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評論有社論和評論員文章的壹些特點,但沒有社論和評論員文章那麽莊重。論壇評論作者是普通作者,代表個人觀點,引用個人經歷甚至可以用我的口吻直接討論。它有閑聊的特點,但沒有普通閑聊那麽簡短。壹般思想深刻,深度廣度都超過閑聊。要高屋建瓴,視野開闊,說理透徹,從實際出發解決壹些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和思想矛盾。
2000年3月5日上午,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朱镕基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人民日報》專欄6日刊登了全國人大代表、人民日報社原總編輯範景毅同誌撰寫的論壇評論《四十繼續》。論壇評論壹般不寫經驗和想法,在選題和選材時善於著眼大局。在壹個小地方落筆。在報告的某壹點上寫得很好(就是我註意到這個報告用了很多‘繼續’,會後我仔細數了壹下,* * *總數正好是40,把這個細節作為我論證的開始)。全文如下:
四十繼續。
範景毅
3月5日上午,在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所有的燈都亮著,我聚精會神地聽朱福基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註意到這個報告用得很多。會後我仔細數了壹下,* * *總數正好是40。
報告在回顧總結1999年國內工作時說,整個國民經濟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貨幣供應量和信貸總量繼續增長,國有重點企業改組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繼續加強,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聽起來很真實。
在規劃和安排2000年工作時,報告延續了35個領域,包括經濟、政治、精神文明建設、社會生活、民族團結、國防建設、政府自身建設、祖國和平統壹大業、外交工作等。比如,我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推進各項改革,繼續開展“掃黃打非”鬥爭,繼續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等。這聽起來很符合人心,特別是繼續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讓腐敗分子下地獄,繼續與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努力,發展兩岸關系,實現祖國和平統壹,贏得了聽眾的熱烈掌聲。
為什麽“普通延續”這個詞在代表們心中占據如此沈重的位置,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做新聞很久了,也做過幾年秘書,也參與起草過壹些文件和報告。我的職業習慣在潛意識裏形成了壹種刻意的獵奇心理。我總是追求新的思想,新的詞語,新的提法,新的寫法,但是我不喜歡繼續用。好像再繼續下去就會保守,缺乏創新精神。現在看來,這是我理解中的壹個很大的誤區。做得不好,會助長浮誇和漂浮。因為壹項政策,壹套措施的真正落實,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而我們過去工作中的壹個重要教訓,就是取得了壹點點成績之後就忘了繼續。有些地方,我們每年放壹個指導思想,到頭來壹無所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如此強調連續性,反映了政府堅持政策連續性的決心和對當前客觀形勢的清醒估計。去年的重大突破是通過繼續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改革發展的大政方針和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實現的。要克服今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要壹個接壹個地繼續下去,這體現了我們對承前啟後的客觀規律的認識。體現了我們黨多年來壹系列重大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體現了我們黨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作風。說明當務之急是嚴格要求,加強管理。
大政方針決定了,關鍵是要落實。“繼續”這個詞充滿了文章,值得我們深刻理解。
(《人民日報》2000年3月6日)
總的來說,這個論壇評論有以下幾個特點:
1,起點小。對壹份幾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全面點評,難度很大。如何找到壹個好的角度,壹個好的切入點,需要明眼人去找角度。這個評論角度很好。
2、以小見大,題目深刻。作者以“繼續”二字開頭,從這兩個字進行評論,但絕不是毫無怨言地玩文字遊戲。深刻揭示了壹個客觀規律,揭示了我們黨在工作中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3,從個人經歷出發,論述實事求是,文風樸實。論壇評論的特點是作者可以以個人身份在文章中表達立場、討論甚至發表感想。本文作者的壹些句子,如我認真聽取了朱福基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聽起來很真實。妳為什麽繼續這個詞?在代表們心中有如此沈重的地位,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從事新聞工作已經很長時間了.....................................................................................................................................................
近年來,許多媒體都設立了專門的論壇評論。所謂專題論壇評論,就是為了滿足特定的宣傳任務和需要,圍繞某些主題的短期或臨時性的論壇專欄,如香港回歸前後人民日報開設的《湘江隨筆》,191建黨70周年前北京日報開設的《七壹前夕的信仰》。《北京日報》(1991)的欄目,比如《談危舊房改造》就屬於這壹類。專欄式言論是指在新聞版面設置的短小輕便的微言論專欄,如《人民日報》的《今日談》、《北京日報》、《解放日報》的《談文明》。
專欄作家的言論有以下特點:
1,壹個群聊。閑聊主要依靠群眾投稿,群眾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和關心的問題發表意見。專欄雖小,但內容豐富多彩,反映社會現實快,深受讀者喜愛。
2,小型化。專欄式的小言論,多是壹物壹議,小而精致,觀點小。小備註要求小,新穎,角度小,便於收筆,新穎,耐用。《人民日報》在2007年2月9日的《今日談話》頭版刊登了壹篇講話,很小很有意思。
放生動物也要講科學。
唐貴州
大連西郊有壹個池塘,人們在裏面放生了大量的錦鯉和很多烏龜,其中大部分都是危害很大的外來物種,巴西紅耳龜,可謂魚滿為患。
這些魚和烏龜被壹些有愛心的市民放生了。然而,這種盲目隨意的放生行為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隱患。
雖然放生是壹種善舉,但也要講科學。在放生之前,要讓它們接受相應的野化訓練、康復訓練等。,並找壹個合適的地方把它們放生。對於壹些在野外已經失去獨自生存能力的生物來說,如果強行放生,無異於促其速死,放生就成了殺生。
放生動物是人們愛的表現,應該得到支持。然而,目前相當多的人缺乏生態保護常識。在放生動物之前,不妨征求壹下相關部門的意見,免得好心做壞事。
3,解說。小評論主要是群眾投稿。這些作者經常意識到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壹些人事問題。所以這些小評論往往是在評論新聞的同時被報道的。評論和點評結合的很和諧,讀起來很有意思。像下面這篇文章,刊登在壹家報紙《周末聊天》上的專欄寫得很好:
執法也要文明。
北風
前幾天去北方壹個小鎮出差。我聽說它正在爭創國家衛生城市。進城的時候,街道平整光滑,兩邊都是壹排排的樹。這是壹個幹凈的城市和幹凈的人。但在這賞心悅目的景色中出現了不協調的壹幕:在壹個十字路口,幾個騎著摩托車的管理人員正在掀翻兩個人工三輪車攤位,西瓜和橘子滾了壹地,然後開走了。
筆者詢問情況,才知道這兩個攤販並沒有在指定地點售賣,影響了市容。
看著她拎起被砸碎的西瓜和橘子,在推車裏流著淚走掉,我心裏突然湧起壹股莫名的痛:這些商販違反城市管理條例是應該受到處罰的,但難道就不能采取壹些其他文明的處罰方式,解除他們的攤位,破壞他們的蔬果嗎?這是不是有點野蠻?
長期以來,我們社會中的少數執法者並沒有妥善處理違法現象,而是居高臨下地以壹種近乎野蠻的方式執法,往往導致嚴重的對立。只要前面的兩個水果攤販賣的不是假冒偽劣產品,不管是什麽樣的執法者,都無權銷毀他們的商品,否則就是踐踏社會的物質財富。
法制是文明社會的標誌。壹個法制社會不僅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規,還要有文明的執法者。執法應該公正、嚴格,但‘嚴與善’不是對立的。只要不是互相矛盾的,就要善待他人,拯救生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人才的劃分,做到公平公正,讓被處罰的人心服口服,從而確立法律的神聖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