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招投標尋求公正的路還很長嗎?

招投標尋求公正的路還很長嗎?

近年來,招標中借鑒了國外的壹些做法,實行最低價中標、投標人資格預審等方法,目的是使這壹制度更加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從而達到理想的公平透明。但現實國情和建設領域亟待完善的法律和市場環境,讓人感覺這些制度壹出來就爭議不斷。有些也成為地方政府經常遭遇的“痛點”。

尤其是最低價中標的說法。如今,雖然招投標過程中遵循“最低價中標”的省市越來越多。但經常被提及的壹種聲音是,壹些施工企業以極低的價格投標,中標後采取各種手段修改合同條件,進行所謂的“二次操作”。有的業主明知道市場是優質高價,但也是低價選人才。最終難以全面、實際履行合同,導致出現“半成品工程”或“低價低質工程”。實際結果使招標制度得以建立。這壹現象引起人們的深思。

在最近舉行的21世紀中國建築企業家第四屆論壇上,有建築企業家提到,當前建築市場供需緊張,供需嚴重失衡。市場上業主壓價、要求預付款、拖欠工程款的現象非常普遍,且沒有相應的擔保制度,中標審查制度也不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實行“最低價中標”,客觀上增加了惡性競爭的矛盾,使得壹些隊伍不顧實際可能,低價搶標,危及工程質量和合同的正常履行,或者安全資金普遍不到位;也讓壹些企業知道自己做不到,但是為了生存,不得不飲鴆止渴。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損害建築企業的利益,還會影響建築行業的正常發展。

然而,壹些地方政府為了達到用最少的錢建設最多的項目的目標,忽視了實際建設,片面強調“最低價中標”,忽視了項目的復雜程度和法律規定的“評標”環節。於是,壹些建築企業的老板驚呼,那建專家庫有什麽必要?開標的時候只需要壹個計算器,哪怕是小學生。只要知道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就可以評標。

華西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春剛指出,在四川,壹些市場招投標管理部門提倡少投資多辦事,甚至不投資就辦事,導致壹些最低投標的項目合同價格完全低於市場實際成本。這樣壹個項目,其具體實施過程實在令人擔憂。目前我們在研究最低價中標時,必須加上屬性,強調合理低價。畢竟有質量保證,有正常使用功能和使用壽命的建築才是合格的建築。

他還表示,不同結構類型、不同使用功能、不同投資者、不同資金來源的項目,實際需求會有所不同。如果政府不從多角度出發,仍然用同樣的方法和規定來實施管理,可能不符合市場的實際需求。

除了最低價中標,建築企業的老板們對招投標中的資格預審制度也有不同看法。有企業家提出,壹些地方政府出臺了招標資格預審,但他們實際看重的是收費渠道的相應增加。這樣重費輕管的做法,讓建築企業的老板們頗有微詞。重慶建工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陳林認為,有些項目,尤其是壹些政府項目,是通過資格預審的,有些還是收費的,但企業取得的資質,其實已經很清楚地表明其具備了相應的條件。目前,建築市場不規範,企業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反復審核讓企業疲憊不堪,負擔很大。

但有些地方取消了資格預審制度,讓所有有資格投標的企業完全在同壹個平臺上競爭,並沒有得到企業老板們的充分認可。例如,龍源建設集團董事長賴振源指出,民營企業已經非常重視自身的項目投資管理。如果按照和政府項目壹樣的壹刀切的管理模式,取消業主招標的推薦權,這種表面的公正會打破很多企業和業主之間多年來通過自身努力形成的合作夥伴關系和相互信任理解,增加企業成本。在工程率逐年下降,工程造價逐年上升的背景下,也傷害了企業。

對於創業者的訴求,政府管理部門顯然非常重視。出席論壇的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行業發展司副司長徐波表示,當然,招投標的管理是否符合市場發展的需要,確定的招投標方式是否符合業主的需求,現在回過頭來看,過去的很多做法需要反思或推敲。

政府、市場和企業無疑是壹個相互作用的鐵三角。隨著建築市場的發展,仍有許多課題值得研究,如改革投融資體制,對不同項目實行差異化管理,倡導政府監督管理與企業自律自治、市場調節與制衡相結合,大力推行“保、保、保”。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如何向他人解釋法律問題
  • 下一篇:什麽是官網,證券商註冊的入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