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工作計劃1 20xx年前,在醫院的統壹領導下,加強與檢驗科的積極配合,認真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技術規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範》等法律法規,
在這方面,我Kurt制定了壹個20xx年的工作計劃,如下所示:
壹、主要目標:
1,外壹部大學感知識培訓率90%以上,培訓合格率100%。
2、空氣、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劑合格率為100%;消毒物品合格率達到100%。
3.醫院感染漏診率
4.傳染病病人疫情報告100%;及時率為98%;
5.醫療廢物回收率為100%。
二、保證措施
(1)加強教育培訓:將感染管理知識的培訓納入今年的工作重點,以院內講座的形式,通過各種渠道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試卷發放,提高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預防意識。每月對全科醫生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1,每月科室根據本科業務開展情況組織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並完成。
記錄。
2.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醫院意識知識教育培訓,並將學習情況納入科室考核。
3、對新員工進行崗前培訓,主要培訓內容是淘汰。
病毒分離的知識,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和處理,使他們將醫院意識融入到工作中。
4.加強對護士消毒隔離知識的培訓,如護士的崗位要求、消毒滅菌基本知識、清潔程序、個人防護措施等。
5、落實各級人員職責,做好隔離和防護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加強醫院感染的監測和管理。
1,充分發揮醫院質控管理小組的作用,通過每月質控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並糾正。
2、根據《消毒技術規範》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要求,每季度應對重點科室的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消毒劑、消毒劑、消毒滅菌物品的消毒效果進行監測。
3.要求全科醫生做好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工作,對發生職業暴露和傷害的人員要上報並登記,保護易感人群,有效控制醫院感染。
4.每月清洗壹次使用中的空氣消毒機過濾器。
(3)嚴格管理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運輸、貯存和運輸,杜絕泄漏。
1.醫療廢物按要求分類放置,密封運輸,離開科室時對包裝袋進行標識登記。指定專人收集並簽字,送至醫療廢物暫存點集中放置。
2、醫療廢物轉移單由專職人員填寫,並保存存根備查。
在護理部和感染控制部的領導下,以服務患者為宗旨,以持續改進、持續改進的工作態度,進壹步深化和細化醫院感染管理和傳染病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根據衛生部xx版《血液凈化標準化操作規程》和陜西省醫療機構血液凈化中心檢查驗收標準的要求,結合我院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和傳染病管理存在的重點和難點,特制定20xx。
壹、加強組織管理,完善醫院感染和傳染病管理制度。
目的: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的協調能力,及時解決醫院感染管理和傳染病管理的相關問題,考核醫院感染重點科室、重點環節、重點流程的落實情況和感染危險因素幹預措施的落實情況。在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不明原因傳染病或特殊病原體感染病例時,明確相關部門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的職責,討論與醫院感染管理有關的其他重要事項。
參與者:
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委員,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成員。
2、相關科室主任、護士長。
3.控制和感覺部門的專職人員。
具體要求:
1,每季度召開壹次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會議。解決醫院感染管理和傳染病管理中的問題,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控制和預防措施。
2、根據醫院感染管理和傳染病管理的最新要求,及時修訂醫院感染管理和傳染病管理制度。
3.遇有醫院感染暴發、不明原因傳染病或特殊病原體感染病例,及時召開會議,討論防止暴發的有關事項。
二、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預防感染的意識。
目的:為了使我院各級各類醫務人員及時了解醫院感染管理的新知識、新理念,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和防控措施,探討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提高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率,創建醫院感染零容忍。
參與者:
各級各類醫務人員,包括新進人員、進修生、實習生、護士、醫技人員、後勤人員。
主要內容:
1、《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醫務人員手衛生》、《消毒隔離技術》、《醫院感染監測規範》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要求。
2、醫院感染應急管理相關知識培訓。
具體要求:
1,所有醫務人員培訓兩次,培訓內容考核至少1次。
2、新進醫院人員、培訓人員、實習生、護士崗前培訓1次,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
3.臨床科室監測醫師和護士每季度培訓或召開專題會議1次。
4.相關醫技科室醫務人員培訓1次。
5、醫院護理培訓1次,必要時對培訓內容進行評估。
6、後勤人員包括醫療廢物收集、運輸、貯存人員、洗衣人員等相關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壹次。
7、醫院感染突發事件和新發傳染病應急管理知識即時培訓。
8、臨床和醫務部門,每月壹次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參加者簽名,培訓記錄登記完整。
三、加強醫院感染監控,深化和細化醫院感染管理。
目的:根據《消毒技術規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監測規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等具體要求。,做好日常監測,做到日檢、月總結、季報告,力爭各項指標控制在標準以內。深入開展住院患者前瞻性、針對性醫院感染監測,做好每年住院患者患病率調查工作。深化和細化醫院感染質量控制標準,落實重點科室和重點部位的醫院感染防控措施,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
對象:感覺控制科專職人員、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監護醫生、監護護士、微生物實驗室人員。
主要內容:
1.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包括: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抗生素使用率、手術切口感染率、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和ICU醫院感染監測;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留置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深靜脈置管相關血流感染患者進行針對性監測;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
2、重點科室(ICU、血液透析室、內鏡室、手術室、供應室、口腔科、產科、感染性疾病科等。)醫院感染質量控制。
3、無菌物品的使用管理,包括無菌物品、消毒劑、消毒器械、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監測。
4.加強對醫院內移動醫療設備的監控,包括支氣管鏡、喉鏡等。
5.環境衛生監測,包括工作人員的手、空氣、物體和紫外線燈的監測。
6.醫療廢物管理,包括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運輸、貯存和登記。
7、開展醫院感染疫情監測,並在規定期限內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8、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手衛生和消毒隔離技術。
具體要求:
1,做好日常醫院感染病例監測,繼續開展手術部位感染監測和ICU目標監測;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隔離治療;評價使用呼吸機、留置導管和深靜脈導管患者的醫院感染情況。重點監控的科室有:ICU、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泌尿外科。至少應進行壹次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
2、每月對重點科室,每季度對壹般科室,進行壹次醫院感染質量控制評估,每半年對紫外線燈的使用進行壹次監測。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改進。各科室應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標準每月進行壹次自查,並要求質控資料保持完整。
3、重點科室每月、綜合科室每季度進行環境衛生監測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每月中旬,感染控制科對重點科室和部分臨床科室進行抽樣監測。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的生物監測,每周壹次,每次監測植入物。
4、篩查醫院各科室的所有移動設備,各科室應按醫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設備的清洗、消毒、滅菌、轉運和管理工作。
5、醫院感染動態監測,積極幹預聚集性醫院感染病例,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要求各科室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病例,正確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登記簿。
6、監測做到日查、月總,監測結果每季度以簡報的形式反饋到全院。
7、在醫院感染管理監控中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報告。
四、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程(SOP)。
目的:根據醫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範的具體要求,對醫院感染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細化、量化和優化,便於醫務人員操作和掌握,更好地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
負責人:感覺控制部主任
主要內容:
1,重點部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2.重點科室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3、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基本方法
4、職業防護和生物安全
5、臨床微生物標本的收集和運輸
6.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
7、耐藥菌的監測、預防和控制
8、醫院環境清潔、消毒和監測
9、醫院感染病例監測等。
具體要求:
1,xx年前6月前,感控科負責制定《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程(SOP)》並下發至相關科室。
2、科室組織醫務人員認真學習並遵照執行。
五、加強傳染病管理,杜絕漏報和遲報現象。
目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範》的具體要求,做好傳染病管理工作,使我院傳染病報告率保持在100%,及時率保持在100%。
負責人:流行病專家和初診醫生。
主要內容:
1,法定傳染病登記、收卡、網絡直報。
2、霍亂、禽流感、結核病、艾滋病、AFP病例監測和發熱門診、腸道門診傳染病管理。
3、疫情自查、分析、總結及電子文檔等信息管理。
4.完成死亡病例報告卡網絡直報。
5、傳染病管理知識培訓。包括:常見傳染病和多發傳染病報告管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和新發傳染病報告管理等。
6、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指令性任務。
具體要求:
1.疫情專員每日對門診日誌和臨床科室出院登記簿進行自查,及時收集傳染病報告卡,完成網絡直報。確保我院傳染病無壹遺漏。
2、做好霍亂、禽流感、結核病、艾滋病、AFP病例監測和發熱門診、腸道門診等管理工作。
3、每月對傳染病報告卡編號並裝訂後保存;定期分析疫情,及時向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和相關臨床科室反饋。
4、傳染病管理知識培訓六次以上。培訓人員包括:所有臨床醫生、進修生、實習生。新醫生必須通過考試才能上崗。突發傳染病的即時訓練。
5.要求首診醫師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和死亡比報告卡,完善傳染病報告登記簿。
6.對傳染病漏報或瞞報的部門和個人進行處罰,並做好記錄。
院感工作計劃第三部分認真履行管理監督職能,努力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1,充分發揮醫院院感管理體系的作用,特別是醫院質控小組成員的作用。通過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培訓,讓大家了解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並認真執行,從而提高每個員工對醫院感染的認知。規範操作,減少醫院感的發生。
2、實行醫院院感會議制度,每半年召開壹次醫院院感管理委員會會議,研究解決醫院院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每半年總結和安排工作。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積極整改。
3、繼續開展院感督導。
(1)醫院感染生物監測,手術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治療室、更衣室等重點科室空氣、物體表面及醫務人員手衛生監測。
(2)加強壹次性耗材管理,生產廠家和有效期是否符合標準。
(3)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加強培訓,定期抽查,了解每位醫務人員對衛生知識的掌握情況。
(4)醫療廢物管理應常態化、規範化,加強對醫務人員、清潔人員和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輸、貯存的工作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專業技術、安全防護和應急處理等方面的培訓,防止醫療廢物的泄漏和流失,使醫院醫療廢物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為加強我院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維護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使醫院感染管理逐步科學化、系統化、規範化,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制定20xx年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如下:
壹、根據國家和衛生部頒布的有關醫院感染的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不斷修訂和完善我院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相關制度、措施和流程。
二、開展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培訓和教育。
今年,醫院感覺科至少組織了4次全院範圍的培訓(每季度壹次)。醫院今年重點培訓了消毒隔離、手衛生、醫務人員職業防護、醫療廢物分類處置等相關知識;各科室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各自的培訓計劃,提高全體工作人員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知識和專業水平。
第三,開展醫院感染監控
1,開展醫院感染綜合監測。
臨床科室醫務人員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臨床科室醫生按照規定的時限和方式填寫報告卡上報醫院感染科。
醫院感染科對報告的醫院感染病例進行確認和核實,及時匯總監測數據,反饋給相關部門,並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控制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2.年內進行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
四、加強呼吸道、導尿管相關尿路、皮膚軟組織等主要部位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
各臨床科室應檢查相關制度和措施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改進。
醫院感覺科定期到各臨床科室進行督導,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提出整改建議。
五、落實手衛生標準,實施合規監督與改進。
配備方便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為手衛生提供必要的保障。對所有醫院員工進行手衛生培訓和評估。
醫院感覺科和科室定期監督、檢查、總結和改進規範洗手。
六、加強對醫院清洗、消毒、滅菌、醫院隔離、無菌技術操作的監督和指導。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範和消毒隔離制度,消毒工作符合醫院消毒隔離工作技術規範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範,有效切斷外源性感染的傳播途徑,最大限度減少外源性病原微生物傳播造成的醫院感染。
七、開展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1、化學消毒劑和使用中消毒劑的濃度監測
含氯消毒劑:每天壹次,使用G-1消毒劑濃度試紙進行快速簡易檢測。
戊二醛:每周壹次,使用戊二醛濃度試紙快速監測。
2.使用中消毒劑細菌汙染的監測
每月壹次,對使用中的消毒劑和皮膚黏膜消毒劑進行細菌汙染監測。
3、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監測
化學監測:應對每個包裝進行監測,包裝外貼有化學指示帶,包裝內放有化學指示卡。
4、紫外線燈消毒效果監測
日常監測:包括燈的使用時間和累計照射時間。
燈照射強度監測:每季度壹次,用紫外線強度照射指示卡測試。
八、定期開展醫院環境衛生監測,醫務人員手、空氣、物體表面監測。
每月對手術室、檢驗科、口腔科、內鏡室、臨床科室等重點科室進行常規監測,分析不合格項目的原因,制定改進措施。
九、做好醫療廢物處理的監督和指導工作。
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分類收集和放置醫療廢物,嚴禁將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嚴禁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轉移和交易。
醫療廢物的貯存應當及時移交給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並做好醫療廢物登記。
醫療廢物收集、運輸和貯存人員應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
十、做好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工作,最大限度降低職業暴露風險,確保醫務人員安全。
對醫務人員進行職業安全防護知識的培訓和指導;為醫務人員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時,應及時登記、報告、評估和預防。
十壹、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質量評估與控制。
醫院感染科制定各科室醫院感染控制質量評價標準。依據此標準對各科室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質量進行評價,從而對基礎、環節和最終質量進行控制和管理,持續改進和提高醫院感染管理質量。
醫院感染科每季度對全院各科室、各部位的醫院感染質量進行壹次評估,不定期進行專項督導,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醫院有關部門匯報,限期整改,並再次檢查督導,直至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