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評級是指衡量還本付息的可靠性,換句話說就是衡量債券因債務不履行而無法償還本息的違約概率(程度)。債券評級的對象是信用風險,不包括其他類型的風險,如利率風險,債券評級不對投資哪些債券提出任何建議。債券評級在債券市場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債券種類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壹方面,投資者可能面對眾多企業披露的大量信息,無暇仔細查閱和分析;另壹方面,可能面臨企業有效信息的遺漏,無法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所有這些情況都會影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這樣就需要有壹個專門的機構,利用專家的優勢和客觀、公正、科學的方法對企業公開發行的債券進行評估,用簡單的符號表示其等級,為投資者的投資選擇提供依據。這是債券評級。債券評級的意義:1。信用評級結果是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債券等金融產品風險定價的主要依據。不同企業債券的信用質量差別很大。對於信用等級低的債券,投資者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理應獲得較高的收益,所以利率可以定得高壹些,尤其是在目前企業債券利息收入要繳納20%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下。對於高等級債券,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較小,因此利率可以定得相對較低。因此,債券的信用利差可以通過債券的信用評級來確定,債券利率應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加上信用評級確定的風險溢價,根據不同的評級結果確定不同的利率,才能真實反映發行人的信用質量。第二,信用評級有利於維護債券市場的穩定。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重要準入條件。它通過篩選發行人為債券市場營造良好氛圍,提高投資透明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範債券市場系統性風險。第三,信用評級有利於向投資者揭示風險。雖然機構投資者有判斷投資風險的能力,但分析的成本很高,利用信用評級結果可以降低成本,而中小投資者無法了解債券發行人的真實情況,需要信用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結果來幫助他們掌握必要的信息,以便做出投資決策。信用風險是發行人的違約風險,信用評級與信用風險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即違約率。壹般情況下,信用等級最高的釓姊妹債壹年內違約概率為零,而B級債違約率高達4% ~ 5%。因此,在國際上,信用評級在BBB以上的債券被視為投資級債券,BBB以下的債券被視為投機性債券(也稱垃圾債券)。
第二,什麽是債務評級?
債務評級是衡量和評估交易本身的具體風險,反映客戶違約後的債務損失。具體風險因素包括房貸、優先級、產品類別、地區、行業等。債務評級不僅能反映債務本身的交易風險,還能同時反映客戶的信用風險和債務的交易風險。
3.“債務評級”是什麽意思?
高評級信用債是信用違約概率較低的債券,如政府債券或政府擔保債券。中級,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比如壹些大公司,銀行為主的債券。低等級信用債是信用違約概率高的債券,即違約概率高的債券。比如普通的公司債券。以上例子都不是絕對的,知識都是按正常情況說的。
4.誰知道“債務評級”是什麽意思?
債務評級是指對交易本身的具體風險進行衡量和評估,反映客戶違約後的債務損失。具體風險因素包括房貸、優先級、產品類別、地區、行業等。債務評級不僅能反映債務本身的交易風險,還能同時反映客戶的信用風險和債務的交易風險。
債務評級的內容:
1.債務評級與客戶評級的關系
客戶評級和債務評級是反映信用風險水平的兩個維度。客戶評級主要針對交易主體,其級別主要由債務人的信用等級決定。債務評級是在假設客戶已經違約的情況下,根據每筆債務的特點,預測債務可能的損失率。因此,壹個債務人只能有壹個客戶評級,同壹債務人的不同交易可能有不同的債務評級。
2.失敗
客戶違約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債務損失包括兩個層面:壹是經濟損失,考慮所有相關因素,包括折現率、大額直接成本和貸款催收過程中的間接成本;二是會計損失,即商業銀行的賬面損失,包括違約貸款未收回的貸款本息。
3.違約風險
違約風險敞口(EAD)指債務人違約時表外項目的預期總風險敞口。如果客戶違約,違約風險是違約時債務的賬面價值。如果客戶沒有違約,違約風險敞口為表內項目債務的賬面價值,表外項目提取金額的信用轉換系數x。
4.違約損失
LossGivenDefault)是指給定借款人違約後,貸款損失與違約風險敞口的比率,其估算公式為違約損失/違約風險敞口。新巴塞爾資本協議要求實施高級內部評級法的商業銀行必須自行估計每筆債務的違約損失,而實施初級內部評級法的商業銀行則由監管機構根據資產類別給出違約損失。據估計,違約損失率是壹種經濟損失,必須以歷史回收率為基礎,並參考覆蓋至少7年和壹個經濟周期的數據。
債務評級的方法:
貸款的債務評級主要通過衡量借款人違約損失來實現。
1.影響違約損失的因素
影響違約損失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產品因素。此類因素與債務的具體設計直接相關,反映了違約損失契約中規定的債權的重要特征,違約損失契約是指在負債企業破產清算時,債權人相對於企業其他債權人和股東從企業剩余價值中獲得清償的順序。顯然,貸款合同要求借款人提供特定的抵押物,以提高抵押貸款償還的優先權,而壹旦借款人破產清算,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回收率,減少違約損失。當然,利用抵押貸款有效降低違約損失的前提是商業銀行要有效管理抵押物。除了傳統的抵押品,商業銀行還不斷開發其他方法,通過金融創新來防範或轉嫁企業的違約損失,如利用信用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這些技術被新巴塞爾資本協議稱為風險緩釋技術,並通過給出不同的損失給定違約數據納入新的資本監管框架。
(2)公司因素。指與特定借款企業相關的因素,但不包括其行業特征。影響違約損失的企業因素主要是借款企業的資本結構。壹方面表現為企業的融資杠桿率,即總資產與總負債的比率;另壹方面體現了企業融資結構下的相對清償優先權。在公司因素中,企業規模對違約損失率的影響備受關註,但目前各界對企業規模如何影響違約損失率眾說紛紜。新巴塞爾資本協議還規定,只反映債務交易風險,同時反映債務和客戶風險的債務評級是可以接受的。
(3)行業因素。許多研究表明,企業所處的行業對違約損失率有明顯的影響,即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不同行業的違約損失率往往不同。例如,有形資產較少的行業(如服務業)的違約損失率往往高於有形資產密集的行業(如公共事業)。
(4)區域因素。對於國內商業銀行而言,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法律環境、社會信用文化和分支機構管理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企業所在地區對違約損失率也有明顯影響。
(5)宏觀經濟周期因素。宏觀經濟的周期性變化是影響違約損失率的重要因素。根據穆迪評級公司對債券數據的研究,經濟蕭條時期的債務回收率比經濟擴張時期低1/3;而且經濟系統中的整體違約率(代表經濟的周期性變化)與回收率負相關。
上述五個因素決定了違約損失率的水平及其變化,但它們對違約損失率的影響是不同的。2002年,穆迪在違約損失率預測模型LossCalc的技術文件中披露的信息顯示,第壹,還款優先級等產品因素對違約損失率的貢獻最高,約占37%;其次是宏觀經濟環境因素,約26%;再次,是行業因素,約為21%;最後,企業資本結構因子約為16%。
2.衡量違約損失的方法
有兩種主要方法來衡量違約損失:
(1)市值法。基於市場上同類資產的信用利差和違約概率,假設市場能夠及時有效地反映債券發行人的信用風險變化,計算違約損失率,主要適用於已在市場上發行並可交易的大型企業、政府和銀行的債券。根據使用的信息是否包含違約債務,市值法進壹步細分為市場法(使用違約債務衡量非違約債務LGD)和隱含市場法(使用違約債務直接根據信用利差衡量LGD)。
(2)現金流量回收法。根據違約貸款的歷史催收情況,預測違約貸款在催收過程中的現金流,計算LGD,即LGD=1-回收率=1-(回收金額-回收成本)/違約時的敞口。
無論從資本監管還是商業銀行內部管理的角度來看,度量違約損失無疑是必要且具有挑戰性的。根據巴塞爾委員會模型工作組(MTF)進行的調查MTF)1999,即使在國際先進銀行中,只有三分之壹的被調查商業銀行有損失給定違約估計,用於經濟資本分配和損益分析。LossCalc的技術文件指出:“盡管違約損失自然會引起希望估計潛在信貸損失的投資者和貸款人的興趣,但很難預測債務違約時的價值或現金流。”例如,壹個國家的破產法和破產程序會使破產後剩余價值在債權人之間的分配難以預測。即使在美國這樣司法體系完善的國家,上述“絕對優先原則”在實踐中也往往得不到遵守。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貸款、債券等金融工具的結構和特征越來越復雜。雖然信用衍生產品等風險緩釋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有效降低壹級貸款或債券違約的損失,但也會帶來新的信用風險(交易對手風險)。此外,貸款和債券的違約數據相對缺乏,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數據積累歷史不長,這增加了預測違約損失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