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歡迎好的結果。
面對政策利好,a股教育板塊迎來壹波上漲,這也為低迷的教育上市公司打開了另壹個發展空間。
《關於進壹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也就是“雙減”政策,停止了社會培訓機構的學科培訓,明確所有學科培訓機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這為專註學科培訓業務的教育類上市公司劃出了壹個“禁區”。
“教育類上市公司之前主要在K12教育領域布局。隨著‘雙減’政策的逐步實施,大量機構面臨著要麽退出,要麽轉型的考驗。”寶信財經首席經濟學家鄭雷表示,職業教育將成為這些教育類上市公司很好的轉型方向。從供需結構看,發展綜合素質教育、科學知識普及教育、職業教育和職業再培訓教育將是大勢所趨。教育類上市公司應該抓住這個寶貴的機會,抓緊時間完成轉型。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建設,但目前我國職業教育與社會整體需求仍有很大差距。“發展職業教育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經濟轉型也需要更多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不僅是教育體制改革的問題,也是今後相當壹段時間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鄭雷說。
舉辦職業教育有很多好處。
業內人士指出,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僅需要教育企業的推動,非教育行業的上市公司和龍頭企業也應盡快參與進來,這也將是職業教育生態環境形成的關鍵。
“上市公司參與職業教育具有多重優勢,既能培養技能型人才,又能實現精準就業,可謂多重目標。”鄭雷表示,上市公司財力相對雄厚,專業領域有大量人才擔任老師,對行業內人才培養更為專業,培養效率更高。這是普通職業院校單獨辦學時不具備的優勢。同時,這些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很大。舉辦職業教育既能滿足自身需求,又能在短時間內擴大我國職業教育規模,豐富職業教育範圍和層次,為實體經濟提供急需的、適用的人才。
浙江金融學院院長鄭亞力認為,鼓勵上市公司和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具有多重意義。首先,它有助於形成多元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格局。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是優化職業教育辦學主體、激發企業參與動力、豐富職業學校辦學形式的內在要求;二是有助於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可以從體制機制上解決現有的校企合作問題,緩解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第三,有助於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行業企業的參與。無論是專業設置的制定、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還是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建設,都需要優質企業的參與。這樣,職業院校通過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可以更好地適應崗位和服務發展。
短板需要打破
中國十分重視工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在政策和制度方面,近年來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意見》、《全國產教融合試點實施方案》等多個文件,深化了產教融合,促進了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還存在壹些不足,實際效果並不明顯。
“雖然上市公司和行業龍頭企業在規模和技術上具有優勢,在參與職業教育方面也進行了壹定的實踐,但仍面臨壹些困難和挑戰。”鄭亞力指出,壹方面,企業參與辦學的動力不足。企業的經營目的通常是盈利,而職業院校主要是非營利性機構,導致企業參與辦學的動力不足;另壹方面,相關配套政策有待完善。雖然國家制定並頒布了支持和促進工業企業職業教育的政策體系,但尚未落實到具體的政策實踐中,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