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的巴黎,要想在警察局申請穿褲子的執照,不僅需要醫療證明,還需要市長或警察局的證明。在當時人們的意識中,褲子和褲裝是男人的專屬,尤其是在法國上流社會,女人穿褲裝被視為令人震驚的舉動。19世紀健康運動後,法國人發明了女性穿的褲子和短褲。在此之前,法國女人的裙子裏沒有衣服。那麽女性穿褲子的奇怪禁令是怎麽來的呢?
在17和18世紀的法國,男人有褲子。過膝褲是當時貴族等上流社會的服飾,下面是絲襪。褲子不是褲子,衣衫襤褸的平民穿不起這樣的衣服。但是,無論男人穿什麽樣的褲子,社會習俗都不允許女人穿褲子。
法國大革命前,“無袖褲”是貴族對平民的嘲諷。但在大革命時期,“無袖褲”卻成了革命黨內極端民主人士的光榮稱呼。典型的無袖黨,頭戴紅色錐形免費帽,身穿襯衫、褲子,腳上穿著壹雙厚厚的木屐。無袖黨員中也有壹些穿褲子的女性。褲子、女人和革命是緊密相連的。
?對於女子無腿黨,有人稱其為壹群散發著血腥味的歹徒和殺人犯,也有人贊賞她們是人民最有代表性、最有良心、最勇敢的人。事實上,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她們領導了其他婦女,並多次參與其中。例如,1789,10年6月5日下午,壹支以女性為主的約6000人的隊伍擠進了凡爾賽制憲會議的會場,占據了公眾席。從那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他們參與了與國王禁衛軍的血腥沖突。1793年,還有壹個著名的婦女俱樂部——革命俱樂部和派婦女市民俱樂部,主要由街上的普通婦女代表組成。她們特別活躍,後來這個社團被稱為西方第壹個女性政治組織。
?大革命時期,女性親身參與,強烈要求“平等”。然而,盡管1789年通過的著名的《人權宣言》強調“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歧視女性的觀念仍然盛行。當時的法國議會明確否定了女性的選舉權。在大多數成員看來,女性天生就是弱者,缺乏主見和感性,“本身就是壹種財產”。大革命時期,法國男性雖然不反對女性參加革命,但基本不支持女性穿褲子。正因如此,壹直有禁止女性穿褲子的規定。壹些激進派如雅各賓派忍無可忍,在議會內外激烈爭吵多次。
1799年拿破侖聯合其他勢力發動“霧月政變”後,直接鎮壓了這種女權主義。政變後的第八天,巴黎警察局長簽署法令,禁止女性穿褲子。然而,盡管受到法律法規的約束,仍有許多法國前衛女性試圖穿上褲子,在公共場合出席活動。喬治·桑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女性文學和女權主義文學的先驅,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這個以大膽著稱的女作家,熱衷於女扮男裝,出入各種場合,尤其是壹些禁止女性參加的聚會。作為第壹位女性精神病學家,瑪德琳·佩爾蒂埃在女性穿男裝的歷史上脫穎而出。她最著名的照片是壹個男人的形象,穿著男人的西裝,戴著男人的帽子,手裏拿著男人的拐杖。研究女性的歷史學家克裏斯蒂娜·巴德曾出版過《褲子的政治史》。她認為,最早穿褲子的女性主要是工人和農民,但也有許多探險家、旅行家、作家、藝術家和革命者。他們不遵守當時的法律法規,或者幹脆無視他們的存在。
法國在1892和1909兩次發布警察局長通告,允許女性騎自行車和騎馬時穿長褲。然後,出現了壹種燈籠褲,非常寬,在膝蓋處收緊。即便如此,這種燈籠褲還是讓保守派勃然大怒。事實上,壹戰在女性著裝上取得了突破。戰爭爆發後,適應戰時環境需要的服裝成為首選。女人的裙子變短了,露出腳,縮短到小腿。隨著更多的婦女進入戰爭和生產的第壹線,她們不可避免地穿上了工作服,有些人甚至穿上了褲子和靴子。
褲子真正席卷女性世界是在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之後。女歷史學家瑪蒂爾德·杜貝瑟當時還在上高中。她開心地穿著剛從美國進口的牛仔褲,因為穿上褲子後“行動自如多了”。據了解,法國勞動法也規定女性穿褲子,售貨員、空姐等很多職業都要求穿裙子工作。在法國議會,女議員直到1980才獲得穿褲子的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