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工作生活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我們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發現了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讓我們為今年的工作寫壹份工作總結。妳知道工作總結的格式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壹個引進人才的總結模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引進人才總結1壹、人才隊伍建設基本情況
1,人才隊伍建設總體情況
20xx年是我公司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壹年。公司領導非常重視人才的引進、維護和培養,公司領導的重視和全方位人才工作的深入開展也給我們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我們大力引進xx高科技人才,充實公司的技術力量;在公司內部招聘新的大學畢業生,為企業註入新鮮血液;采取合作方式聘請xx專家為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積極推動企業在管理、產品質量、銷售等方面的長遠發展,無形中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
2.人才隊伍結構分析
公司的管理者都是大學畢業生,不僅在管理上處於領先地位,在教育上也處於“領先”地位。公司1名總經理、4名副總經理均為本科畢業生,基本持有專業技術職稱,其中2名為外部管理人才。
公司技術人員基本都是引進人才,都是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的專業技術人員,有多年經驗,基本都是專業技術職稱。比如xxxx的人的技術團隊基本都是專門做木材加工或者機械的,其中xx是工程師。xxx公司的中層及其他管理人員均為大專以上學歷,且均為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工作多年的骨幹成員,部分人員具有技術職稱。在這方面,公司的財務部門最為突出。xx財務人員有會計從業資格證,xx有助理會計師證,都從事財務工作十年以上,可謂經驗豐富。
總之,公司對學歷要求嚴格,尤其是對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非常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公司多次在本地和外地(技術人員主要來自外地)舉辦招聘會或發布招聘信息,招聘專業人才,滿足企業發展需要。招聘的高級管理人才,如xxxx公司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生產總監等,為企業的規範化管理和生產經營活動做出了巨大貢獻,公司管理不斷步入正軌,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增長。招聘的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人力技術團隊,在企業的生產技術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為企業解決了大量的技術難題,促進了公司產品在產量和質量上的提升。
還采取柔性人才引進、合作人才引進等方式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有些技術問題不需要跟蹤或者聘請該領域人才的成本太高,對企業來說太浪費了,所以需要使用上述方法,在使用合理費用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利用人才。比如我們企業與xxxx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檢驗檢測中心建立了委托服務關系,由該中心的專家和技術人員為我們提供。
進行必要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服務,為我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並積極兌現人才引進待遇,下大力氣表彰和激勵人才,盡可能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引進人才不是最終目的,留住人才才是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途徑。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企業努力留住人才,人才只有滿意才能為企業盡心盡力,從而盡力促進企業發展,為企業盈利。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才也需要“快速發展”,這就需要壹種媒介來促進人才的發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參加培訓。公司開展各種培訓活動,提高人才的技術水平和能力,反過來服務於公司,促進企業的“高速發展”。公司註重人員培訓,不僅多次在企業開展各種培訓課程,如安全生產培訓、消防演習培訓、生產技能培訓、新員工入職培訓等。基本上每個xxxx的員工都在企業接受過自己組織的培訓課程,大大提高了員工的專業技能和安全生產素質。還積極為企業員工爭取外部培訓機會,如安全培訓、特種設備資格證培訓、司爐工上崗證培訓、會計繼續教育培訓、質檢員培訓等培訓課程。通過參加培訓,員工可以獲得資格證書,並給予技術認可。
三、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由於地理位置和薪酬待遇的影響,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專家型人才引進難度較大。這實際上是被封鎖了。
阻礙企業的長遠發展。
四。明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初步計劃
結合我公司工作實際,明年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全區人事工作會議的安排部署,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才強企戰略,進壹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進壹步深化企業人事制度改革,進壹步完善人才服務體系,不斷實現我公司人事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初步方案:繼續進壹步推動人才工作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不斷總結解決人才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調研,確保取得實效;加強監管,提高工作效率;註重輿論宣傳,努力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環境;加強對人事幹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為企業建立和完善正確的人才導向機制做好充分準備。
20xx年,我市人才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規劃,加強指導,加大人才引進、盤活、培養、使用力度,著力開發人才資源,提高各類人才的能力和素質,全面推進各級各類人才為經濟建設服務,努力打造人才智力“柔性”流動體系,實現人才資源優化配置,建成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壹)加強領導,切實做好人才工作的統籌規劃和宏觀指導。
1.抓好組織領導,為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提供組織保證。加強協調,充分發揮市委組織部的主導作用。要按照黨管人才、管宏觀、管協調、管服務的要求,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不斷完善政策、創新機制、改進方法、整合資源,真正做到帶頭不單打獨鬥,積極調動各單位各部門的主觀能動性。
主動作為,切實提高市委組織部牽頭的整體工作水平。加強與人才工作相關部門和各類人才的聯系。全力暢通人才工作網絡,努力形成資源共享、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為全縣人才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制定印發20xx年xx市人才工作要點,分解20xx年人才工作任務,明確主要任務,為認真落實人才工作任務奠定基礎。
2.抓政策落實,營造構建和諧人才環境的良好氛圍。認真貫徹黨的人才工作方針。確立“人力資源是第壹資源”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積極創造“為想工作的人創造機會;搭建平臺,讓能幹事的人有平臺;提高地位,讓成功的人有地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人才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會議精神,把中央、省、市委的相關規劃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加強人才工作的基礎建設。完善黨政人才和部分專業技術人才信息檔案。加大人才工作的資金投入。積極向財政部門爭取60萬元,探索建立人才工作專項資金,可用於高層次人才培養、緊缺人才引進、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困難企業高層次人才救助、優秀人才獎勵等。建立健全鼓勵企業人才創新創業的激勵機制,重獎有突出貢獻的人才,促進了各類人才的競爭發展。加大人才工作宣傳力度,定期編制人才工作簡報,舉辦人才工作座談會、企業家座談會,在xx電視臺開設“人才之聲”專欄,在xxx上開設“創業榜樣”專欄,設立何蜜、等20位先鋒人物。積極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持人才工作,營造人才成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3.完善的抓機制保證了人才工作的協調發展。按照新形勢下人才工作的新要求,結合實際,不斷完善人才工作的各項制度,為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壹是繼續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與成員單位溝通信息,交流工作情況,協調落實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的相關工作,研究分析解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總結經驗,推動工作。二是完善人才工作報告制度。規定各單位要按要求及時向市委組織部報送人才工作情況,做好相關人才信息庫建設。人才工作的重要會議、重要活動和重要事項向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三是完善人才工作聯絡員制度。各單位要指定專門的職能部門和人事聯絡員,按照部門分工和部門職責,確保有專人負責本部門、本系統的人事工作。
(2)突出重點,切實加強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
1.深化以高層次人才為重點的“三項人才工程”。
壹是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以理論培訓和實踐鍛煉為手段,切實抓好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壹年來,全市共培養黨政人才xxx余人。其中,全市領導幹部年度培訓班20xx期,舉辦***xx余人次,上級培訓xx期完成,xx人次;培訓了xx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了xx多名企業管理人員。在市委黨校舉辦了返鄉創業人員培訓班,有xx多人參加了培訓。實行“三批”鍛煉機制,選派xx幹部到上級機關、信訪部門、社區組織加強鍛煉。
二是實施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引進工程。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機制,為吸引和補充高層次人才和急需人才打好基礎。積極建設和完善企業人才市場服務網絡體系。依托市人事局現有人才市場資源,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辦好企業管理者人才市場,重新建立健全各類人才和企業人才需求檔案,豐富完善人才市場信息網絡,積極為社會提供人才咨詢、就業導航、信息交流等各類市場服務。開展“以項目引人才”、“以項目聚人才”活動,通過招商引資、以項目促人才,引進培養xx名以上高層次人才。
三是前沿人才激勵項目。早年市三級幹部會議通報表彰了xx市4名學科帶頭人,召開xx企業家協會年會獎勵優秀企業家。市政府還出臺了《關於實施工業企業經營者特殊津貼的意見》,對年上繳稅收超過xx萬的xx企業家實施特殊津貼。年底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評選活動,評選出xx企業領導、xx優秀黨政人才、xx企業創新技術人才、xx宣教健康專業人才、xx農村實用人才。通過探索人才機制,管理專項資金,營造輿論聲勢,運用靈活的政策鼓勵,讓各類人才充分施展抱負和才華,全心全意創新創業。
2.以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加強“三類人才”建設。
首先是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繼續開展“壹村壹名大學生”計劃,加強宣傳,在xx電視臺播放招生公告,專門開會安排工作,到各鎮督導,各鎮也給各村組發傳單。《xx市“壹村壹名大學生”教學管理辦法》出臺,xx電大全年“壹村壹名大學生”招生89人,在農牧水產、經管等農業部門工作。
人才引進概述3近年來,自治區煤田地質局堅持“人才強局、科技興局”的發展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第壹資源的理念,認真貫徹國家和自治區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政策,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招聘,在院士和國內知名專家引進、專業技術人才招聘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整體人才隊伍的快速發展,高層次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領軍人才的逐步成長,對各項事業的整體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促進寧夏地勘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現將自治區煤田地質局引進人才的壹些具體做法和成效總結如下:
壹是立足我區地勘行業現狀,高度重視人才工作。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寧夏經濟社會進入了跨越式快速發展階段。
特別是“十壹五”以來,寧夏按照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發展思路,建立了煤炭開發、電力生產和新能源開發相互競爭的能源格局,能源產業成為寧夏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壹。多年來,自治區煤田地質局承擔了數十個國家和自治區煤炭勘查項目,提交了38654.38+億噸探明煤炭資源量。“十二五”期間,力爭探明煤炭資源50億噸,為寧夏跨越式發展做出新貢獻。隨著地質勘查的不斷深入,公益性、基金性、市場性項目越來越多,新理論、新手段、新方法在地質勘查中的不斷應用,人才匱乏成為制約地質勘查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必將是自治區煤炭地質局長期發展戰略的中心任務。
第二,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
為營造引進高層次人才的良好環境,適應地勘工作發展的需要,自治區煤田地質局成立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人才工作的黨委書記、副局長、人事處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協調解決人才引進和培養中的重大問題,制定人才工作發展規劃,制定人才引進、聘用、薪酬、考核等激勵政策和辦法,積極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為引進高層次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三、積極申報和建立自治區煤田地質院士工作站。
20xx年7月,自治區煤田地質局以自治區政府名義,靈活引進中國科學院劉光鼎院士、中國礦業大學(京)吳強教授、中國煤炭科學研究院Xi分院首席專家張新民教授,申請建立自治區煤田地質工作者工作站。此舉極大地推動了全區煤田地質勘查工作,進壹步提高了煤田地質勘查理論研究水平,拓寬了地質服務領域,攻克了地質技術難題,為全區煤礦安全生產和提高煤炭資源保障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20xx年7月14日,自治區煤田地質局邀請自治區煤田地質工作者工作站特聘專家、中國礦業大學吳強教授在銀川閱海賓館召開了煤礦頂板水害防治新方法研討會,並與全區31煤礦礦長、總工程師就煤礦頂板水害防治這壹世界性難題進行了會診和把脈。研討會上,吳強教授闡述了他的科研成果“三圖-雙預測”法。經過自治區煤炭地質局的努力,該方法在全區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解決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各類煤礦頂板水害防治的世界性難題,為促進國家煤炭基地的開發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國家寧東能源基地的建設,各大煤礦對安全生產、水害治理、煤層氣開發利用的需求十分迫切。依托院士工作站的科研力量,自治區煤炭地質局成立了礦井地質災害治理研究所,專門從事全區礦井水害治理和煤層氣開發利用,將院士工作站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四、大力開展專業技術人員招聘。
20xx年以來,自治區煤田地質局高度重視青年人才的招聘工作。通過寧洽會、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校園招聘、網絡招聘活動,共招聘大專以上學歷專業技術人員185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3人,有效緩解了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狀況。
第五,加強人才培養。
自治區煤田地質局高度重視內部人才的培養,不斷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每年安排教育培訓經費654.38+0萬元以上,開展各類人才培養教育活動,鼓勵在職職工結合崗位需求參加碩士、MBA教育,加快寧夏地質勘查碩士、博士高層次人才培養,對已取得畢業證書的人員報銷全部學費。近年來,我局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西安科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邀請著名教授來南京開展高級研討會、專題報告、項目評審會等研修活動,提高了地質勘查領域的研究水平,培養了壹大批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0xx年,自治區煤田地質局根據我區地質勘探技術發展需求,選聘了4名專業技術帶頭人,加強了煤田地質、水力環境地質、地質鉆探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對人才隊伍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引進人才概況4河南豐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位於睢縣城南工業區,註冊資金3000萬元,占地95畝,總資產2.2億元,員工496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26人,專業技術人員57人。公司擁有65438+60萬噸/年玉米深加工生產線和4條自動化白酒灌裝生產線,年產優質酒精5萬噸,DDGS高蛋白飼料4.6萬噸,液體二氧化碳3萬噸,高、中、低檔“穗酒”40多個品種。該公司是河南省唯壹擁有五塔差壓蒸餾設備的酒精生產企業。公司技術力量雄厚,產品質量穩定,深受廣大客戶的信賴和歡迎。產品銷往江蘇、山東、安徽、湖北及省內多家知名白酒生產和化工企業。2010年,公司銷售收入30923萬元,利潤110萬元,入庫稅金10.7萬元,為睢縣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壹定貢獻。今年,公司不斷加強管理,拓展市場,內部管理逐步完善,工作流程規範,員工素質大幅提高,企業實力進壹步增強,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了省、市、縣政府的多項榮譽。2008年3月獲商丘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先進單位稱號,2008年6月獲商丘市質量管理先進單位,2065年3月獲河南省節能減排先進單位,438+00,2065年3月獲商丘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438+00,2009年5月獲河南省勞動獎狀,河南省高成長。2010年7月獲得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稱號,2010年8月獲得河南省扶貧重點企業稱號。公司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全體員工的努力和奉獻。近年來,公司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理念,積極營造和諧、開放、平等、包容的內部環境,為員工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良好平臺。逐步建成以高層次管理和技術人員為核心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和以高技能人才為骨幹的技術人員隊伍,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在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公司的具體做法如下:
第壹,實行績效考核工資制度。
公司按照綜合評價、個人能力評價的評價體系,采取個人自評、員工互評、部門評價、工作業績量化評價等方式對員工進行評價,讓技術和業務骨幹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晉升和提升機會,通過“多勞多得”獲得更多。
第二,多渠道引進人才。
公司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先後出臺了《人才引進實施辦法》、《學位補貼發放辦法》等規章制度。公司積極參加省市招聘會20余場,從全國引進優秀人才50余名,聘請了壹批技術和業務人才擔任公司關鍵崗位。同時,公司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優勢互補的雙贏意義,先後與河南農業大學、鄭州牧業工程學院建立了合作關系。公司提供平臺,為學校提供人才,學校以公司為實訓基地,為企業提供合適的人才。
第三,全方位培養人才。
公司每年都會對員工進行各種技術業務和崗位知識的系統培訓。培訓結束後,進行考試和“技術比武”,考試成績作為任用和獎懲的依據。培訓成績突出、實踐經驗豐富者優先進入關鍵崗位,並給予壹定獎勵。同時,公司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模式,聘請了多位管理咨詢專家進廠授課。同時,向同行業先進企業或各類培訓中心輸送了100多名管理、技術和業務人員進行深造。第四,拓寬高技能人才成長空間。公司不拘泥於幹部職工的身份界限,在選拔人才上不拘壹格。技術操作熟練、經驗豐富、年度績效考核結果優秀的技能人才被選拔到重要的技術操作崗位和技術管理崗位,被賦予更多的工作職責,使他們享有更高的地位,有的甚至被提拔到領導崗位。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公司將進壹步加大生產工人、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和培養,穩定員工隊伍,促進全體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和人才儲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