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全面理解“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

如何全面理解“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基本內容是:第壹,政治是壹種帶有公共性的社會關系。第二,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第三,政治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即國家政權問題。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包括思想、理論、信仰、信念、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經濟、政治和文化構成了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2.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壹定的文化是由壹定的經濟和政治決定的。(1)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它根植於經濟,由經濟基礎決定,又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任何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活動,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和維護該階級或集團的根本經濟利益。例如,中國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中國政治制度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中國的壹切政治制度歸根到底都是為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經濟利益服務的。政治關系隨著經濟關系而變化。例如,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政治體制改革也在深化,社會政治關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和調整。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人類社會有三個基本層次: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是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即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各種社會群體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產品分配方式。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是兩個內容相同的術語,叫做生產關系相對於生產力,經濟基礎相對於上層建築。上層建築是與經濟基礎相對應的壹個範疇,是指社會的政治、法律、文學、道德、宗教、哲學等意識形態以及與這些意識形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上層建築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觀念上層建築。政治上層建築又稱實體上層建築,是指政治法律制度、軍隊、警察、法院、監獄、政府機構等設施,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壹套組織機構。觀念上層建築,又稱意識形態上層建築,包括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政治、法律、文學、道德、宗教、哲學等思想體系。上層建築的各種因素中,政治占主導地位;在階級社會,國家政權和領導國家政權的政黨是上層建築的主要組成部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壹,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和性質。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築的物質來源。上層建築是為了滿足經濟基礎的需要而產生的。壹定的上層建築是壹定的經濟基礎的反映和表現。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有什麽樣的經濟基礎,就要有什麽樣的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第二。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當壹個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某些局部變化時,由它決定的上層建築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當經濟基礎發生根本改變,即舊的經濟基礎被新的經濟基礎所取代時,舊的上層建築必然會被新的上層建築所取代。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但並不消極地反映經濟基礎。相反,上層建築壹旦建立,就會對經濟基礎產生巨大的反作用。這種反應集中表現在:壹定的上層建築總是為鞏固和發展壹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2)文化是由經濟和政治決定和反映的。壹方面,經濟是基礎,為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奠定物質條件。歸根結底,政治文明和文化的發展受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制約。沒有經濟的基礎,物質文明就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設也會因為失去基礎而成為空談。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中,經濟處於基礎和中心地位。另壹方面,壹定的社會文化反映了壹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狀況,經濟和政治決定了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比如說。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是由我國以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決定的,反映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註: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並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總是與經濟的發展同步。正如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精神文明看作物質文明的衍生物和附屬品壹樣,我們也不能簡單地把文化看作經濟和政治的衍生物和附屬品。文化有自己的傳承和獨立。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會變好的觀點。物質條件覆蓋壹點,精神文化就做不好。不符合歷史發展事實是不正確的。3.文化反作用於政治和經濟,給他們很大的影響。有位哲人曾做過這樣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是靈魂。這個比喻生動地說明了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翻開歷史的畫卷,文化分為現在的和地域的,先進的和落後的,頹廢的。不同的文化對經濟和政治有不同的影響,對社會發展有不同的作用。(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道路。比如中國的發展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西方的發展深受文藝復興的影響。今天,具有休閑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2)不同的文化對社會發展有不同的影響。先進健康的文化會推動社會發展,落後腐朽的文化會阻礙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壹種先進文化,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團結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它源於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征,義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摟抱:課本上的“專家點評”說明了以下道理:不同的社會形態(如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有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社會文化(如封建文化和資本主義文化),對社會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課堂練習:管子說:“妳懂得壹個倉庫的禮儀。吃飽穿暖才知榮辱。”在此基礎上,有人認為經濟上去了,社會文化就會發展,社會文明程度必然提高。請給出妳對此的看法。答:總的來說,經濟是基礎,經濟的發展會決定或帶動文化的發展。但是,我們不能認為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是絕對同步的,兩者的發展有同步也有異步。(1)壹方面,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強調社會經濟發展決定文化發展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觀點有壹定道理。(2)另壹方面,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這並不意味著文化發展總是與經濟發展同步。文化有自己的傳承,也有相對的獨立性。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精神文化自然會好起來,而物質條件差得差不多,就不可能搞好精神文化的觀點,是不符合歷史發展事實的,是不正確的。分析:文化的內容是多層次的,有的受經濟制約大,有的受經濟制約小。比如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的規模和覆蓋面,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然而,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和醫生的出現可以超越經濟限制。所以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關系需要具體分析,不能絕對化。
  • 上一篇:有沒有什麽招數可以用在老賴身上?
  • 下一篇:誌願者活動總結範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