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戰國時期著名的變法是什麽?它發生在哪個世紀?涉及的主要人物、目的、內容有哪些?

戰國時期著名的變法是什麽?它發生在哪個世紀?涉及的主要人物、目的、內容有哪些?

魏國的李悝改革。前453年“三族分晉”後形成魏,前403年正式成為諸侯國。新政權的鞏固需要改革和力量。正是在這個時候,魏文侯開始使用李悝,戰國初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悝,又名李恪,生活在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95年。當他在魏文侯時,他擔任北方駐軍,後來擔任魏翔,幫助魏文侯在短時間內實施政治改革。

吳起在楚國的政治改革。吳琪、任偉和李悝都是尚波(夏紫)的學生。我先給陸俊打工,結果被猜中了。

避免轉移到魏。魏文侯任命他為西河的守衛。因為擅長打架,名聲很好,被人懷疑。關於;在…各處 ;大約

前390年,他離開魏國前往楚國,壹年後,楚悼王任命吳起為靈隱,主持變法。內容如下:

首先是“法律的審判”。頒布法律,嚴格審查各級政府的命令,層層落實。

監督以確保新法的實施。二是“實虛之地”。把舊貴族遷到廣闊地區的人。

疏邊地,變相收回老貴地,以打擊老貴勢力。第三是“接題”。瞄準

“大臣太重,君主太多”①,為了削弱舊貴族對國王權力的嚴重威脅,規定

如果註定要分封的舊貴族已經過了三代,其後代的爵位將被收回,分封將被取消。第四是“絕對”

毀百官之秩,損不急之官,‘以擇修行之人’。“②堅決裁減無用的官,

減少工資開支,節省培訓費用。第五,“私門”禁止舊貴族以私門招兵。

吸引食客,以防他們組成政黨反對政治改革。

鄒忌在齊國的改革。公元前357年,齊威王登基。雖然離開田和,正式列為齊桓公已經三十年了,但齊國仍然處於內強外侵的地位。很快,鄒忌就用“打鼓”的節奏解釋了“治國,誘(穩)民”的道理。王說:“好”,過了三個月,又被授予“鄉音”。

鄒忌為丞相,對君“請不要離前”、“請慎事”;對於人民,“請依附全體人民”;而對副將則實行“請選君子不混小人”“請遵法紀監督漢奸”的政策,實行服從鄒忌君主、選君子為官不混小人、修法監督除奸的法家政策。

申不害的改革。秦、齊變法前後,三晉中最弱的南朝鮮在韓昭侯和申不害統治。

期間進行了以“術”為特征的政治改革。前354年,韓昭侯以申不害為丞相。

申不害以“修技行善”的指導思想開始改革,強調君子要用政治控制大臣。

具體措施有兩個:壹是整頓官員隊伍,明確各級官員的權力和任務。

確實規定了要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和選拔人才。二是加強對官員的考核和監督,實行“操”

合同實際上是有責任的。"

商鞅在秦國的改革。戰國進入中期,由於各國都渴望在兼並戰中取得優勢,變法運動被推向高潮。在秦、齊、漢、趙的歷次改革中,秦孝公的商鞅變法是最徹底、對舊貴族打擊最嚴重、最全面、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改革措施。

春秋戰國歷史上,秦國是壹個由極弱到極強的國家,商鞅是實現這壹轉變的關鍵人物。商鞅生活在大約390-338年前,出生於衛國舊貴族。他姓公孫,名楊明,名魏陽。後來,由於他在秦改革中的功績,他被封為尚軍,史稱商鞅。他從小“學善刑名”,後來又學了儒、墨、道、兵、陰陽等學說。他在361年前進入秦國,三次求見。前兩次采訪,他故意講儒家的“王”治國論,蕭公對他說的話不感興趣,“壹直睡覺,聽著”;第三次、第四次,他只是在與蕭公見面時,才表達了自己真正的治國主張。“說公霸道”引起了蕭公的濃厚興趣,君臣紛紛猜測,“連日來不厭其煩”。①

  • 上一篇:暴力犯罪有哪些?
  • 下一篇:政府采購項目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