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銀行為什麽集體下架智能投顧產品?

銀行為什麽集體下架智能投顧產品?

監管是智能投顧業務下架的動力之壹。

至於這壹輪銀行集體下架智能投顧產品,最重要的推動因素來自監管。

2021,11,監管部門發布《關於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部分機構將基金投資咨詢業務與基金銷售業務混為壹談,提供基金投資建議活動”,並明確“提供基金組合策略建議活動屬於基金投資咨詢業務”。通知要求,不具備基金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的基金銷售機構,應當在2022年6月30日前,將股票募集基金組合的策略建議活動整改為符合上述法律關系的基金銷售業務。

翻譯這個句子,大意是:

如果銀行沒有基金投資牌照,只能進行“基金銷售”,即通過銀行渠道選擇單只基金購買。

智能投顧產品的本質是“推薦基金組合產品”。沒有牌照,其實屬於踩監管紅線。

這也是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等銀行紛紛脫下智能投顧產品的原因。

經營業績不理想。

不過,在獲得基金投資牌照的近60家機構中,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榜上有名。

他們之所以脫下智能投顧產品,更為“根本”——產品性能不盡如人意。

我們在知乎、百度貼吧、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收集了線上用戶對各家銀行智能投顧產品的反饋,發現:

對智能投顧服務滿意的用戶不到5%。大部分用戶反饋的都是“成本高”、“用的少”、“收入低”、“不智能”、“體驗差”、“設計忽悠”之類的問題。

雖然這些表達意見的群體可能會有偏差,比如有意見的發出自己的聲音,發財的在沈默中發財。但總的來說,智能投顧產品的表現很壹般。

從2019開始,我團隊裏的兩位博士和壹位研究助理做了壹個小實驗:

兩位博士屬於“懶人”,選擇基金重倉後“躺平”,即使最近20%的虧損也是“裝死”;小男孩的研究助理嘗試了壹個大AI投資。

2020年和2021行情好的時候,年輕男生的收入只有兩個博士的1/5。2022年,雖然他的提現規模比兩位博士小,但扣除手續費後,小男孩的AI投資業績仍與兩位博士的選擇相差甚遠。三年累計回報為5.1%,兩位博士分別為20.1%和22.5%。

艾的定制組合包括15只基金,其中4只貨幣基金占比近30%。在此期間,他想購買壹個風險等級較低的產品組合,但由於產品風險特征與自己的風險等級評估不符而被拒。

愛投資推薦了幾次投資組合調整,他做了三次調整,手續費壹次比壹次高。最高調節費扣除1.5%的收入-

所以最後他感嘆“不如問問妹子們哪些基金靠譜,買了吧。”

為什麽智能投顧的表現很差?

最重要的原因是算法服務的謬誤。

智能投顧的核心是輸入客戶數據、產品基礎數據、產品歷史業績數據、市場數據,采用壹些相關的、預測性的算法模型,結合資產配置模型(均值方差、BL模型等。).)到輸出分配。

因為是純算法驅動,很容易產生以下謬誤:

在了解客戶需求時,往往會“壹刀殺雞”。任何細微的方法,比如語義分析、知識推理算法,都可能因為客戶無法反映自己的需求而被機器誤解誤讀。很多時候,壹個復雜的問答系統,壹個算法,可能還不如壹個理財經理問“這壹萬塊錢妳想做什麽?”。

個性化很難,也很容易產生。形式大於服務。在詢問客戶時,他們往往不願意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資產和投資動機。機器捕捉到的數據顯示,它們看起來壹樣,但背後的真實訴求卻大相徑庭。同樣的參數,同樣的算法,產生同樣的配置結果,卻離真正的個性化訴求服務越來越遠。

在配置算法方面,會有算法的局限性。算法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方面,由於配置算法最終是由開發者編寫的,只要算法的開發者不把常見的投資者行為偏差和錯誤的業績歸因嵌入到他們的代碼中,這種偏差就會傳遞到客戶的投資組合中。另壹方面,基於歷史數據的模擬結果精致,但應用前提非常苛刻。只有當歷史數據與未來壹致時,有效性才高。

  • 上一篇:新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的影響
  • 下一篇:英國不成文憲法的主要形式如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