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2500字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關於情緒(2)

2500字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關於情緒(2)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情緒相關的2500字論文。

大學生情緒調節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目的:探討大學生情緒調節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方法:采用壹般健康問卷和情緒調節問卷對398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差異檢驗表明,情緒調節策略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男生更傾向於使用表達抑制策略(t = t=3.135,P & lt < 0.01);認知重評策略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t=1.259,P & gt0.05)。相關分析表明,認知重評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越強,負面情緒(抑郁和焦慮)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結論:情緒調節中的認知重評策略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

心理健康;情緒調節;壹般健康問卷;大學生

情緒調節是壹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然而,情緒調節作為心理學的壹個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得到了進壹步的分析。發現關於情緒調節的研究主要是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很少(主要以黃敏兒[4]、李梅[5]和鄧[6]的研究為代表),尤其是情緒調節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只是理論綜述[7]而沒有實證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國大學生情緒調節的特點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為高校工作者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緒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和方法

1.1被試東北師範大學全日制本科生作為樣本。* * *發放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398份。有效樣本構成為:男生128,女生270;文科生261,理科生137;城市學生228人,農村學生170人;大三人數為231(大壹128,大二103),大四人數為167(大三94,大四73)。

1.2方法

1.2.1壹般健康問卷GHQ-20,由Goldberg編制,清華大學教育學院李虹修訂[8]。該問卷* * *有20個條目,* *包含3個維度,即抑郁、焦慮和自我肯定。它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GHQ-20的20項用“是”和“否”評分,“是”為1,“否”為0。分數越高,該維度的癥狀越典型。將自我肯定量表的得分反向換算,與抑郁、焦慮量表合並,形成心理問題總分。總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在這項研究中,克朗巴赫的量表?系數0.76,分半信度0.67,克朗巴赫的?系數都在0.61以上。

1.2.2情緒調節問卷本問卷由Gross [9]編制的情緒調節問卷修訂而來。本問卷***10項,包括認知重評策略和表達抑制策略兩個維度,采用五分量表評價法,要求被試回答每壹項陳述符合自己的程度,從1 ~ 5,表示非常不同到非常同意。分數越高,被試越傾向於使用這種情緒調節策略。在這個測量中,問卷克朗巴赫的?系數為0.68,問卷兩個維度的克朗巴赫?系數分別為0.70和0.60。

1.3的數據用SPSS/PC(11.5)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驗和皮爾遜分析。

2結出果實

2.1大學生情緒調節

大學生在情緒調節的認知重評和表達抑制上的平均得分為3.84?0.64和3.23?0.79,由於本研究采用五個等級,中位數為3,所以大學生更多使用這兩種情緒調節策略,相對而言,他們更傾向於使用認知重評策略來調節情緒。t檢驗不同群體大學生情緒調節問卷的得分。

結果表明,大學生在情緒調節方面的得分沒有顯著的城鄉差異(家庭所在地是城鎮還是農村)和年級差異。認知重評得分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表情抑制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男生的得分顯著高於女生,說明男生更傾向於使用表情抑制策略。

2.2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大學生在自我肯定、抑郁、焦慮上的平均得分為5.78?2.14、0.86?1.02和1.12?1.36,用這三個維度的整體平均值除以每個維度的題量,得到每個維度的平均分,就是0.64?0.24、0.146?0.17和0.22?0.27。因為量表的得分範圍是0到1,中位數為0.5,所以大學生的自我肯定程度較高,抑郁焦慮程度較低。t檢驗不同群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分。

結果表明,男大學生的GHQ得分和焦慮水平顯著高於女大學生。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在焦慮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農村學生的焦慮水平顯著高於城市學生。專科生的心理問題和抑郁顯著高於高年級大學生,高年級大學生的自我肯定顯著高於低年級大學生。

2.3大學生情緒調節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認知重評的平均分(3.84?0.64),大學生分為高認知重評組和低認知重評組;表達抑制的平均分(3.84?0.64和3.23?0.79),將大學生分為高表達抑制組和低表達抑制組。t檢驗高、低認知重評組和高、低表達抑制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結果表明,除抑郁外,不同認知重評得分的大學生在心理問題、自我肯定和焦慮上存在顯著差異。認知重評得分高的大學生比認知重評得分低的大學生自我肯定程度高,心理問題和焦慮程度顯著低於認知重評得分低的大學生。不同表達抑制得分的大學生在心理問題和各因子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

相關分析表明,大學生的認知重評策略與心理問題、焦慮和抑郁呈負相關,與自我肯定因子呈正相關。大學生的表達抑制策略與心理健康問題和各種因素沒有顯著相關。

3討論

在情緒調節方面,與女大學生相比,男大學生更傾向於使用表達抑制策略來調節情緒。這項研究的結果與格羅斯對1483名大學生的研究結果相似。男生和女生在認知重評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在表達抑制上有顯著差異,男生分數顯著高於女生[3]。這種性別差異可能是由於男女性別角色社會化的不同。根據社會對性別角色期望的研究[10],大多數人認為適合男性的人格特質多與成就和事業有關,而適合女性的人格特質多與情緒和人際關系有關。男人表達情感往往被認為懦弱,缺乏男子氣概。相對於女生,家長教育男生更多的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社會期望男生壓抑自己的情緒。對嬰幼兒早期情緒行為的研究[11]表明,個體早期情緒行為沒有明顯差異,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交往的擴大,社會文化因素對個體的影響更大,男性更強勢更克制,更穩定更含蓄,導致男性更多使用抑制策略來調節情緒,女性越來越細膩敏感,比男性更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

本研究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按性別、城鄉、年級進行了測試和分析。結果表明,男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焦慮程度明顯高於女大學生,這可能與傳統的男女社會角色和師範院校學生的特點有關。男大學生可能比女大學生對成就和事業有更高的追求。同時,師範院校女生較多,女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學習、活動等方面優於男生,使得師範院校男生的壓力大於女生,給男生帶來更多的焦慮,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於女生。農村學生的焦慮水平顯著高於城市學生,這可能與農村學生的經濟條件、生活條件、學習條件比城市學生差,比城市學生感受到更多的社會競爭和就業壓力有關。高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抑郁程度顯著低於專科生,自我肯定程度顯著高於專科生。也就是說,高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好於低年級大學生。這可能與高三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實踐經驗和生活閱歷的豐富有關。

從相關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認知重評策略與心理問題、焦慮和抑郁呈負相關,與自我肯定因子呈正相關。差異檢驗的結果還表明,除抑郁外,不同認知重評得分的大學生在心理問題、自我肯定和焦慮上存在顯著差異。可見,認知重評策略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認知重評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越強,負面情緒(抑郁、焦慮)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日常生活中過多的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疏導和調整,很容易發展成情緒障礙,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高校心理工作者應密切關註學生的情緒問題,從發展的角度引導學生積極調節情緒反應,即學會使用先註意的情緒調節策略,如選擇有利情境、修補情境、註意轉移法、認知重評策略等。,以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優化與情緒相關的良好心理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大學生情緒心理健康相關文章2500字;

1.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500字

2.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500字

3.壹篇2500字的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4.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500字。

5.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500字。

  • 上一篇:有哪些向人民炫耀的句子?
  • 下一篇:古代真假女婿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