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精算方面的經驗

精算方面的經驗

精算教學的實踐與體會

精算教育傳入中國已近10年,上海財經大學也在原保險專業設置了精算專業方向,並於1994年首次招收精算本科生,是當時上海第壹所招收本科生的大學。經過兩年的精算教育,我厭倦了壹些值得總結的經驗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精算教育培養什麽樣的人才?中國的市場需要精算畢業生嗎?精算教育是否符合財大的發展目標?

作為精算教學的老師,我們有責任認真、科學地研究這個問題。為此,我們已向高校領導建議和申請,並設立專題。我們還多次召開“精算研討會”。壽險公司的精算師和其他大學的學者專家,包括我們的老師和同學,被邀請來就壹系列相關問題進行頭腦風暴。本文將對這些研討會上討論的壹些問題和觀點進行總結,以進壹步指導這壹問題的深入研究。為精算教育的進壹步發展提供參考。但限於篇幅和我們的研究進展,本文僅在以下小標題中討論兩個問題,後續文章和研究報告中將給出進壹步的討論和解決方案。

二、什麽是精算?

顯然,對精算這門學科的理解和把握是我們討論的前提和基礎,也直接關系到問題的最終決策,關系到我們學校的方向和實施方案。但是,即使是我們目前從事精算教學的老師,對這門學科也未必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和壹致的看法。因為生活,我們先討論這個問題。

精算學是從保險業的發展中不斷完善的。因為保險公司的基本責任是分擔風險和賠償損失,所以壹般要求保險公司有足夠的分散風險的能力。要求保險公司在定價時分別計算純保費(保險費用)和附加保費。純保費中不能有利潤因素,說明保險公司是絕對“公平”的,而附加保費主要反映的是保險公司的運營費用和政府認可的合理利潤。所以,只要保險公司有能力分散風險,按照大數定律大量銷售保單,保險公司對每張保單收取的純保費就等於保單要承擔的預期損失,這就導致純費率等於損失率。可以發現,保險定價中確定純保費的關鍵是賠付率的計算,所以哪些風險可以計算,哪些是可保損失,損失如何可控等等壹直是理論界壹直在問的問題,這是精算研究的原始問題。精算學最初的定義是“通過估算火災、盜竊、人身死亡等損失事故發生的概率,確定保險公司應收取多少保費。”在壽險精算研究中,最初采用的是共同基金的方法,局限性很大,只能考慮離散的情況。後來由於概率論的發展,壽險費用的核定主要是確定賠付的現值函數(隨機變量)和相應的損失分布。此時單位保額的純保費(純費率)就是單位保額現值函數的數學期望,即期望損失。這種計算模型已經能夠計量連續繳費條件下的保險成本。但是,無論采用哪種方法,確定壽險成本都有兩個基本問題:利率和死亡率的計算。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各國的利率壹般都是由國家控制的,所以在那個時候,利率的計算並不是精算的主要關註點,壽險業務中的損失分布(死亡率計算),也就是生命表的建立,就成了精算的核心工作。17年底,埃德蒙誕生了第壹張生命表。英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Hally成為生命精算科學發展的標誌。在早期的精算實踐、教學和研究中,生命表的編制無處不在,至今仍是精算研究的課題。在非壽險精算研究中,主要是確定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損失。不像壽險精算研究,沒有像生命表那樣相對穩定的損失分布。因此,非壽險精算師總是把重點放在損失的頻率、範圍和控制上。到目前為止,非壽險精算已經發展了兩個重要的分支。壹種是損失分布理論,研究在過去統計數據有限的情況下,未來的損失分布以及損失與賠款的關系。二是風險理論。通過分析損失頻率和損失幅度的分布,研究事故次數和每次損失大小的復合隨機過程,以洞察保險公司在不破產之前應該有多少資金,並對破產概率的復合隨機過程進行評價。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精算早已超越了費率厘定的狹窄範圍。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市場利率發生了很大變化,保險資金的風險成為精算研究的核心問題。首先對保險公司的資產組合和負債結構進行分析,以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盈利能力,比如用什麽指標來衡量投資風險,組合的合理性,資產負債的匹配性等,引起了精算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註。由此可見,保險公司現代精算師的職責已經包括兩個方面:壹是聽保險產品的成本核算,實際上是對風險進行量化評估和定價;二是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包括公司資產的投資管理、投資收益的敏感性分析和組合分析、資產負債(保險公司的負債主要進入準備金,是不確定負債的合理匹配)。由於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市場不斷完善,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發達國家保險公司的定價壹直處於完全競爭狀態。在計算總保費時,利潤已經被設定為零甚至更少,所以保險公司處理保險資金風險的能力完全決定了保單價格的競爭力。此外,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由於保險期限較長)壹直受到利率風險的困擾,這迫使精算學在理論和實踐上對財務管理進行深入研究。精算師在財務管理領域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精算師在這壹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正因如此,北美精算師協會在65438至0988年的《未來精算師專題小組報告》中指出,精算師是私人和公共的財務設計者和潛在的企業管理者,這是基於精算職業的智能核心,其智能核心是對未來事故的財務現狀進行實證分析和分析、計量、估計、轉移和反思。“這意味著精算師的就業範圍在逐漸擴大,比如在銀行、咨詢公司、投資公司、大型跨國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工會和政府機構中被委以重任。他們幫助公司制定養老金計劃,確定合適的投資組合,估算公司的運營成本(不確定成本),估算國際貿易和海外投資的風險;為政府提供醫療系統成本分析、工傷補償方式、艾滋病對策、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建議,同時預測政府新頒布的法律對經濟的影響。與此同時,精算學的研究領域也相應擴大。由於精算師的職業特點,國際上經濟發達國家都建立了精算師考試制度,設計了壹整套課程體系,壹般包括數理基礎課、經濟學基礎課、精算專業基礎課和精算專業課(詳見本通訊精算考試課程介紹)。它涉及許多相關學科:

1.與統計學的關系:精算學根據經驗數據,運用統計方法分析問題,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如構建生存模型、編制生命表、建立損失分布、計算費率和準備金(精算數學、風險理論),因此在精算發展中很長壹段時間被稱為“保險統計學”。2.與投資學的關系:投資是經濟實體購買金融資產或實物資產,以便在未來壹段時期內。

獲得與承擔風險成比例的收益的根本問題是投資決策。精算學的生命力在於應用數學方法處理經濟問題。例如,精算師在識別和控制利率風險、合理投資組合方面的工作是保險公司正常運營的基礎,因此精算在投資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有優勢。

3.與財務會計的關系:會計是管理經濟工作的手段之壹。它以資金和貨幣的價值形態為主要計量尺度運用特殊的會計方法,通過記賬、報銷等程序對經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從而進行決策。由於保險公司的產品定價不同於壹般企業,保險公司中的精算職能主要負責保費設計、準備金核算、合理計算分紅和傭金,從而使核算流程規範合理,發揮技術監督作用,理順公司財務流程;更重要的是,精算學將對未來的財務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有科學依據,保證企業的安全運營。

4.與金融、保險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精算是根據保險的基本原理,對保險業務進行科學、定量的分析,運用大量的金融工具對保險公司進行有效管理。因此,精算學也可以說是壹門運用數學方法,結合經濟、金融、保險理論,對各種經濟活動中的金融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和管理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第三,對財大保險精算教學現狀的思考

自1979恢復保險業以來,中國在短短幾年內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經濟改革目標的確立,保險業務趨於多元化、專業化和國際化。但是,中國的保險業還處在壹個很不發達、很不成熟的階段,正如朱副總理所指出的:“中國的保險業還處在壹個創業期,需要有壹個大的發展。”這種發展需要法律對市場的規範,需要先進的保險技術和大量高素質的保險人才。上海財經大學自1985恢復保險專業以來,為社會輸送了大量保險人才。鑒於我校保險專業歷史悠久,依托上海財經大學在金融科研教學方面的優勢和上海特定的經濟環境,於1994年暑期首次招收精算本科生(36人),1995年再次招收精算本科生(36人),標誌著上海財經大學教學科研的量化發展,吸收了最前沿的保險技術——精算學。該方向的教學定位是培養學生成為初級精算師(準精算師ASA)。所謂初級精算師,是指精通精算所涉及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這些數學概念解決壹些簡單精算問題的人(完成SoAl00-200課程後)。精算涉及的數學、物理基礎課程原則上應與財大基礎課程接軌,精算涉及的金融課程應與財大現有基礎課程接軌。保險專業的精算老師會承擔精算的基礎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全套原版教材。壹方面,這套教材是系列教材,與之前課程的內容和討論方法很有關聯。另壹方面,如果學生想考ASA資格證,也不用另起爐竈。在上海財經大學,這是壹個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財經大學的領導對精算方向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金融類大學生的素質也得到了進壹步的考驗。學生們在參加北美精算師協會的SoA資格考試時表現出了很高的水準。他們的通過率和獲獎率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詳見本刊相關報道),向全世界展示了財經類大學生的素質。其他大學對金融學院學生的數學和物理能力表示驚訝。此外,美國兩家著名的人壽保險公司(紐約人壽和大都會人壽)都獲得了金融工程方面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同時,財經大學集中了大量國外先進的保險書籍和資料,同時保險教師對保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保險教學和研究水平。當然,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問題,而且相當嚴重。這些問題並不是財大所固有的,而是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狀況息息相關的,也是高校教學改革中極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精算人才是復合型的,需要很好的文理結合,這方面同時挑戰高校師生。沒有良好的數學、經濟、計算機基礎知識,老師很難教好精算課程,而且不是所有學生都具備復合型人才的素質。從目前的教學過程來看,亟待解決的問題有:

①在招收精算專業學生時,要明確精算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要求和使用的教材。就財大現在的學生來說,完全可以招到有能力的精算學生。但如果招生要求不明確,學生不願意學習精算,與自己想象的課程難度相差甚遠,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教學秩序和學生的發展。

②對學生考ASA資格證書的指導要脫離精算教學要求。這並不意味著教學要求降低,而是說精算學應該教得更全面更深入,避免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這是中國教學的壹大悲劇,也不是精算教學的目的。另外,中國不能盲目照搬SoA課程。從理論上講,風險分析的工具不僅限於概率統計。有許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來進壹步發展精算理論。從目前SoA課程和社會發展水平來看,也有壹些差距,不完全符合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當前的信息時代,作為壹門旨在培養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的課程,考試科目中數理化課程過多(內容要求不高),有必要減少。事實上,這壹點已經得到了SoA的認可,2000年以後會有很大的調整:(見本刊)因此,我們在開展精算教育的時候,要特別註重學生素質教育和思維品質的培養,探索金融教育的新模式,跟上21世紀中國的教育發展步伐。

③加強學分制教學的探索。學分制教學是大學教育的特色。作為壹所211建設的高校,必須在這方面進行高強度的嘗試。

(4)大力開發學校教師資源,註重各院系教師資源的有機結合,協調教學與科研的發展。這可能是任何學校專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學校在政策上也要考慮這方面。

⑤盡快完善精算研究生培養計劃,重視200系列金融課程的教學和科研,使財大成為精算研究的中心,充分體現財大特色,提升財大精算生源優勢。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向縱深發展,急需壹批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如上所述,現代精算學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經典意義。正如現代金融機構正在向多功能、綜合型模式發展壹樣,精算師也是多才多藝的現代金融高級管理人才。國外有人稱精算師為金融工程師。即使是在保險公司工作的精算師,也更多地參與到其他非精算部門,如營銷、管理、財務和理賠。精算師將其長期積累的應對風險的經驗和獨特的思維方式與商業和社會知識相結合,在整個經濟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麽隨著我們國家的進壹步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對人才的需求會更加明確。

總之,我們的教學必須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合理有效地開發稀缺的人才資源,培養德才兼備、能夠應對中國實際問題的人才。

  • 上一篇:關於嬰兒啟蒙的五個短篇故事
  • 下一篇:初入社會的妳遇到過哪些奇葩騙局?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