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是誌願服務的基本知識:
誌願服務,誌願工作,誌願者
誌願服務和誌願工作都來源於英語誌願服務,本質上是壹樣的。它是指任何人自願貢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促進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而提供的服務,沒有物質報酬。
誌願服務壹般是指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資源和善心,為鄰裏、社區和社會提供非盈利、免費、不專業的幫助的行為。誌願者是基於道德、信仰、良知、同情心和責任感,貢獻自己的時間、精力和精神,不求任何物質報酬,從事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為改善社會、促進社會進步提供服務的人。在香港,誌願者被稱為“誌願者”,誌願者行動被稱為誌願工作。在臺灣省,誌願者被稱為“誌願者”。
在西方,普遍的觀點是,誌願者是職業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強制性法律驅使的人的努力”,其目的是改善社會,提供福利。
二、公益和公益活動
公益:從字面上講,公益就是公共利益,指的是衛生、救濟等公益事業。其本質應該是社會財富的再分配。
公益活動:指某些組織或個人向社會捐贈財產、時間、精力和知識。公益活動的內容包括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益事業、助人為樂、社會救助、社會保障、緊急救助、青年服務、慈善事業、社區活動、專業服務、文化藝術活動、國際合作等等。
三。慈善機構和慈善組織
慈善:關心人,重在關心人,富於同情心。
慈善機構:非盈利性組織,由捐贈者提供資金,由自己的工作人員管理,以其收入造福社會為服務宗旨。
第四,公益與慈善的區別與聯系;慈善的收益很小,僅限於特定人群。
公益事業的特點主要包括:①外部性。屬於公益事業的部門和企業及其活動壹般遊離於直接生產過程、個體經營活動和居民日常生活之外,獨立存在,並行運作,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②社會性。大多數公益事業主要依靠社會投資建設,資金由國家財政解決。投資主要體現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3 * * *享受。許多單位和居民享受公益事業的服務。④隱形。公益事業提供的產品大多是無形的服務,而不是有形的物質產品。⑤福利。公益事業提供的產品具有社會服務和社會福利的性質。
慈善:私人個人或社會團體基於憐憫、同情、救濟的理念,為受害者、窮人及其他生活困難的人組織的慈善救濟活動的總稱。其活動的對象、範圍、標準和項目由慈善捐贈人確定。慈善往往是由某些組織來進行的,這類從事慈善的社會組織和工作機構統稱為慈善機構、社會福利院、國際SOS兒童村、各種誌願服務隊等等。
總的來說,“公益”是壹個大概念,是指壹切有益於公眾的活動,包括“慈善”和“誌願服務”。廣義的“慈善”概念既包括對受助者的物質和經濟援助,也包括誌願者的義務勞動。
誌願服務的五個特征:
自願、免費、業余、公益、組織。
不及物動詞誌願服務工作的類別
(1)
任何有利於改善社會的公共服務都屬於誌願工作的範疇。
(2)誌願工作的服務範圍:直接服務和間接服務。
(3)現在常見的服務內容:扶貧助殘、扶弱、支教、科技推廣、無償獻血、環境保護、心理咨詢、法律維權等。
七、誌願服務的特點。
(1)自願。即主觀自覺的選擇,而非強制。
(2)不求物質回報。即動機不是追求物質回報,但並不否認誌願服務需要壹定的物質條件。
(三)服務社會公益事業。即服務的內容應該是公共利益和弱勢群體的利益,而不是非弱勢群體的小群體利益;同時,屬於政府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和可以通過正常市場交換獲得的服務(困難群體除外),壹般不能作為誌願服務的內容。
(4)盡己所能。付出時間、精力、智力、經驗的人是誌願者,自願獻血、骨髓、捐獻物資的人也是誌願者。
(5)不在職責範圍內。比如供水公司維修水管的員工,如果他在值班或者在崗位上,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水管維修服務,那是他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義務服務;如果他不是在值班,也不是在崗位上,而是在業余時間,自願無償為他人提供修理水管的服務,那麽他就是誌願者。背景資料:熱心公益和慈善事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說“仁者愛人”,其精神實質就是要求人們從自身、從內到外、從近到遠地推善。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富則濟世”,墨子主張“兼愛”,希望“天下人皆相親相愛,強者不挾持弱者,眾不劫寡,富者不輕貧,貴者不驕,詐者不欺愚”。它與儒家思想密切相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愛國情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積極奉獻精神;“惡如仇,善如渴”的高尚品質;“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曠達與友善;“扶貧濟困”的節日,閃耀著真善美的光輝。然而,曾幾何時,社會價值觀混亂,是非不分,善惡不分,人們明智地保護自己。甚至發生過救人者為正義放棄生命,被救者冷漠離去,救人者被醜化見義勇為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關註社會弱勢群體,提高公民文明素質,改善社會風氣,成為時代進步發展的迫切要求。“公德興則群興,公德衰則群衰。”讓我們攜起手來,高舉奉獻、友誼、互助、進步的旗幟,遵守公共道德,傳播社會文明,為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