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實施三個非金屬礦產勘查規範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實施三個非金屬礦產勘查規範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李俊熊俊葉誌遠

作者簡介:李俊,中材集團科技部部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礦產儲量評估師。

國家標準《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 17766—1999)頒布後,隨著《固體礦產地質勘查通則》(GB/T 13908—2002)、《高嶺土、膨潤土和耐火粘土礦產地質勘查規範》(DZ/T 0206—2002)、《冶金、化工用石灰石和白雲石及水泥原料地質勘查規範》(DZ/T 0265433)的制定 《滑石和石墨礦產》(DZ/T 0207—2002)在非金屬礦產地質勘查中,在評價各階段非金屬礦產地質勘查報告和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摘要:根據筆者多年參與的勘查報告和核查報告資源儲量評審工作,介紹了新規範和標準對內容的新要求和新規定,並就壹些情況與同行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糾正不足之處。

1非金屬礦地質勘探報告及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目前,在國土資源部備案的各類地質勘查報告和資源儲量報告,在報告正文前應附有400字左右的文字摘要。如需對儲量進行登記,應附儲量登記表壹式五份。若各類報告是在已登記的統計資源儲量基礎上編制的,需在原地質報告和儲量報告中說明資源儲量的變化、繼承和消長關系,列出各類資源儲量的變化、結果和原因,並附變化關系圖和拐點坐標、登記表(附電子文件)。

1.1各類報道必須具備相應資質。

比如地質勘查報告、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的編制要有礦產勘查資質或礦山地質勘查資質;編制(預)可行性研究必須由具有可行性研究資質的單位或機構進行;勘探單位還必須具備試驗、測量和施工資質。

1.2報表所需的礦業權設置

報告應註明國土資源部或省(自治區)頒發的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劃定的範圍、編號、生效日期、拐點坐標(直角坐標)、礦區範圍和開采標高。在評估報告中經常會發現很多問題,如有效日期過期、采礦標高與礦體標高不壹致、采礦證上的礦種與評估報告中的礦種有差異等,往往會影響報告的評估時間。

1.3申報所需文件

礦產資源儲量評估申報表;礦產所有者的承諾函;采礦許可證和勘查許可證劃定的礦區範圍;資源儲量估算範圍與采礦許可證和勘查許可證劃定的礦區範圍的疊加圖;本報告與最新審批報告中資源儲量估算範圍的關系圖;報告編制單位勘查資質證書;礦產資源儲量變化表和礦產資源儲量變化對照表。上述文件必須有法定代表人簽字和采礦權單位蓋章,壹式兩份。上述法律文件是評審報告不可或缺的,而報告委托方對其重視不夠,是報告評審中的通病。有時,壹張圖片或壹個印章會延遲審查報告的提交。

1.4報表編制要求

地質勘查報告名稱統壹為XX省(自治區、直轄市)、XX縣(市、旗或礦田)、XX礦區(礦段)、XX礦山(礦種名稱)、XX(勘查階段名稱)報告。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名稱統壹為XX省(市、自治區)XX縣(市、自治縣)XX礦區(礦床)XX礦(指礦種名稱)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審查報告名稱不統壹,勘查報告名稱不得加地質,核查報告不得加采礦權人名稱。封面名稱下部應為采礦權人,審查報告名稱應采用統壹格式命名。

地質勘探報告的編寫大綱應按照《固體礦產勘查/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編寫規範》(DZ/T 0033—2002)執行。勘探工作區的工作程度和原始資料質量經實地檢查驗收後,方可編制報告。各類勘查報告應重點關註礦業權設置(拐點編號、地理坐標、面積和有效期)、礦產地質條件、礦石質量特征、開采技術條件、勘查工程布局、勘查工作質量、勘查程度和估算資源的可靠性。送審報告要有重點,勘查報告重在對勘查區礦產含量的整體評價,對區域地質資料的全面收集是壹種膚淺的評價。詳查勘探的重點是解決礦床、礦體或礦山開采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大綱》執行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07]26號文件。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應重點說明目的和任務、礦業權設置(拐點編號、地理坐標、面積和有效期)、開采情況、礦體特征、開采技術條件等信息,以及存在的問題和防治建議、資源儲量估算和資源儲量變化因素、采空區實測數據估算、資源利用情況、探采對比、可行性研究程度和經濟性質。壹些審查的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引用了太多以前的勘探成果,開采後的新數據較少。

2 .無相應礦產規格的非金屬礦產勘查

非金屬礦產勘查涉及礦種最多,勘查評價指標復雜。世界上已經發現了250多種非金屬礦物和巖石。目前,我國已開發利用的建築材料和非金屬礦產有130種,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例如,近年來我國發現了霞石正長巖、絹雲母、鎢鉻鈷礦、水鎂石、坡縷石、累托石等非金屬礦產,因此大部分非金屬礦產沒有相應的勘查規範。同時,非金屬礦物主要利用其物理化學特性,同壹種非金屬礦物有多種用途,有時還會相互替代。非金屬礦產的用途也在不斷擴大,經常發生變化,這給非金屬礦床的勘探和評價帶來了困難。往往需要根據這種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研究確定壹些特殊的勘查評價方法。如石膏(硬石膏)、滑石、矽灰石等礦物用相法計算;膨潤土礦物蒙脫石質量分數的測定:沸石礦物中沸石類型和沸石質量分數的測定;珍珠巖礦物基本樣品膨脹倍數的確定:裝飾石材礦物廢料率的計算,基本樣品的采用和鑒定;含棉石棉礦物樣品的加工試驗:高速鐵路專用骨料礦物指標的測試方法:天然輕骨料測試方法等。因此,對沒有相應規範的非金屬礦產的勘查,應根據該礦產的特點和《固體礦產地質勘查通則》的要求,參照同類礦產進行評價。

3如何使用礦床工業指標

對於非金屬礦山地質勘探的每個階段,應使用規範中的通用工業指標估算其內在經濟資源量和預測資源量。根據礦床本身特點需要調整和補充的工業指標,應由有資質的工業設計部門進行論證,然後提出論證報告和批準的工業指標。

有些礦山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往往采用原報告的工業指標來估算資源儲量。原報告的工業指標應與壹般工業指標進行比較,符合壹般工業指標的可采用。高於壹般工業指數的,應估算兩者之間的資源量,分別用原報工業指數和壹般工業指數估算資源儲量,兩個估算結果之間的資源儲量用資源量表示。

為了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在制定具體礦床的工業指標時,鼓勵采用低於新標準中提出的壹般工業指標。同時,應考慮該非金屬礦床中礦物的特性和用途,制定合理的工業指標。比如:

水泥生產需要多種原料,如鈣質、粘土質、矽質等,工業指標的確定要考慮原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果鈣質原料中堿含量低,粘土原料中堿含量可適當放寬,反之粘土原料中堿含量應提高。水泥原料質量指標是針對地質品位的,壹般考慮開采貧化問題,原料之間相互制約。考慮的原則是滿足水泥熟料的生產要求。比如CaO含量48%以上的鈣質原料,可以搭配壹些CaO含量低的鈣質原料;鉀鈉高的鈣質原料可以搭配壹些鉀鈉低的粘土原料。同壹礦區的原料搭配應考慮開采搭配的可能性。

高嶺土的工業指標主要是為日用陶瓷和建築衛生陶瓷制定的。砂質高嶺土原礦可直接作為陶瓷原料,可采用原礦指標。對於需要水洗的,應采用淘洗濃縮指數。原則上要求淘洗篩網為325目,在稍粗的篩網(如250目)能滿足生產需要時也可使用。對於以軟質高嶺土和砂質高嶺土為指標的礦床,應選擇合適的代表性樣品,測定325目或稍粗目篩的淘洗率,並對淘洗精礦(項目與原礦相同)進行化學分析,以了解淘洗精礦質量。

有裝飾石的花崗巖礦床應進行放射性測量,其他有巖漿巖的礦床也應進行放射性檢查。如發現異常應進壹步開展工作,執行建材行業標準《建築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01)。

4資源和儲量類型的確定

在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國家標準(GB/T 17766—1999)中,將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為三大類16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準確的描述,應準確使用。我們不能人為的增減屬性,更不能簡單的把某壹類型等同於過去的“儲備”水平。在壹些勘探報告中,常以“333級”出現,這不僅是用詞不當,也有不同的內涵。使用某類代碼,可以寫數字加資源或儲量,也可以寫全稱,如“333資源”或“推斷的內在經濟資源”。

在地質勘探的各個階段,壹般工業指標用於估算內在經濟資源和預測非金屬礦產資源。在預測階段,提交334預測資源量,並且勘探階段提交333資源量和部分334預測資源量;壹般在詳查勘探階段應該沒有334預測資源。需要註意的是,資源儲量的類別不得超過勘探程度。

333資源量是根據露頭檢查、地質填圖、物化探和控制有限數量的取樣項目後的壹般工業指標估算的。在實際評價中,333資源量高於《資源儲量分類》和《勘探通則》。

目前儲量備案需要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介於采礦許可證內壹般工業指標和高於壹般工業指標之間的資源量和儲量、各類礦柱、上覆礦產資源和暫時難以利用的部分,均計入固有經濟資源。

對於壹些地表礦產,如機制砂施工用的砂、碴、礫、粘土等,僅通過簡單的地質工作就可以開發利用的,無論勘探階段如何,都可以提供滿足開采要求的地質資料。以此類推,如果開發具有經濟意義,則應勘探基本儲量。

未進行可行性研究,但有礦山設計,已通過開發利用方案審查,正在建設生產的礦山,屬於經濟上可行的項目,其固有的經濟資源列為基本儲量。生產礦井必須有實際回采率指標來估算儲量。

5地質勘探階段及應遵循的原則

不同階段的非金屬礦山地質勘查分為預調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勘查階段。定義普查是為了在成礦潛力大的地區,通過有限數量的野外工作,詢問是否有進壹步詳查的價值,為投資者(業主)提供資源信息,重點對普查區的礦產含量進行整體評價。勘查區礦(化)址稀疏控制的目的是解剖麻雀,據此評價該區整體含礦性,為礦業市場提供資源信息,供投資者(業主)投標。因為普查重在找礦,重在整體評價。普查以相應的地質填圖為基礎,其成果達到了大致查明地質、構造、巖漿巖特征的目的。詳查勘探的重點是解決礦床、礦體或礦山開采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詳查勘探中,以新資料為基礎,不斷豐富和完善,要求詳細查明礦區的地質、構造和巖漿巖。

地質勘查是壹項非常嚴謹的科學工作,地質勘查階段的劃分要求勘查工作遵循其內在規律,不能超越勘查階段。在市場經濟中,為了利潤最大化,投資者(業主)往往要求地質勘探在短時間內完成。作為壹個探索者,由於時間緊迫,我們無法跨越探索階段。地質找礦工作的階段性是我國資源勘查工作者幾十年經驗的總結,也是地質勘查的內在規律。分為預調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要求。礦產資源的勘探也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我們看到從已知到未知,從片面到全面,從壹個點到另壹個點的全貌。

在地質勘查報告資源儲量評價中,有壹定數量的報告提交單位沒有遵循這壹規律,以致重復勞動,浪費了大量的工作量。然而,壹些礦段的控制程度往往不足,最終勘探結果與設計預期相差甚遠。更有甚者,經過詳細的調查勘探,否定了建礦的可能性,給投資者(業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此外,由於新規範對普查工作的要求與舊概念有所不同,在執行新規範和標準的過程中,由於舊概念的慣性,工作量過於密集,地質工作的重點集中在點上而不是面上,忽視了對地質、構造、巖漿巖等基礎地質特征的研究。造成了資金的浪費,還沒有達到地質工作普查的目的。

6關於勘探類型、工程間距和工程布置

每種礦產的勘探類型和工程間距見《非金屬礦產規範》附錄。作為資料性附錄,有實際意義,即不是強制性內容,僅供參考。在實際的礦產資源勘探中,幾乎所有的勘探報告都是:“按照規範劃分為某壹類,對應的工程間距自然是什麽”。礦產資源是大自然的產物,實際情況千差萬別,不可能用壹定的固定工程間距來覆蓋。應該做的是:根據新規範中給出的勘探類型和工程間距,根據礦床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工程間距和工程數量,並應本著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好的效果的原則。在確定不同資源儲量的工程間距時,依據要充分,不能籠統,要有足夠的說服力。最終工程間距可能大於或小於附錄中給出的間距,這取決於具體的礦床。

在建築材料和非金屬礦產的勘查工作布局中,新規範只是提供了壹種可以遵循的方法和手段。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所涉及的礦種和礦區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廣大地質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勘探線的布置可以靈活地結合平行、非平行和徑向方法,以期綜合控制礦體,鉆孔布置可以采用傾斜、水平或任意角度,以實現對礦層的最佳控制,從而通過創造性工作實現更合理的布置。

新的標準和規範對質量有了更嚴格的要求。

新規範對地質勘探質量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這體現在預查、找礦階段側重於地層、構造、巖漿巖等基礎地質特征的研究,詳查、勘探階段側重於礦體本身的研究。所以對質量的要求也比較嚴格。特別是在市場經濟中,要重視和尊重投資者(業主)的要求。

從多年來查閱的很大壹部分地勘報告中發現,地勘工作質量嚴重下滑。具體表現為:基礎工作不紮實,野外工程質量差;野外地質點密度不符合相應比例尺要求,野外記錄點內容簡單、不完整;取樣規定不落實,樣品質量不足,未在新鮮基巖面上取;對鉆孔巖心的整個巖石進行了取樣,但找不到次級樣品。更有甚者,野外巖心造假,“圖紙上鉆孔”無中生有;室內資料整理粗糙簡單,應該進行的綜合研究沒有進行。雖然利用計算機技術繪制地圖,估算資源儲量,但資源儲量估算的計算存在很多誤差,原始地圖中的誤差更具有欺騙性,地圖的修飾也具有隨意性。

8關於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分為壹般研究、預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壹般研究由地質勘探單位承擔,預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由具有可行性研究資質的單位或機構完成。

粗略研究是指對礦產勘查開發項目的經濟意義進行粗略評估,對建設項目是否存在投資機會進行研究。壹般審查過的地勘報告都有這壹章。但有些報告內容不夠、研究不夠深入,對礦產勘查開發可行性和礦產開發經濟效益的評價內容和收集的資料不全、過於簡單,要求按照地質勘查報告壹般研究的基本要求進行編制。總調查、詳查和勘探地質勘探報告應具有壹般經濟評價的內容。詳細調查勘探工作以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依據的,可根據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經濟評價內容。

預可行性研究是對大中型礦床總體開發和合理布局的初步經濟評價,為下壹步勘探、建設項目推薦和項目建議書編制提供依據。可行性評價為礦業投資者決策、編制和下達設計任務書、確定工程建設方案提供了依據。(預)可行性研究是在詳細調查和勘探報告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審查報告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委托單位或機構的專業不對口,非金屬礦勘查單位或機構的內容不符合要求,壹些(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在許多方面進行了修改,甚至重新編輯。

對於小型非金屬礦山,機制砂、道碴、礫石、粘土等建築材料可類比評估。

9 .使用新標準和規範中的術語和統壹的計量單位

許多單位編寫的地質勘探報告和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不註意、不習慣使用新標準規範中的術語,如體積小、質量大等。大部分報告仍使用傳統名稱“小重量”,新標準和規範中的條款從2007年開始全面實施。新規範采用了國際單位制。在編寫報告時,應將壹些相應的詞語統壹到新的標準和規範中。比如:重量-體積質量;重量-質量;含量-質量分數;比重-密度;100目-0.074毫米

許多報告是用不同的計量單位編制的。整個報告的計量單位是混合的,計量單位應該統壹在壹個報告中,這是提高報告質量的壹個方面。建議報告采用國際計量單位,如米-米;平方米-m2;公裏-千米;平方公裏-km2等。

10采用新技術新方法。

為提高勘探工作及其成果的質量,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新規範鼓勵采用物化探、鉆探、測量、測試等先進技術和方法。數據綜合整理、資源/儲量計算等。由計算機處理並繪制成圖表。目前,非金屬礦產的勘查技術和方法落後於其他兩類礦產的勘查,但在非金屬礦產勘查中已探索出以下方法和技術:

電法在石墨勘查中的應用,電法和深穿透地球化學法在石膏勘查中的應用,無線電波透視在巖溶勘查中的應用,遙感在石材勘查中的應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野外地質資料采集系統的使用,實現了野外原始資料的數字化采集,利用先進的數據繼承技術,使野外資料與後期綜合整理緊密銜接,方便了地質圖件的編制和各類專題數據庫的建立,加快了地質資料共享和服務的進程,提高了野外地質工作的效率和精度。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在化學分析樣品處理、礦體圈定、資源儲量估算和自動繪圖(平面、剖面、鉆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

11建議

(1)各級資源儲備管理部門要加強新標準規範的宣傳和培訓。

(2)地質勘查單位要嚴格按照新標準、新規範的要求,加強技術管理,重新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提交的地質勘查成果質量。

(3)從事地質勘探工作的各類技術人員應認真理解規範的內涵,並在實際工作中貫徹執行。

(4)各類資源儲量評估機構和資源儲量評估師要有責任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保證評估儲量的真實性,保證對國家和業主負責,維護中介機構的公信力。

  • 上一篇:正義從不缺席。
  • 下一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管理學院學科建設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