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職業高中學生成功教育案例

職業高中學生成功教育案例

教學生做人是教育的天然責任。來看看我帶來的職高生成功教育案例吧!歡迎閱讀!

職業高中學生成功教育案例1案例背景:

早戀現象已經不是壹個很敏感的話題,社會、家長、學校都已經能夠相對自由地處理。但對於職業學校學生來說,由於當前職業教育模式和學生素質的特殊性,其危害性和危險性明顯高於其他類型的學校,這是職業學校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真正關心的問題。面對中職生層出不窮的早戀現象,中職班主任該如何克制這種不合時宜的早戀?

案例流程:

小張(男同學)和小王(女同學)是我們班的學生。兩人性格都比較內向,成績都在平均水平以上。經常發現他們下課後在草坪上聊天,學生也反映周末經常在學校附近的公園約會。我覺得他們之間肯定有早戀。早戀既是中職生個體成長到壹定階段的正常生理心理反映,也是壹朵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綻放的“花”。那麽,我該如何教育他們呢?正面批評學生必然會有抵觸情緒,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所以我私下和他們壹對壹的聊了聊。先和女生搭訕。從學習到關心生活,讓學生徹底相信老師是體諒她的,讓學生對我有信任感。小王很快承認了他們的關系。公開談論他們之間的情況。原來小王媽媽去世了,她在家裏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她從小性格內向,和同學相處不好。而小張則性格內向,從小自卑。兩個人在學校成績都不太好,今年又被分到同壹個班。相識後,兩人感同身受,保持密切聯系,過早墜入愛河。但他們認為這樣的關系並不影響學習,反而在學習上互相鼓勵,在生活上互相幫助。了解情況後,我又找了壹個男生,他也承認了,覺得學校包括老師都沒必要阻止他們談戀愛。後來我請他們兩個壹起坐下來和我聊聊。

從談話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早戀危害的認識是膚淺的。於是我用誠懇的語氣分析了中學生不能早戀的原因,比如中學生思想不成熟,心理不成熟,經濟獨立,職業定位等。,讓他們充分明白“只要兩個人誌趣相投,談戀愛就不會影響學習”“男權+女權=兩個人的合力”都是誤解。並且用大量事實證明,中學生談戀愛後,感情往往會受到對方的牽制,學習不會分心,成績也不會下降。理論和實踐都表明,中學生生理壹成熟就奔向愛情之路,無異於飲鴆止渴。最後,我建議他們目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和同學保持真誠的友誼。

從那次談話開始,我經常對他們表示關心,讓他們更加關註學習,聯系他們的父母,讓他們更加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孩子。其實他們早戀的原因在於性格內向,同病相憐,缺乏關愛。抓住這些根本原因後,我通常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只要他們學習成績有進步,我都會大力表揚。家長也可以好好配合,給孩子雙倍的關愛。於是,他們體會到了老師和家長的良苦用心,也認識到了早戀對學習的危害,漸漸回到了正常的軌道。

案例分析:

早戀既是中職生個體成長到壹定階段的正常生理心理反映,也是壹朵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綻放的“花”,我們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橫加指責。對於如何正確處理中職生早戀現象,中職教師應把握兩個基本原則:

首先是攔截與引導相結合的原則。中職生早戀現象就像泛濫的河水,堵不住。老師就像大禹。治水的重點是因勢利導,順應其自然流動並將其引入大海——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大海。壹方面,教師要通過嚴格的管理來規範學生的行為,不給雜草滋生的土壤;更重要的是,老師要積極引導,轉移學生的註意力,把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引導到他們的最終目標——學習上來。無論是嚴格管理還是勸導,預防和制止早戀的最終目的都是職校生對早戀行為的自我批評和自我抵制。

二是學校與家庭相結合的原則。分析中職學生早戀的原因,父母關愛缺失或父母教育不當占了很大比例,這給中職教師留下了很大的難題。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教育和指導,往往不如在家裏接觸半天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5+2=0”或“5+2”。

職高學生成功教育案例二:高壹男生孫謀:軍訓第三天,新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到學校報到,住校第二天晚上,爬上圍墻,和同班的另外兩個同學出去上網。我也是事後態度差。壹個月的壹個下午,我和壹個同學爬上圍墻出去上網。原因是下午的電腦課我沒有上網。

孫平時上課學習態度很差,喜歡聊天睡覺。某天上政治課(期末復習),全班都在看書,他卻壹個人在睡覺。老師叫他看壹本書,他沒當回事。他在課堂上和老師爭論,後來說要打電話給他爸爸和老師說清楚。某月某日(星期二),晚上請假回家拿東西(家在鎮上)。到家後給我打電話,說明天早上回來。當時我得到了父母的肯定。結果我周三早上七點半離家後壹直到周五放假都沒來學校,那段時間也沒回家。

孫也是宿舍裏的積極分子,喜歡吵鬧。宿舍熄燈後,他喜歡串宿舍。

目前校園逃課的學生不在少數,也占了壹定的比例。他們有各種方式和理由離開校園。逃課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學生想離開教室,離開學校,回到自己喜歡的地方。是什麽原因導致本該在校學習的學生離開校園?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厭學:厭學是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厭學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他們要麽上課東張西望,走神,打瞌睡,要麽偷看下面的課外書。有的幹脆逃學、逃課甚至退學。

2.在校外有自己的社交圈,或者在校外有異性朋友。他們在學校沒有很多朋友,感受不到來自校園的溫暖。妳會得到社會上好朋友的幫助。

3.父母的溺愛,他們不怕父母的威嚴,進而無視學校的規章制度。

4.學生本身不喜歡讀書,也不喜歡這個學校。是父母的有意,是朋友的號召,才讓他們走進校園。

根據以往的經驗,逃學往往是青少年犯罪的早期表現,如果沒有很好的約束,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他們重返校園,學習知識。以下是我對解決學生逃課問題的看法:

1.首先,有必要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過去的學習情況。學生逃學不是暫時現象。在與孫父母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孫初中時因為父母不管他,或者沒有有效的辦法管住他,所以長期逃學在家。初中時,因為學習成績不太好,父母想讓他轉學復讀。當時也有和老師同學發生爭執時,家長幫忙出面的事情。這位同學即使周末回家,晚上出去後也經常通宵不歸。

從家訪中了解到,孫的父母還是很關心他的學習,很擔心他的學習(進我班後經常打電話詢問他的情況)。但是因為沒有有效的方法,家長著急也是徒勞的。孫父母的關心也到了溺愛的程度,初中也有父親出面對兒子撒氣的情況。來我班後,政治老師嚴厲批評後,他說:“我爸肯定會來幫我的。”在他看來,無論他做了什麽,他的父母都會來幫助解決問題。我不知道我做的是對是錯,是好是壞。他不努力自己解決好問題,總覺得父母在背後有堅強的後盾。

分析表明,家長對待孩子的學習也存在誤區。他們安排孩子學習,甚至發展方向。不了解孩子的實際學習情況,孩子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作為家長,還是要求高,標準嚴。孩子往往有逆反心理,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學校,直到想退學逃學。

2、與學生溝通,全面了解學生。

現在的學生都是好動早熟的。他們通過網絡和報紙了解社會,走向社會。隨著改革開放,西方國家的自由開放也在他們心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多和學生交流,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想法。

與學生交談的地方可以是走廊、操場或辦公室。應該是輕松自由的談話,甚至可以在辦公室給學生端茶倒水。這個時候,妳的身份不是老師,而是朋友。目的是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學生有安全感,心與心的碰撞才能擦出火花,產生* * *聲。老師在學生心中總有壹定的神秘感。學生面對老師,總覺得老師高高在上。我們要消除學生的恐懼,認為妳是壹個好朋友,壹個可靠的朋友。只有這樣,老師才能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了解學生的最新動向。

3.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異性同學之間的關系。

有時候同學的壹句話抵得上老師的十句話,同學的幾句話就能影響他的主觀思想。孫在同學的勸說下翻墻出去,在網吧玩了壹下午。如果當時沒有同學提到出去上網,也許他們就不會缺課出去上網,或者如果另壹個同學能及時勸阻,他們可能也不會出去。

在孫的家訪中,我還了解到女孩們經常給家裏打電話,甚至是在深夜。在與孫的交談中,也了解到另壹所學校有好的女同學,經常在壹起玩,關系很親密。我們需要加強正確的引導,分清界限,處理好同學之間的男女關系。

4.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勇敢面對困難,勇於承擔責任。

現在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極其脆弱。當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他們選擇逃避。

與同學吵架後,孫產生了退學回家的念頭,說:“我要把他砍死(第二天在他抽屜裏發現了壹把西瓜刀,幸好發現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現在的中學生生活條件優越,不知道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他們往往心理承受能力極其脆弱,遇到困難就選擇退縮,離開學校去尋找所謂的校外自由。

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重拾生活信心,在生活和學習上堅強起來。在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上加強引導(如體育活動、繪畫、書法等愛好等。).孫的鋼筆字寫得很好(中學時得過獎),我們可以給他們灌輸課余時間多練字的思想。讓他們在學校做點什麽,做點什麽錯事。。

5、家校溝通,明確學校規章制度。

家校溝通讓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暖,讓學生在學校生活愉快,坐穩位置。讓學生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壹個人應該先了解法律,然後才能遵守法律。壹旦學生違反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

職高學生成功教育案例三:壹個周壹的中午,我下課剛走到辦公室門口,遇到壹個老師,他告訴我:“妳們班的同學打架了。”我很驚訝,想知道誰會打架。她進辦公室時,班裏的學生丁某在哭,其他老師在安慰她。有些老師還在給我建議:打人的學生太囂張了,應該受到懲罰。我上前,丁還在抽泣,感覺自己好像受了極大的委屈。首先仔細檢查了學生的傷勢,發現學生右臉頰有壹個紅色的印子,沒有其他傷痕。然後詢問了大致情況後,讓學生丁先回去休息。我聯系了打人的學生李和他的父母。沒多久,打人的學生李到了辦公室。她有點激動,說是對方先罵她的,她生氣了但是沒動手,對方還打了她。我讓她先安頓下來,拿出紙筆讓她詳細記下具體情況。期間我回到教室,大部分同學都已經吃完午飯回來了。我找了七八個離打架地點比較近的同學了解事情經過,問了壹些細節。我發現這個學生雖然先動手,但是很快就被其他同學搶走了。反而是被打的學生頑強地抓起桌上的書,砸她的頭。當她看到老師來上課時,她開始哭了起來。也有同學反映,丁初中經常和別人打架。進入職高後,他在學校保持低調。他平時學習很認真,成績很好。

回到辦公室,學生李已經冷靜下來,記下了事情發生的過程。我看了學生寫的東西,問了壹些問題之後,就開始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有壹個正確的認識。我給學生留了時間,讓他們思考整個事件,以及他們在解決問題時所犯的錯誤。下午學生家長也過來了,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和家長的距離感。家長向家長說明情況後,希望學校能對學生進行教育,多關心他們,然後說自己有事,匆匆離開。整個事情處理了三天,兩個學生平時聯系很少,都很固執。這件事之後,誰都不想理誰了。我的要求很簡單: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後不要再出現類似的問題。兩個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承諾。

事情發生後,我更加關註那個先動手打人的學生李,她對我沒有被學校處分心存感激。她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父母離婚,她不管學生,每個月給點生活費,只好和姑姑壹起住。平時她在學校的表現很差,經常遲到,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及時完成,學習成績差有時讓她很自卑。李的性格外向,開朗活潑。他積極參加學校的跳繩比賽和文藝演出,但也不自覺地做出壹些違反學校紀律的行為,比如不穿校服、上課遲到、不交作業等。我經常督促她,努力去接近她,和她說話,尊重她的想法,找到值得欣賞和贊美的地方,鼓勵她。

教育應該抓住機會。有這些偏差的學生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會給自己或他人帶來什麽後果。老師適當的引導會提高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教師只有采取實際行動,才能消除這些學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有可能接受教育。在行為上接近他們,在情感上接近他們,真誠的關心,真誠的關愛,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教育的基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及時激勵,強化良好行為,促進學生自身轉化。

關愛所有學生,關愛所有學生,是壹種教育理念,也是壹種教育藝術,學習、思維、行為出現壹些偏差的學生,經常會聽到訓斥。他們將被忽視和冷落。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問題,往往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如果他們錯過了受教育的機會,他們可能會錯過他們的生活。他們也有壹顆真誠純潔的心,渴望被尊重和欣賞。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對這樣的學生多壹些耐心,多壹些引導和關心,盡可能的理解、包容和善良,這樣他們的感情才會被重視,才會被需要,才會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讓真摯的愛填補他們的心理缺陷,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讓他們快樂地生活,健康地成長。

  • 上一篇:正式員工勞動合同變更為非全日制協議
  • 下一篇:中國古代刑前禮刑二元結構的原因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