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

20世紀70年代以後,為了應對石油危機,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美國政府實施了壹系列鼓勵石油替代和節約、促進替代能源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實踐證明,這些政策非常有效。

(1)能源政策和節約法案1975

由於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普及汽車,到70年代初,美國交通部門的石油消耗量已達4.5億噸,占中國石油總消耗量的53%,至今仍保持6%的增長率,並持續增長。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石油產量在1971達到頂峰,連續幾年下降。國內石油消費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急劇上升,美國需要新的能源政策來指導能源生產和消費。

1975年9月,國民議會通過了1975能源政策和節約法案,該法案於65438年2月正式簽署。美國實施該法案的目的是通過價格刺激國內石油產量的增長,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提高汽車燃油效率。在提高汽車燃油效率方面,建立了“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CAFE)標準,強制提高汽車平均燃油效率[107]。該標準設定了兩個目標:1978年公司平均燃油效率達到18英裏每加侖,1985年達到27.5英裏每加侖的目標。該法案實施後,汽車制造商轉向生產和銷售微型車和緊湊型車。從1977到1991,新型微型車、小型車、緊湊型車、中型車市場占有率從73%提高到85%。相反,同期,新大型汽車的市場份額從25%下降到14%[108]。

(2)能源部組織法(1977)

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的20多年裏,美國的能源消費增長非常快,能源進口持續增加。因為沒有全面的能源管理部門,對危機的反應非常緩慢。1971年,尼克松總統意識到,如果不能改變這種狀況,美國當前的能源挑戰可能會演變成壹場能源危機。總統要求國會授權成立內閣級的能源和自然資源部,負責能源政策和管理以及能源研發。1973 4月18日,尼克松總統註意到,美國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6%,卻消耗了世界三分之壹的能源。他預測美國在不久的將來將面臨能源短缺和價格上漲。總統再次呼籲建立內閣級的能源和自然資源部,但被國會擱置。總統立即成立了壹個特別能源委員會來咨詢白宮,並成立了壹個能源政策辦公室來協調政府部門之間的能源問題和分析。1973年9月,尼克松總統再次呼籲國會授權成立能源和自然資源部。不幸的是,10年6月中東戰爭爆發,美國因支持以色列被阿拉伯國家禁運,導致能源短缺。1973 12尼克松總統在白宮行政辦公室成立了聯邦能源辦公室,負責分配減少的石油供應,控制油價。聯邦能源辦公室成立後,啟動了建立獨立的聯邦能源管理部門的立法程序。1973年9月和1974年3月,國會兩院分別通過了設立過渡辦公室的法案。5月,尼克松總統簽署了建立聯邦能源管理局臨時機構的法律。聯邦能源署負責能源信息和分析、石油分配和定價、戰略石油儲備、能源保護以及能源和石油效率。根據法律,政府只能存在兩年。1974年,國會通過立法將代理權有效期延長至1977+02。1974福特繼任總統後,繼續推動國家能源管理部門的重組,成立了能源研究與發展管理局和國家能源委員會[109]。1976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卡特指責福特政府沒有完整的國家能源政策,承諾繼續重組聯邦政府的能源管理部門,並建議成立內閣級的能源部門。卡特成功當選總統後向國會提交了壹份國家能源計劃,其中包括成立能源部的提議。

1977年5月和6月,國會兩院分別通過了能源部組織法,8月,總統簽署法案。要求將聯邦政府的能源相關職責統壹到壹個單壹的內閣級組織。1977 65438+10月1能源部正式成立。能源部合並國家能源局和能源研究發展局,農業部、商務部、交通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相關職能也劃歸能源部。內政部的電力市場管理職能和國防部的海軍石油儲備和油頁巖儲備項目也移交給了新的能源部。能源部最初的職責只是制定全面的能源政策,實施能源開發。20世紀80年代初,能源管理成為能源部的主要職責。目前,能源部的職責是通過可靠、可負擔和環保的多元化能源供應和運輸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發展創新的能源科學和技術,確保核武庫的安全和可靠性。

(3)發電廠和工業燃料使用法案1978

20世紀60年代末,由於石油和天然氣的清潔和低廉的價格,美國建造了許多以石油和天然氣為燃料的電廠,石油和天然氣在電廠燃料消耗中的比例達到35%。電力部門的石油消耗量從20世紀60年代初的12萬噸迅速增加到1973 . 77萬噸,幾乎占當年美國石油總消耗量的10%。而且增長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威脅到國家的石油安全。

1978 165438+10月,國會通過了《電廠和工業燃料使用法案》1978,旨在限制建設以石油(包括石油產品)和天然氣為燃料的電廠,通過鼓勵電廠使用煤炭和替代燃料來提高國家能源安全水平。法案實施後,新建電廠全部為燃煤、核電電廠,原有的以石油、天然氣為燃料的電廠也作為調峰電廠保留,用於調節電網的峰谷[108]。結果電廠用油量從1978高峰時的8700萬噸下降到1985的2390萬噸,大大降低了發電部門的用油量。

(4)廢除1981中的石油價格和分銷控制法案。

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於物資短缺和通貨膨脹導致的美元貶值,美國經濟衰退。1970年,總統簽署了《經濟穩定法案》,穩定物價、房租、工資、薪金、利率、股息和其他相關事項。確定石油產品(包括進口石油)的優先使用和分配,並發布確定工資和價格的標準準則。同年,美國石油產量達到頂峰,隨後開始下降,美國國內油價和石油進口被允許大幅增長。1972,美國開始出現原油短缺跡象。盡管占今年春季美國石油產量三分之二的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達到了最大產能,但夏季仍存在汽油短缺,冬季仍存在燃料油短缺。1973年4月,美國政府取消了進口石油的配額制度,轉而通過進口許可費和關稅制度對進口石油進行管理。1973年8月,美國政府開始對老油田生產的石油進行價格管制,其他石油不在管制範圍內。1973 5438+00年6月,阿拉伯國家實施石油禁運,石油輸出國組織油價幾乎翻了兩番,美國仍保持價格控制。針對阿拉伯國家的石油禁運,1973、12年2月《緊急石油分配法》生效,同時根據該法案頒布了《聯邦能源管理行政令》。該法令為原油生產建立了兩級價格機制,並對其進行控制。65438-0975年,福特總統簽署了《能源政策和節約法案》,旨在刺激國內石油生產,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通過價格提高汽車燃油效率。該法案再次提高了兩種油價的水平,但與國際油價仍有4-5美元的差距。美國物價管制實行了大約10年。當時美國國內油價僅為國際油價的壹半,導致國內石油產量持續下降,勘探活動放緩。國內低油價也變相鼓勵了石油消費,石油消費在1978達到歷史峰值。

1981 1年6月,裏根總統簽署了《放松石油價格和分配管制法案》,結束了對石油價格的管制。自1970年代初以來,美國國內石油價格首次上升到世界市場水平。同時,該法案還規定分階段放松對石油產品進口的管制。該法案實施後,由於油價高企,許多老舊低效的小煉油廠被迫關閉。從1981開始到1985,美國煉油廠數量減少101,煉油能力減少300萬桶/日【108】。由於美國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緊密相連,因此鼓勵石油公司增加在美國油氣勘探和生產的投資。高油價促進了阿拉斯加的石油勘探和開發,增加了阿拉斯加的石油產量,大大降低了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⑸能源政策法案1992

1989年,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成為第41任美國總統。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為了保護自己在中東的石油利益,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伊拉克戰爭導致伊拉克和科威特油田被毀,世界石油供應不足。石油危機後持續了五年的低油價再次快速上漲。為了應對國內能源供應短缺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總統要求能源部長制定全面的國家能源戰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能源危機。1991 2月,能源部完成了國家能源戰略草案,並將其核心內容作為能源政策立法提案提交國會。1992年10月8日,國會通過了1992能源政策法案,1992年10月24日,總統簽署了該法案。

該法案的目的是重建美國能源市場[110]。實施最低替代稅豁免,鼓勵國內石油生產,增加國內石油產量;強制替代運輸燃料,以減少運輸部門的石油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減少取暖和制冷部門的油耗。該法案要求政府和私人汽車使用替代燃料到2000年至少達到65,438+00%,到2065,438+00年達到30%。天然氣、電力、甲醇、乙醇、煤液化燃料都是汽車用油的替代燃料。對新的聯邦建築和具有聯邦背景的新建築實施強制性新能效標準,對商業和工業建築實施相應的能效要求,目的是減少燃油消耗;支持和鼓勵各種增加石油供應和減少石油消耗的技術研發,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 上一篇:長春市道路管線工程規劃管理辦法
  • 下一篇:中國古代法制的宋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