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校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於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生不僅要有讀、寫、算的能力,還要有生存的能力。語文教學有著完成學校德育任務的獨特前提。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依托學科特點,挖掘教材內容,註重情感影響,引導法制。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滲透,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形成知法守法的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學教育時,必須把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當作法律課來教,也不能忽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學教育因素。
正文《李廣射虎》講述了飛將軍李廣在壹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拉弓搭箭,將壹支白箭深深地射進了老虎(石頭)的故事。在帶領學生們認識到李廣將軍的無窮力量和巨大勇氣的同時,我更進壹步,問學生們:“老虎是我國珍貴的保護動物,我們不能傷害它。現在,壹些人不顧壹切地通過殺害老虎、藏羚羊和其他受國家保護的動物來獲取巨額利潤。這件事妳怎麽看?”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們了解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明白捕殺野生動物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是壹種犯罪行為,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
二、在模擬的綜合實踐中,形成法律道德。
利用綜合性語文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壹個重要特點。《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能夠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和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和協調發展。“因此,開展綜合學習自然是為學生營造法制氛圍的絕佳途徑。在教學中,我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統壹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積極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情感體驗,從而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和法制教育。
第三,重視和規範鍛煉活動中的合法行為
運動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境界。它既是個體對生命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命實踐的獨特體驗。將法律事件引入習題教學,誘導學生思考、分析、反思和討論。比如央視的法制報道、道德觀察、法治在線、人人觀點等欄目,深受觀眾喜愛,不僅因為貼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知識,還因為每期都有壹個好標題。利用這些媒體資源可以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提高寫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些特殊案例來引起學生的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規範自己的行為。
在小學語文習題中,有許多內容要求學生關註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的實際調查,收集相關資料,善於用法律的標準明辨是非。在我的練習中,我也把日記作為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在日記裏說的是真話,是真話,起到讓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可以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自新。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不文明、不規範行為甚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壹載體表達內心感受,接受深刻教育。同時,教師通過閱卷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和法制教育。
第四,在口頭交流中討論確定法律認知。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口語交際活動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維。從表象了解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強烈的認知。我經常引用生活中、報紙上、電視上的那些違法犯罪事件,組織學生口頭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這些最能激發他們的表達欲和交流熱情。在學生激烈表達觀點和感受的同時,教師只需進壹步引導,思考犯罪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的思維自然轉向對規則的認知,從而學會遵守法律法規,壹切行為都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從而加深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強化對法律法規的認知。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關愛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全社會的責任,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只要從這個基本點出發,把教育和學生的思想結合起來,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讓我們共同努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