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智能合約祛魅:它能避免俄羅斯違約和“鎳逼空”嗎?

智能合約祛魅:它能避免俄羅斯違約和“鎳逼空”嗎?

“文理兩朵花”主播

肖小跑:《羊的知識》作者,金融行業從業者、連環創業者,播客《墻縫》主播,微信官方賬號肖小跑經理。

王瑋:他是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碩士,也精通技術和金融。幾年前,“全押”的區塊鏈場成為區塊鏈業界知名的意見領袖之壹。

“智能合約”這個詞似乎是壹個迷因:它是壹個在金融科技行業,甚至是所有與科技和數字化相關的行業都會聽到的概念——壹個“聽起來很強大,但我不知道它是什麽”或者“我不知道它在哪裏”的迷因。反正這四個字代表的是“科技進步”。還能智能嗎?

但這是什麽呢?妳能做什麽?妳不能做什麽?現在迫切需要聰明的合同專家使用小白和文科生都能理解的語言。

就在最近,在現實世界的金融市場上,發生了幾件有趣的事情:俄羅斯債券違約,金屬市場的“鎳空事件”——那麽我們就簡單地做壹個案例分析,看看智能合約能否解決現實世界中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概要

1,365度全景“除魅”智能合約:它的“智能”在哪裏?是壹段代碼嗎?壹份合同?還是機器人?

2.是只能解決虛擬世界的問題,還是也可以用在現實世界?

3.俄羅斯債券違約:如果使用智能合約,結果會不同嗎?

4.如果將主權債券放在智能合約中,情況會有所不同嗎?智能合約能解決信用問題嗎?

5.鎳逼空事件與LME“硬分歧”:如果LME采用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結果會不同嗎?

6.區塊鏈中的“硬分叉”和現實世界中的“硬分叉”(取消交易)有什麽區別?

7.“投票”+“冷靜期”的設置能否避免“多數人暴政”?

文本草稿

快步02:48

“智能合約”這個詞似乎已經成為了壹種“模因”。是金融科技行業乃至更廣泛的科技、數字化相關行業都會聽到的概念——反正這四個字代表的是科技進步和智能化。

但仍然是壹個“聽起來很厲害,但不知道是什麽”或者“不知道在哪裏”的概念。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對它的了解很少。所以今天,請王瑋先生用壹種小白和文科生都能理解的語言來“解開”智能合同。

另外,就在最近,在現實世界的金融市場上,發生了幾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包括俄羅斯債券違約和鎳做空事件。今天,我們就以這兩件事為案例,看看智能合約能否解決現實世界中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

首先,請王瑋先生向您解釋:智能合約的“智能”在哪裏?

王瑋04:26

智能合約現在是區塊鏈、DeFi和未來web3領域最重要的核心。比特幣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說區塊鏈是“分布式賬本”;以太坊誕生以來,人們逐漸看到智能合約在web3.0乃至元宇宙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先說壹個發生在我身邊的小故事。我有壹個學姐,是大學計算機系的教授。去年,我問了壹個問題:我能理解區塊鏈,但我沒理解壹個問題——智能合約的“智能”在哪裏?

她壹定是把“智能合同”理解為詢問的“智能代碼”。因為她是搞技術的,肯定要和其他代碼比。默認情況下,“智能合約”在被稱為“智能合約”之前,應該比其他代碼更“智能”。

我的回答是:不要拿它和計算機代碼比,而是和現實世界中的“契約”比——它是智能的“契約”,不是智能的“代碼”,所以很好理解。拿它和代碼比,有點侮辱“智能”這個詞。但與日常經濟活動中簽訂的合同相比,邏輯更為恰當。

相比合同,它的智能在哪裏?

我們日常的合同有幾個特點:第壹,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簽字;第二,它有合同條款,什麽條件下執行,什麽情況下做什麽;三是有合同標的,合同規定提供什麽商品或服務,支付多少;第四,合同大概有編號,有標識記錄是哪份合同,哪年哪月哪日簽的,誰跟誰簽的,等等;第五,要有管理工具,每個簽字人各持壹份,防止壹方更改條款。這五個特征基本代表了日常合同執行的最基本條件。

從這個角度來看,智能合約很容易理解。

比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約:第壹,它的代碼和存儲的數據實際上相當於合同條款滿足什麽條件,如何自動執行——智能合約的這個特性大家可能都知道。第二,也可以讓“簽字人各持壹份”的事情在鏈條上實現。當兩個簽名者都可以訪問區塊鏈時,他們實際上可以看到合同的副本,並且副本不是他們可以掌握或篡改的東西,而是存儲在鏈中。

這很有意思:中本聰發明了區塊鏈來防止純數字資產“雙花”比特幣。於是,在智能合約時代,以太坊突然賦予了它“幫助合約各方存儲無數份,並確保不會被篡改”的神奇能力。區塊鏈是壹種全球分布式存儲,它使世界上任何數量的人都能簽署和執行壹份合同,而沒有被篡改的危險——這是傳統領域無法做到的。因為技術的限制,妳不可能讓任何數量的人同時簽約。

再次,智能合約的每壹段代碼都有對應的“地址”,執行這段代碼的入口可以理解為合約號和唯壹標識。

第四,智能合約本身也可以有“其他財產”。我們日常的合同只是壹張紙,壹個附屬品,財產還在人的控制之下——即使合同規定了鎳的交割,紙又怎麽能控制鎳的運動呢?智能合約本身可以控制財產。壹個合同必須有壹個“標的物”,有金錢和貨物。這個標的物可以被智能合約控制,相當於被它“擁有”。在這種情況下,保證了所謂的“自動執行”,擁有資產的完全執行權。

快步11:30

相當於司法執法壹體化。

王瑋11:33

沒錯。於是有了簽字人,有了無數可靠的備份,有了自動執行能力,有了可以找到的地址和入口,有了對合同標的物的控制權——從這個角度來說,確實比普通合同“智能”得多。

快步12:04

其實我特別理解王小姐和王姐的想法。畢竟都是理科生,妳可能從代碼的角度自然理解。但作為壹個非技術出身的普通人,我沒有這個理解障礙。

壹看到“智能合約”這個詞,沒有代碼背景的人自然會把它當成壹個合約,壹個不需要任何人執行的“智能合約”。在現實世界中,比如我和老板簽了合同,但是他每個月都不把錢打到我的賬戶上,我也沒辦法。

此外,智能合約建立在區塊鏈之上,這意味著我不必知道與我簽署合約的人。我們之前沒有做過生意,也沒有建立任何信任關系。事實上,我們可以簽署——因為區塊鏈保證“壹個人”,不可更改。這有點像SWIFT——我們討論過——它實現了“信息”和“賬戶”的壹體化;智能合同是合同的“內容”和“執行”的結合。壹旦成立,我就不用太擔心執行的問題了。智能合約會自動給我發工資,我就不用信任老板了。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有點難以捉摸。如果它的執行是自動的,出了問題怎麽辦?我們在訂立傳統合同時,會在後續的開發過程中修改條款,或者特殊情況導致合同無法按照訂立時的條款執行——如果出了問題,智能合同會不管不顧地執行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大家在“簽”智能合約,按下開始鍵的時候,可能就要重新思考了——只要按了,後面就沒有更改的余地了,對吧?

王瑋15:00

先說第壹個問題:智能合約最大的價值在於,世界上互不認識或者從未有過任何合作關系的人,都可以立即簽署並執行這個合約,並得到結果——這很符合區塊鏈的特點。

很久以前,當我們介紹區塊鏈時,我們會強調它的壹個特點——它可以讓世界上沒有合作關系的人開始轉賬交易。中本聰防止“雙花”的發明就是為了實現——雖然我們不認識,但是我會給妳轉賬,妳知道這個轉賬壹定是真的,沒有任何問題。智能合約繼承了這個特性,合約不能執行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對方或者妳作弊。

但如果是這樣,合同肯定會執行,也就是說肯定不會變。那我怎麽敢隨便簽呢?

這壹點取決於技術角度——智能合約是可以“改變”的。從技術角度來說,“改”和壹個軟件系統的升級沒有太大區別。

如果壹定要更改某壹條款,就意味著原合同無效,重新簽訂新的合同。智能合約也是壹樣,相當於升級代碼。現在是1.0版本。過兩天我就來版本1.1,更換版本1.0——我們從現在開始實施版本1.1——這個沒問題。但是問題又來了。誰有權利做這件事?如果合同雙方都有權變更合同,那就毫無意義,完全不可能。

智能合約其實相當於壹個“市場”,由第三方創建合約,然後大家分成甲、乙、丙三方,簽訂並執行合約。

我敢簽這份合同,是因為我作為甲方,相信乙方、丙方、丁方不能更改這份合同,必須執行。第三方是合同發布者和創建者,它有權升級合同代碼。這樣的機制有點像建立壹個“商店”,買賣雙方簽訂合同,做生意,但不能改變商店的規則——只有商店的建造者有權改變。這也是壹種必然。

這種必要性會帶來什麽問題嗎?

肯定有壹個。比如第三方有“內盜”的危險。如果他發現更改合同對自己有利,也可以篡改合同,造成簽約人的損失。即使他想提高合同的執行效率或者改進條款,但不是出於私利,大家都同意嗎?

我們經常舉的例子有:“借貸”智能合約可以指定壹個利率算法,比如年化5%;如果調整為30%的年化利率——表面上看,利率是借貸雙方付出的成本,與規則制定者的利益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妳不能因為妳是中立方就改變規則,所以妳需要給買賣雙方壹個“緩沖期”或者“冷靜期”,或者壹個投票機制,讓參與者做出同樣的決定。如果它被接受和投票,規則可以被修改。

如果參與者不接受,妳還想改,那妳給我壹個冷靜期,我退出。所以最後整個邏輯還是完整的,還是要引入第三方制約機制。我覺得這和現有金融市場的壹些規則差不多。

快步20:42

這就是為什麽需要專家來解讀的原因。如果只看這四個字,會覺得是冷冰冰的自動代碼;但這背後其實有壹系列的規則,而這些規則大部分是可以映射到現實世界的。比如剛才的例子,就很像壹個“仲裁機制”。

既然這樣,我們就找幾個現實世界的案例,分析壹下現實世界出了問題的情況,放到智能合約上。結果會不壹樣嗎?

我找了兩個:壹個是俄羅斯違約,壹個是鎳空頭。

先說俄羅斯。事實上,俄羅斯是壹個經常違約的國家,主權債務違約頻繁:1918沙皇帝國債券違約,1998俄羅斯布雷迪債券差點違約,最近的俄烏戰爭使其進入了又壹個危險的違約期。

16年3月,俄羅斯為兩筆美元債務支付了超過65438+億美元的利息;付息前壹周,大家就開始擔心了,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已經開戰了,現在還能還嗎?如果用什麽貨幣付款?妳使用盧布嗎?它已經貶值了20%。

結果沒有違約,危機暫時解除。3月18,俄羅斯財政部還了。雖然晚了壹天,但還是在30天的寬限期內。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4月份,本金償還額超過20億美元。所以到現在為止,會不會違約還是壹個巨大的問號。

通常,壹個國家不願意對其主權債務違約。主要是如果違約,市場會以某種方式懲罰妳,比如失去信用,被評級機構降級為垃圾債,讓投資者長期不願意碰它,所以妳很難在市場上找到錢。

但壹個國家違約的可能性太多了。在上個世紀,大量發行主權債券為戰爭融資。壹旦戰爭爆發,肯定是違約——因為所有的錢都要用於戰爭。俄羅斯現在就是這樣,而且更難——無論是被動制裁還是主動制裁,投資者顯然都不願意去碰。俄羅斯基本與世界隔絕,不能再失去信用,因為它幾乎沒有信用;外匯儲備被凍結,就算想還,上哪找美元和硬通貨?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違約”這個詞是什麽意思呢?

在現實世界中,作為政府的債權人,妳要凍結或強制出售壹個國家的資產,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壹場信心和耐心的比賽。如果妳有能力在足夠長的時間內騷擾這個國家的政府,妳會年復壹年地追究下去,就像保羅·辛格為了討債,幹脆搶了阿根廷的船。俄羅斯,壹個戰鬥的民族,是不同的。歷史經驗表明,即使是最堅定的債權人,俄羅斯人也有足夠的能力超越他們,用死老鼠不感冒的心態封殺壹切討債。

這次還有壹個有趣的事情:這種主權債務中有壹個條款叫做“同等待遇”(paripassu)——即“平等對待”原則。這是壹個古老的條款,在壹個多世紀以前的債務合同中使用。它要求債務人平等對待所有債權人,不厚此薄彼,只要與其中任何壹個債權人談判,就給予所有其他債權人同等的還款待遇。

自從保羅·辛格利用這壹條款成功向阿根廷政府討債後,大多數國家在發行主權債務時都刪除了這壹條款——以防止這些“釘子戶”在討債時再次利用這壹條款。

但俄羅斯的債務沒有被刪除——要麽是戰鬥民族太囂張,覺得永遠不會被起訴;還是算了吧。然而,條款中的“未來償還”壹詞神奇地消失了——是有意的,也許是筆誤。反正結果變成了:發行時會遵守“壹視同仁”的原則,所有債權人都是壹樣的,但不代表“未來”還是壹樣的。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債券市場是壹個“復制&;在“粘貼”交易中,很少有人真正看完幾百頁的條款——但魔鬼就在這裏,人為的“調整”和“違約”的空間太大了。

如果債券是基於智能合約發行的,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嗎?

王瑋28:09

這個案例特別有意思。最初,我還有點擔心,因為區塊鏈或智能合約實際上是最不適合解決債務問題的。不過聽了很多俄羅斯債務的細節,有壹個解決的好地方。

首先,“債”是典型的“貸”過程。本質上,我把金融分為“信貸過程”和“計算過程”。區塊鏈、智能合約、DeFi等。實際上解決的是“計算過程”的部分,而“債務”是典型的“信用過程”。

事實上,“債券違約”是智能合約最不需要解決的事情。換句話說,智能合約和區塊鏈科技對“債券違約”是最無能為力的——因為違約是壹個信用喪失的過程。即使用智能合約來寫債務合約,但是債務償還的過程涉及到還款主體,妳需要把資產放到智能合約裏面去執行;不放進去,就不能執行。

這又回到了最關鍵的壹點:智能合約能夠保證自動執行的前提是合約本身對標的物具有“控制權”。但如果我未來要還的錢——本金甚至利息——都要放在智能合約裏,由它支配,那我現在為什麽還要“借”這筆錢?妳必須把壹些興趣倒過來。

在DeFi領域,我們也看到許多項目和企業家試圖用智能合約解決債務市場問題或創造信貸產品。其實沒有問題,因為智能合約背後可以有壹套其他的保障機制,比如投票等等;最終將“信用”部分轉化為其他擔保機制還是有可能的。

信用的“執行部分”不能轉化為代碼層面的安全機制,但不代表智能合約不能改善債務市場。

以俄債為例,它在“平等待遇”條款中去掉了“未來”二字,這是它的權利,沒有辦法控制;買債券的人是在不小心,沒有註意到變化的時候買的——這其實可以在智能合約的層面上得到改善。

首先,智能合約寫的是代碼規則,自然有“平等對待”的條款,因為代碼是每個人都可以執行的。只要有地址,代碼固化在裏面,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執行,所以默認會“壹視同仁”。如果妳不想被“平等對待”,妳得做很多花樣。

關於“債券市場是基於模板的,復制& amp;paste ' s Market”——讓我想起了過去幾年DeFi智能合約領域的很多“微創新”,也是把壹些智能合約的代碼全部抄下來,然後改成兩三個字。

但是妳會發現,在這種情況下,智能合約是有價值的。為什麽?

因為智能合約是準確的代碼。審計機構很容易發現這些變化。幾行代碼的不同就意味著結果不同,可以準確推導判斷。在傳統市場中,由於自然語言不精確,即使允許律師嘗試,我們也不知道這些變化背後是否還隱含著其他意義。或者導致任何意想不到的後果。

智能合同的審計機構是整個生態中非常重要的壹方。這些機構通常是聰明的合同開發者或白帽黑客。他們的角色非常類似於現實世界中的律師事務所,他們負責審查合同和合同代碼。

所以總結壹下:智能合約雖然不能解決債務的所有問題,但是在債務執行和條款分析方面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快步35:47

因此,現在我認為,把俄羅斯的情況,甚至整個主權債務放在智能合約上,可能是不現實的。因為對於原本打算“不執行”的壹方,可能根本不會簽字。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案例: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鎳逼倉事件。

壹個籠統的回答:婦女節那天,市場上演了壹個歷史性的事件,我們見證了LME市場史詩般的短暫擠壓。鎳的價格創下歷史上最極端的價格波動,3月7日暴漲76%,達到每噸5萬多美元;然後第二天就突破了65438+萬美元壹噸的關口。

這是壹個明顯的空白。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商青山公司在俄烏戰爭前被迫走錯了方向。65,438+0.5萬噸鎳空頭頭寸,其中5萬噸為摩根大通的場外頭寸;也就是說,此時此刻,青山已經欠JP約6543.8+0億美元的保證金。

其實關於場外交易還是有討論空間的。如果出現極端情況,各方首先會在場外市場協商解決方案。這次爆炸後,青山在經濟上向交易所繳納了保證金,否則清算會出現巨大問題。談判的結果是先保留空頭頭寸,隨後LME“創造歷史”,取消交易並停止鎳交易至3月中旬。

從那壹刻起,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看,LME的“信用”和“中立”出現了壹個巨大的問號——突然暫停交易影響了數千筆交易,市場的其他參與者遭受了巨大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智能合約可能在哪裏發揮壹些作用?

王瑋42:10

其實剛才在介紹智能合約的時候,我們也提到了可以“幹預”智能合約,但並不是真的100%不可改變。

從這個角度來看,LME的這次幹預也可以看作是壹種“幹預”。但這裏存在壹些問題:第壹,智能合約的“介入”必須由“授權人”升級;或者直接修改智能合約中的參數。這不同於“回滾”或“取消”事務的集中式系統。

智能合約的幹預,無論是代碼升級還是參數調整,都只能是“向後幹預”,改變未來的規則,而不能回到過去的某個階段——區塊鏈不支持這種幹預。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反向幹預”完全不能發生。舉個例子,妳們可能都聽說過道對以太坊的攻擊,為此以太坊出現了“硬分叉”——這確實是壹次“回滾”,在以太坊的歷史上發生過壹次。但是,這種“回滾”的結果是同時產生了ETC和ETH鏈。

所以在“計算”的體系下,即使妳想“回滾”,也不是100%,因為還有人可以選擇執行那些沒有被妳“回滾”的契約。

但這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另壹個平行世界的人是不可能選擇繼續交易那些已經被強行清空的訂單的,因為只有壹個交易所,而回滾就是回滾,兩個交易所是不會硬分叉的。

現實世界無法分叉,也無法分叉成兩座青山,兩個俄羅斯,壹噸鎳變成兩噸——兩個平行世界各壹噸。這是由物理世界決定的。因此,智能合約和區塊鏈系統只能對“純數字資產”具有所謂的“保證執行”能力。

LME的“停止交易”和“取消交易”在智能合約領域能做到嗎?

客觀來說也可以。壹般有兩種手段:第壹種是投票。相當於LME股東集體投票,投票結果決定是否允許回滾,投票不通過不能更改。這也是為什麽現在的加密領域會實行“代幣經濟學”制度,這是壹種類似於股權的模式。投票結果可以綁定到智能合約並自動執行。

第二,投票是什麽意思?數字世界的投票是壹個“剛性”的結果——51%的人同意改變它,但這不會導致“多數人的暴政”嗎?49%的人不同意只能接受?投票解決不了問題怎麽辦?

答案是設定壹個“冷卻期”或“過渡期”——幾天或幾小時。即使表決通過,也只能在冷靜期後實施。如果不想玩,這段時間退出系統就行了。改變規則沒有問題,但是給我離開的自由——這是最基本的自由。

LME的做法是典型的“集權”制度的弊端——即使我們想改變規則,我們能讓每個人先投票嗎?那些受規則影響的人至少應該有機會發言。第二,即使投票通過,也需要壹段時間來改變。

如果通過智能合約實現,遵守剛才的治理規則,那麽它的信用度肯定會更高。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智能合約在維護公平高效、信任度更高的市場規則方面將大有用武之地。

Trot 50:51

是的,虛擬世界中的壹些機制也可以用在現實世界中。但這些投票、冷靜期等規則的實用性如何?

比如多數人的暴政。如果大家突然意識到“多數人暴政”的可能性,比如我討厭富人,反正我們都是市場上的韭菜。我們按號碼中獎,壹起投票,把大額賬戶裏的錢全部轉到我們的賬戶裏。如果按照投票結果自動執行,不就相當於“合理搶劫”了嗎?

但如果設置壹個冷靜期,15天後正式實施搶劫,大家族肯定會離開,迫不及待被搶。但是所有的大家族都離開了。15天後我去搶誰?整個遊戲沒有意義?

王瑋52:17

這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壹個核心概念——也就是說,妳的行為應該是經濟合理的。

小三這樣做,損人不利己。不僅沒有拿到錢,唯壹的結果就是毀掉了這個平臺的價值和信用。在這種情況下,妳會發現小三並沒有那麽傻,他們知道投他的票沒有意義。

這可以追溯到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妳可以用51%的計算能力去攻擊,把比特幣全部拿在自己手裏,但是比特幣會是零——妳買的那些機器的成本回不來了。這對妳有什麽好處?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模式”是區塊鏈領域的核心“模因”。我們所維護的這種經濟模式的合理性使得這種攻擊變得毫無意義和不合理。

Trot 54:11

我現在覺得,其實任何規則和機制雖然看起來都是補救措施,但其實它們發揮最大作用的時候是在事情發生之前。

在遊戲的影響下,每個人的行為都會自動找到最理性的和“遵守規則可以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結果。也就是說,事先的良好設計會導致壹個理性的結果。

王瑋55:13

智能合約和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其實是“維護規則的有效性”。更適合平臺經濟,或者說雙邊市場的邏輯。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創造者是規則的制定者和維護者,他們自己不壹定是參與者。參與者都是世界上互不相識的人,都參與到遊戲中。

如果兩個人互相認識,簽了合同,交換了合同文本,並且願意保證以後的執行——那麽在這種場景下,智能合同沒有太大意義。

快步56:55

我完全同意。妳可能有各種方式升級通關,但是遊戲規則的整個框架都可以通過智能合約來完善。

—結束—

播客“藝術和科學中的兩朵花”

  • 上一篇:什麽是神跡和占蔔?
  • 下一篇:出入境轉基因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