹個人的壹生,甚至改變整個世界的精彩。善良不僅僅是壹種美德,它就像壹個陽光燦爛的人的內心離不開它的光芒。不知怎麽就想起了那首歌:“啊——只要每個人都獻出壹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世界——”。
這些無私的貢獻就像壹大滴水,可以折射出整個宇宙的光芒,整個世界的和諧。生活告訴我,行善是壹種需要,需要人們的關心和奉獻。
3.以“行善”為題要求壹篇文章的字數,600字左右是行善的需要。
它是壹朵雲,壹朵悠悠升起或落下的雲;它是壹條河流,日夜奔流;是蓓蕾,是陽光,是老人臉上的滄桑。是綠色的,是年輕人在草地上無憂無慮的奔跑...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流汗,需要完美,需要活在當代,需要善待生命。
-題字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經常看到壹些乞丐乞討食物。這個時候我媽總會給他們壹些饅頭,有時候是錢或者其他壹些東西。這時,他們總是不停地說著“謝謝”,也許是因為這兩個饅頭給了他們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機會。街上,壹些不知名的人在默默奉獻。為了人們的健康,為了城市的美化,社會的和諧進步,不能停止幫助搞好環境衛生。我們不怕辛苦,不怕吃苦。生活中,我們在朋友遇難的時候努力相處,在別人難過的時候每壹句安慰溫暖的話...這壹切都體現了“善”字。
美麗的大自然多姿多彩,多姿多彩,這壹切都源於人類。沒有人類的保護和修飾,他們會變得暗淡無光。那時,山是灰色的,樹是矮的,河是汙染的——壹切都失去了活力,壹個蒼白的世界出現在人們面前。現在是人類讓萬物生機勃勃,光彩奪目。
沒有善,就沒有今天的和諧社會;沒有善,就沒有盛世;沒有善,就沒有日出;沒有善,世上就沒有真情;沒有善良...
送壹朵玫瑰,妳的手會有香味。做好事不僅造福於人,也造福於自己。做好事就像在崎嶇不平的路上給自己鋪壹塊平磚。因為妳付出了,妳會得到豐厚的果實。
做好事看似是壹件細微的小事,但有時卻能改變壹個人的壹生,甚至改變整個世界的精彩。善良不僅僅是壹種美德,它就像壹個陽光燦爛的人的內心離不開它的光芒。
不知怎麽就想起了那首歌:“啊——只要每個人都獻出壹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世界——”。這些無私的貢獻就像壹大滴水,可以折射出整個宇宙的光芒,整個世界的和諧。
生活告訴我,行善是壹種需要,需要人們的關心和奉獻。
4.以“做好事要看對象”為題寫壹篇短文。壹個老和尚看到壹只蠍子在水流中掙紮,趕緊撿起來。然而,他被蠍子刺傷了。第二天,老人遇到了另壹只在水流中掙紮的蠍子。他想都沒想,迅速撿起蠍子,又被刺了壹刀。路人不解,問,師傅怎麽不吸取教訓?這樣的蠍子,放過吧!老和尚說:蠍子螫人是天經地義的。不蟄人,就失去本性,就不是蠍子了。佛救民於水火也是理所當然的。不救則失性,非佛也!
老和尚堅持救蠍子,不為被刺傷和路人不解所改變。由此可以提煉出以下幾點:①行善不需要理由(或條件),不能因為害怕受到傷害而拒絕行善。(2)做人要堅守善性,堅持自己的原則、立場、操守、初衷等。,而我們不應該因為不利的外部環境(或外部壓力等)而改變甚至放棄。).
從老和尚對自然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觀點:尊重其他事物的本性,不要苛責他人;遵從自己的善良本性,不要隨波逐流。
從老和尚救蠍子的結果,結合路人的提問,可以提煉出以下觀點:行善也要看對象,講方法,行善要理性。不恰當的善行不僅可能給自己帶來傷害,甚至可能是懶惰和邪惡。
如果站在蠍子的角度思考,也有可能。從蠍子獲救卻刺死老和尚,結果被路人指責的角度,我們可以得出以下觀點:做人要感恩,千萬不要忘恩負義甚至恩將仇報。
從路人的言行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觀點:不要袖手旁觀和觀看,更不用說阻撓或諷刺那些勇敢的人。
5.以“做好事不求回報”為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其實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會糾結要不要說,而不是要不要想。因為我已經知道該怎麽回答這個問題了,但前提是我必須坦誠地敞開心扉,因為這個回答需要壹些勇氣來堅持我略顯偏頗的價值觀。這時,30多個對聖經感興趣的路人坐在我面前。
於是,壹切就要開始了。
師範院校做好事最好的解釋,用孔子的壹句話來解釋:教育是沒有階級的。對於窮人或富人,對於善或惡,各種各樣的人都給予了同樣公平公正的教育。而代入公式說,我們必須有壹顆善良的心去幫助任何人,只要那個人需要幫助。但對我來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給予同情和幫助。我記得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捐建了1800多個公共圖書館。他說:只幫助那些自助的人。是的,我和他有相似的價值觀。我不會去關註那些頹廢的,自我道德不完善的,不真誠的,不純潔的。也許妳會給予壹些物質上的幫助。但對他們來說,這只是壹個可憐的獎勵,壹個物質上的獎勵。對於在精神上行善,我不會理會那些自負的人,也不會聽別人的任何勸告。這種精神上的交流,只會讓行善的人更加無奈和無力。
面對某個部門。面對任何人,都要有壹顆善良的心去幫助任何人。我對自我頹廢和竊笑的價值觀感到心安理得。
面對壹些不自助的弱勢群體,王老師的無私幫助讓我感受到了“無私行善”的真諦。其實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
雖然這段話與行善無關。
所以我當然可以原諒他抱著這樣的價值觀,不去想,但前提是我要坦誠地敞開心扉。對於言不由衷的人,師範院校最好的解釋就是用孔子的壹句話。對於那些不純潔的人,我們可以質問耶穌,為什麽要原諒殺害妳的兇手?
返回這個詞呢?為什麽要原諒那些不覺得自己犯了錯的人?這難道不是對人類道德和法律的破壞嗎?也許我們的出現是他們期待已久的幫助,但他們應該付出:沒有階級,但在意義上,是我想表達的點,別人無法理解的自我實現是最好的,最光芒四射的回報。有時候理智是壹種更現實的冷酷,所以我知道我會糾結於說還是不說:我只會幫助那些自助的人,但我不會理會那些自滿。物質獎勵,原諒無法挽回的錯誤。這個時候,讓我緩壹緩。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我記得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捐建了1800多個公共圖書館,凡事都要明辨是非,才能放棄;另壹方面,我不需要得到任何幫助。不管是好是壞,這種精神交流。讓我為此感到惋惜的人是王老師,而不是徐師兄,也正是這樣,我才能從另壹個層面去理解王老師,給自我道德不完善的人以同樣公平公正的教育。第壹,要幫助,必須得到別人的感激,得到別人其他層面的回報。對於這個幫助了徐師兄的新聞事件,代入公式就是只要那個人需要幫助,他就會期望得到我的理解。但這種可預期、可計算的原諒不是純粹的原諒,但也不能給他們壹輩子的生活保障,當然也會包容我的價值觀。但對他們來說,這只是可憐的獎勵。讓我們開始吧,他說。但是他不聽我的。是的,如果只是有人撞上我,會分為兩種。我不會去理會坐在我前面的三十多個對聖經感興趣的路人。對於那些道德無能的弱勢群體,也許妳會給予壹些物質上的幫助,除了違背壹切正義和常識。很簡單。至於精神上的善良,我和他的價值觀差不多,人生漫長。但在這種人心裏,錢只能買到暫時的幸福生活,妳的出現只是壹笑而過的笑話?耶穌沒有回答。
這是梁文道《我持有》壹書中的壹段話。最純粹的原諒是原諒那些不該被原諒的人,不是每個人都能給予同情和幫助的。
對我來說,這不在話下,因為我已經確切地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了。
壹方面,我嘲笑自己偏頗的價值觀,只會讓做好事的人更加無奈和無力,因為這個回答需要壹定的勇氣來堅持我略顯偏頗的價值觀。但對我來說,我希望得到的回報是那些在妳自立之後,能夠幫助別人,拒絕聽取別人任何建議的人。
做慈善事業
6.行善也需要智慧。做好事也需要智慧,尊重,智慧。它要求我們設身處地為接受者著想,在不被人知道的情況下保護自尊,幫助他人。
在國內某大學,如果壹個學生壹個月在校園食堂用餐超過60次,總消費在150元以下,也就是說每餐消費低於2.5元,就會引起學校的重視。學校核實情況後,無需學生申請,自動將每月補貼160元或100元打入學生“校園卡”賬戶。
這種“隱性資助”就是讓學生失去尊嚴,獲得利益。是的,讓人們有尊嚴地接受幫助,這應該是好人的重要出發點,絕不能忽視。
我曾經聽過這樣壹個故事,壹個商人看到壹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突然產生了憐憫之心。他想都沒想就把10元塞到賣鉛筆的手裏,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
走了幾步,他突然覺得這樣做不合適,於是趕緊回過頭來道歉:我忘帶筆了,希望妳不要介意。最後,他壹本正經地說:“妳跟我壹樣是個生意人。”
壹年後,在壹個商貿聚集的社交場所,壹個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業務員迎了上來。他感激地說:“妳可能早就忘記我了,但我會永遠記得妳。
妳給了我自信和尊嚴。“每次想到商人只是簡單的壹句話,就能讓人感到自信,找回自尊。
尊重是壹種修養,是壹種品格,是肯定和認可人的表現。尊重不是崇拜、奉承、逢迎,而是壹門學問。如果妳學會了尊重,妳將學會尊重自己,妳將學會並掌握生活的壹個要素。
7.高中那篇關於做好事,慈善的800字作文,本來應該是壹個充滿人文關懷的詞,壹個能讓行為者意識到自己超越了個人對社會的有限價值的義舉,也應該是接受者人生寒冬裏的壹個暖手爐。但現在,它遇到的敏感和尷尬是眾所周知的,就像感激卻被婉拒的家庭。
是什麽讓慈善陷入這樣的困境,在我看來,也許是善良的行善者披著慈善外衣的功利和炫耀之心,但更多的時候,我不得不意識到,善良的行善者的赤誠之心是毋庸置疑的,他們行善的方式往往成為傳遞愛的最大障礙。正是因為他們總是習慣用“救世主”的眼光向弱勢群體表達善意,而受助者在這種目光下被點燃的自尊,讓善意的行為充滿了火藥味,所以受助者拒絕犧牲弱勢地位中越來越珍貴的尊嚴和平等來滿足慈善家自身的價值認同。就像那個最終拒絕以慈善名義捐款的家庭,我相信他們在生活還難以為繼的時候,也需要這種幫助。也許是過去被人幫助的不堪經歷,或者是那個有錢人給予幫助的方式,讓他們選擇了拒絕。
然而,慈善之路不應該被不正當的行善方式所堵塞。既然找到了癥結所在,為什麽不為自治找個好醫生呢?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會堅決地扔掉慈善的標簽,作為人去做好事,就像約翰·多恩說的“人不是壹座孤島,人的壹切不幸都是我的不幸。”只有這樣,善良的實幹家才能真正理解他想要幫助的人,才能以最恰當的方式給予他們可以接受的、有意義的幫助和支持,讓受助者覺得是在平等地支持他們的進步,而不是從難民那裏領取粥和食物。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嚴在發現苦力價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民眾教育運動中,他應該被視為所有農民和苦力的老師和朋友,而不是教育上的慈善家。他曾說:“想當農民,先要當農民。”他不想當老師安身立命,還說起國家計劃犯錯誤。而是紮根農民,探索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善行——文明和教育。
作為* * *壹模壹樣的人類,要成為堅固的孤島,需要慈善的力量來修復脆弱的堤壩。要讓慈善事業蓬勃向前,就要摘下救世主的眼鏡,摘下捐贈人的眼鏡,紮根在他的世界裏,問壹句“妳需要什麽,我們可以共同努力改善什麽?”這才是真正具有持久力量的慈善,需要我們以正確的方式共同前進。
8.行善感恩壹篇以行善感恩為題的作文。
在紐約壹個非常寒冷的日子裏,在壹家豪華的鞋店前,壹個光著腳的男孩正盯著窗外,凍得瑟瑟發抖。作文網home.sanwen8.cn
壹位路過的女士看到了,走近他,問他:“妳這麽認真地看什麽呢,孩子?”
男孩回答說:“我曾經請求上帝給我壹雙鞋子。不知道這裏有沒有。”作文
這位女士牽著他的手走進了商店。她讓服務員打來壹壺熱水,給孩子洗了腳,穿上了襪子。她買了壹雙鞋給他穿,然後把剩下的幾雙襪子給了男孩。
走出鞋店,女士撫摸著小男孩的頭:“孩子,妳現在感覺舒服嗎?”男孩點頭同意了。當這位女士向男孩道別,準備離開時,小男孩在後面拉著她的手,眼裏含著淚水,用顫抖的聲音問道:“女士,妳是上帝的妻子嗎?”作文
看完這個,不禁深有感觸。世界上沒有上帝,但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上帝。只要妳知道如何行善,妳就能成為上帝。這樣會壹直溫暖孩子的心,那位女士會被孩子視為上帝的妻子,因為她懂得行善。
當然也要學習男生的感恩。如果妳對人對事都心存感激,妳就會熱愛生活,妳就會壹直有好運,妳就會珍惜生命……妳會覺得世界更廣闊!
無論生活如何變化,我們都不能忘記,我們需要做好事,並時刻心存感激。
9.以“善行”為題的作文裏有別人的善行,不是壹種寬容。
不要把別人的好當成壹種寬容,這會助長妳的囂張氣焰;不要把別人的好當成壹種寬容,這樣會貶低自己的人格;不要把別人的好當成壹種寬容,這樣會讓妳看起來很軟弱;不要把別人的好當成壹種寬容,這會讓妳變得不可理喻;不要把別人做好事當成壹種寬容,那樣妳就什麽都沒有了,最終妳就是壹個只會向別人乞討的徹頭徹尾的廢人!我們在大街上、廣場上、商場裏總會遇到壹些乞討者,人們的心很長,總是會施舍。對於那些精神不健全的殘疾人,我總是給予幫助,但是對於那些上了年紀,身心健全的中年人,我很難理解為什麽他們可以也有條件賺錢卻向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公民索取。今天看到壹份材料,讓我更加不解。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壹個男人和他的妻子去坐火車。他們上了火車後,發現座位上有壹個右腳不方便的女人。出於好心,丈夫請妻子坐到另壹個座位上,袖手旁觀自己則壹直坐到車站。我對此感到非常困惑。作為男人,這個男人自然是相當紳士,胸懷寬廣,但是右腳不方便的女人呢?她應該從壹開始就坐在別人的座位上嗎?還不算這個,就算座位的主人來了,她又怎麽能繼續坐在座位上不丟人呢?當然我覺得我應該給那位女士讓座,但是那位女士是不是應該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坐在自然不屬於她的東西上,盡管她的右腳不方便?不,不應該。她早已習慣了別人對自己的好。她不再認為自己是和別人壹樣的人。在被別人看不起之前,她先看不起自己。她認為她不能像普通人壹樣被對待。她把接受別人的善意視為壹種權利。她可能沒有那個能力去買那張票,因為她覺得以別人的包容度,她不壹定要有那個能力!!她錯了。她只是把別人的善舉當成了對自己的寬容,卻沒有意識到,在這個社會裏,她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失去了自己的能力,失去了自己的競爭力!這難道不是對我們最大的警示嗎?我們應該註意培養自己的能力。自己能做的事,不僅要靠別人,還要磨練自己,不讓自己成為壹個需要內需的“凡人”!別人的善舉不是對自己的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