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猶太人呢?

猶太人呢?

三大宗教勢力與猶太人大屠殺

希特勒的崛起僅僅依靠國際金融資本的支持是不夠的。希特勒也很好地利用了基於宗教陰謀的歷史仇恨。我們很多人把屠殺猶太人歸結為希特勒個人原因,其實是變相的歷史英雄主義。還記得“華人和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嗎?在當時的西方世界,種族主義非常盛行。對猶太人的屠殺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各方都有助紂為虐的不良記錄,但這些故事已經被歷史遺忘。

襲擊猶太人還有另壹個原因。猶太人財力雄厚。猶太人是歐洲的高利貸者,阻礙了德國現代的中央銀行體系,控制了當時的德國金融體系。二戰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其實是歐洲歷史上迫害猶太人傳統的延續。

中世紀的歐洲教會認為高利貸是邪惡的,但即使是教會統治下的世界也需要借貸這樣的金融活動,所以教會把這種“邪惡”的活動留給了猶太人。因為,反正猶太人本來就“有罪”,讓他們從事這種罪惡的金融活動,教會既維護了自己的高貴,也維護了社會的需要。夏洛克,莎士比亞戲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反派人物,是壹個猶太人,壹個放債人,壹個高利貸者,惡毒而貪婪。時代小說往往最能反映當時的社會心態。

歐洲歷史上對猶太人的掠奪層出不窮,猶太人隨時會被剝奪錢財。比如十字軍東征的時候,為了招募更多的十字軍,教會發布命令:參加十字軍東征的人,如果欠了猶太人的錢,就免了,不用還。西班牙國王1492下令驅逐猶太人,同時下令猶太人出境不得攜帶黃金,只能攜帶壹頭驢和壹定數量的食物。結果被驅逐的猶太人不得不用黃金換驢和糧食,導致驢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猶太人的財產就這樣被毫無理由地整體剝奪了!壹些猶太人試圖吃掉黃金並把它帶出西班牙,他們因吞食而死亡。

在歐洲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裏,猶太人不允許擁有不動產和不動產,也就是說,法律不允許猶太人購買房屋或擁有土地。因為買不到房子,猶太人只能住在政府指定的區域,居住條件由政府決定。因為買不到土地,所以決定了猶太人不能成為當地的主人或者農民。同時,“其他實質性財產”的內容也包含很多。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後,教會的統治權力下降,君主專制在歐洲占據政治舞臺,歐洲各國對“其他實體財產”的規定開始出現分歧。然而,有壹點是明確的:猶太人不允許擁有房地產。

羅斯柴爾德家族,19世紀歐洲最強大的金融家族,也是猶太人,當然也不例外。當時家族銀行的總部在維也納,掌門人是所羅門·羅斯柴爾德,羅斯柴爾德家族五兄弟中的第二代。他也是奧地利政府的財務顧問。用今天的話來說,他們屬於有權有勢的人,有很多高層關系。即便如此,如日中天、如《貨幣戰爭》中所描述的馳騁歐洲的所羅門·羅斯柴爾德也不能擁有自己的房子,只能常年住在酒店裏!這家旅館不僅是他的住處,也是他的辦公室。

因為猶太人受到四面八方的剝削,對猶太人的管理必須有利可圖,足夠貪婪,這種結果不斷導致社會對猶太人更大的反感,所以猶太人成為教會和統治者轉移社會矛盾的最佳對象。

在支持德國的“道斯計劃”中,最重要的是重組德意誌銀行,改革貨幣,這與原有的金融既得利益直接沖突,而德國的金融既得利益者是猶太金融家。還要看到,德意誌銀行的重組,是國際新興金融資本對德國老牌金融勢力的壹次攻擊,也是美聯儲對抗英國央行全球布局的開始。德國債券是華爾街壹手策劃發行的,德意誌銀行的重組以及“道威斯計劃”、“揚計劃”都是美國人提出來的。壹戰後,美英爭奪世界金融制高點的戰爭也空前激烈。

新的銀行體系和貨幣發行機制導致世界進入低利率時代,與猶太高利貸的矛盾非常激烈。同時,由於猶太高利貸吸引了大量的剩余資金,銀行的正常儲蓄受到了威脅,政府的債券發行受到了限制。要想讓重組後的德意誌銀行真正成為德國的中央銀行,就必須鏟除原有的金融既得利益集團!但是在所謂的西方法治國家,如何剝奪這些人的合法財產呢?資本家不能給政府侵犯私有財產的權利,否則他們未來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所以,僅僅剝奪猶太人的財產,把他們貶為賤民,並不容易。最好的策略是利用宗教從肉體上消滅特殊人群。所以對猶太人的迫害是由教會和國際金融資本支持的,超越了國家主權。只有在這種“金融+宗教”力量的支持下,希特勒才能走上前臺,充當屠夫。

依靠華爾街等國際金融資本的力量,保證了德國債券的可信度,也保證了用這些債券發行的馬克的可信度。在1929 ~ 1933的經濟危機時期,世界產能過剩,德國發行的這些貨幣從世界各地交換了大量的物資,使德國富強起來,同時也不會出現通貨膨脹。這和今天美國的方式很像。當時,德國的財政平衡很脆弱。如果有投機的話,確實存在惡性通貨膨脹的空間。因此,必須打擊以貪圖利潤為第壹目的的原始金融勢力。

另壹個被忽視的歷史事實是,德國在戰爭中損失了10%的總人口和近七分之壹的土地,每年背負著132億金馬克的賠款,相當於1921年德國商品出口總值的四分之壹。所以德國戰後經濟非常脆弱,這就造就了無處不在、極其貪婪的金融猶太投機者。在猶太人的金融投機下,1921 1 31,德國經歷了世界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惡性通貨膨脹。美元對馬克的比值從10月份的1921 1: 64大幅下降到1923 11:420000000000,10月份接近崩盤。《每日快報》在1923有壹則軼事:壹對老夫妻的金婚紀念日,市政府發來賀信,通知他們將按照普魯士習俗收到壹份禮物。第二天,市長帶著隨行人員來了,以國家的名義鄭重地贈送給他們100000000000馬克或半便士。不難想象,如此嚴重的貨幣貶值會引發怎樣的仇恨。

如果妳告訴大部分現在買不起房的人,他們會殺了可惡的開發商,給每個人壹套房子,人民肯定會歡呼雀躍。當時希特勒在屠殺猶太人之後為德國人民增加了就業,建立了當時最好的社會保險和醫療制度。反思這樣壹個事件,可以看到,利益誘導的輿論有時候是非常可怕的。而希特勒為什麽能這麽做,就因為猶太人是異教徒,是耶穌基督的敵人,殺猶太人就不用下地獄!對於殺害基督徒,上帝會懲罰他們。

猶太教四大滅絕背後的金融經濟博弈

德國為什麽能從壹戰後幾近崩潰的經濟迅速轉變為低失業、高增長、無通脹的良好局面?通俗教材壹般都避免這個問題!實際上,這與希特勒的軍國主義政策和德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密切相關。

首先,軍事化政策會讓大量的人參軍當兵,失業率當然會大大降低;德國在農業生產上的自給自足壹直很緊張。在希特勒的大屠殺中,600萬猶太人死亡,更多的猶太人逃往其他國家。這樣壹來,這部分人口的糧食就省了,他們的工作也就釋放了,失業也就減少了。

在壹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金融並不是特別重要,但是在資本主義發展到工業壟斷階段以後,金融就成為了壹個國家經濟的制高點。這個掌握著國家未來命脈的行業,被猶太異教徒控制,在西方基督教的勢力範圍內遭到各界的強烈反對。打擊猶太金融勢力的內在意義不亞於十字軍東征。在以國債為抵押發行貨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的銀行體系,大大降低了金銀貨幣的發行成本。因為貨幣也是商品,它也有成本,實際上對應的是利率,所以新的銀行體系可以降低利率,提供更多的貨幣,促進經濟發展。同時要註意的是,大部分人對高利貸是深惡痛絕的,就像當年中國的窮人對當鋪的痛恨壹樣。

讓德國崛起還不夠,還要有壹系列經濟政策支持。這些經濟政策也是各方博弈的結果。我們都說希特勒靠猶太人的財富讓德國備戰,但剝奪猶太人只是造成了社會財富的轉移,並沒有產生新的財富。真正使德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摧毀舊的猶太高利貸金融體系,建立現代的中央銀行金融體系。希特勒發行的大量債券是銀行按照中央銀行間接發行貨幣的方式發行貨幣的抵押品,因此貨幣量可以大大提高,這與依靠金銀發行抵押貨幣的方式相比是壹個很大的進步。有了錢,經濟才會活躍,這是德國崛起的經濟基礎。

1933年8月,美國銀行公會與希特勒德國就貸款問題進行談判。美國銀行同意德國推遲償還以前的貸款,並有額外的外匯來償還債務,以平衡德國的外匯。美國銀行甚至保證,美國在德國的所有資本和工業收入今後只用於德國,用於建設新的軍工企業或重建原有的軍工企業。壹個不可思議的奇怪循環出現了。華爾街借出的錢被希特勒拿去從華爾街金融資本控制下的工業信托購買軍火和技術,利潤用於繼續擴大對德國軍事工業的投資。金錢的血液夜以繼日地流動,結果是武裝到牙齒的德國軍備壹端壯大,美國的許多龐大工業帝國在困難時期維持甚至擴大了生產和市場。羅斯福新政能起作用,也不是沒有依靠。這是壹個血腥的凱恩斯主義政策。最終,這種武器發展只能以戰爭告終。

希特勒是在當時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危機結束時上臺的。希特勒采用國家凱恩斯主義,以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展軍事工業,促進債券和貨幣的發行,使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希特勒上臺四年來,德國失業率從30%以上下降到幾乎為零,GDP增長超過100%。與此同時,德國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已經完成,重工業的基本體系已經重組,並裝備了壹支現代化的軍隊。但我想說的是,這樣的凱恩斯主義是血腥的,因為國家的積極財政政策必須有足夠的消費來拉動,但如果消費不起來,那就只有靠戰爭來消費了。希特勒的國家財政政策不僅是發展軍事工業,還投資於其他領域,比如社會保障改革,比如大力資助科學研究。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建設是在壹戰後的德國,建設的目的是使德國在兩條戰線作戰時,能夠在壹天之內將部隊從西線調到東線。但在平時,這個高速公路網也是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在汽車工業剛剛興起的30年代,也是帶動汽車工業發展和消費的根本保證。

在這些政策的保駕護航下,德國經濟可以快速發展,但普通德國人的收入沒有資源供給的保障,大量投資無法由社會消費能力承擔,無法形成良性循環。為了投資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新的投資只能越來越傾向於軍工行業。因此,德國發展成為以軍事工業為驅動的國家積極財政政策,大量的軍事投入只能通過戰爭來消耗。資源的供給只能靠戰爭解決,國家的軍事化和另壹場戰爭將不可避免。在這個過程中,金融資本的利益推動了戰爭的到來。

同時,德國在短時間內再次發動戰爭,也有宗教和意識形態的支持。德國極端種族主義的興起是問題的關鍵——壹旦妳用極端種族主義攻擊猶太人,這樣的意識形態壹旦確立,就像邪教壹樣,不打破頭也轉不過來。此外,法西斯主義是壹種邪教。看壹下壹戰和二戰的時間間隔。前後大概是20年,也就是父親在壹戰中犧牲,兒子又要上戰場。如果沒有民間的戰爭狂熱,再次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爭是不可想象的。這種狂熱與精神洗腦密不可分。英法等國之所以在戰爭初期實行綏靖政策,壹個重要原因是其人民從壹戰中所受的創傷還沒有完全愈合,人民的反戰情緒非常高漲,因此民選政府不得不考慮選民的厭戰意願。因此,反對邪教侵蝕是壹項艱巨的任務。社會上能夠獨立思考、從思想上抵制邪教的人並不多,也是邪教政府迫害和消滅的首要對象。當這些人受到迫害時,這樣的國家將是壹個可怕的邪惡國家。

在希特勒打擊猶太人的過程中,美國受益最大。大量的猶太人從德國和歐洲逃到美國,給美國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和人才。不僅德國猶太人的財富流向了美國,歐洲其他國家猶太人的財富、在歐洲避難的富人的財富、希望避免戰爭破壞的私人的財富也轉移到了美國。逃到美國的猶太金融家個人都沒有得到保護,更別說再次爭奪金融話語權了。比如被壹些中國人神化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在這些變化中損失慘重。從此,該家族在世界金融舞臺上的地位遠非其輝煌時代。因此,二戰期間和戰後美國推動人權的背後目的是吸引世界各地的富人和財富到美國。總有很多目光短淺的國家不保護本國富人的財富,使得本國的高端精英對美國心生向往,這樣美國就總有機會通過推動人權來吸收其他國家的人才和財富。

  • 上一篇:英國對中國的經濟援助到底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對剛到美國的朋友有什麽建議?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