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智能豬博弈論與納什均衡

智能豬博弈論與納什均衡

博弈論

介紹

在博弈論經濟學中,“聰明豬博弈”是納什均衡的壹個著名例子。假設豬圈裏有壹頭大豬和壹頭小豬。豬圈的壹端設有豬槽,另壹端設有控制豬食供應的按鈕。按下按鈕,65,438+00單位豬食將進入槽中,但誰按下按鈕,誰先支付2單位的成本。如果大豬先到達低谷,大豬與食物的收益比為9: 65,438+0。同時收益比為7∶3;仔豬先到低谷,收益比6∶4。那麽,在兩頭豬都是明智的前提下,最後的結果是小豬選擇等待。

事實上,豬選擇等待,讓大豬按下控制按鈕,但他選擇“乘船”(或搭便車)的原因很簡單:如果大豬選擇行動,豬也行動,豬可以獲得1單位的凈收益(吃3單位食物需要花費2單位,凈收益的計算方法下同),而如果豬等待,可以獲得4單位的凈收益。在大豬選擇等待的前提下,如果小豬行動,小豬的收益將無法覆蓋成本,凈收益為-1單位。如果小豬也選擇等待,小豬的收益為零,成本為零。總之,等待勝於行動。用博弈論中的報酬矩陣可以更清晰地刻畫小豬的選擇:

從矩陣中可以看出,當大豬選擇行動時,如果小豬行動,其收益為1,而如果小豬等待,其收益為4,所以小豬選擇等待;當大豬選擇等待時,如果小豬行動,其收益為-1,而如果小豬等待,其收益為0,所以小豬也選擇等待。綜合來看,無論大豬選擇行動還是等待,小豬的選擇都會是等待,即等待是小豬的優勢策略。

在小企業管理中,學會如何“搭便車”,是壹個精明的職業經理人最基本的素質。在某些時候,等待,讓其他大企業先開拓市場,是明智的選擇。這個時候,不做也可以做點什麽!

聰明的管理者善於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為自己服務。“搭便車”其實是職業經理人面對每壹筆開銷的另壹種選擇。關註和研究它可以為企業節省很多不必要的開支,從而使企業的管理和發展上壹個新臺階。這種現象在經濟生活中很常見,但小企業的管理者很少熟悉。

遊戲與制度:智能豬遊戲的啟示

在這個例子中,對於豬來說,無論大豬踩不踩踏板,不踩總比踩好。另壹方面,大豬知道小豬不會蹬,但蹬總比不蹬好,只好自己動手。這個案子讓我們不得不思考-

遊戲和系統

“智能豬遊戲”的故事激勵著競爭中的弱者(豬)等待最佳策略。在遊戲中,每壹方都要盡力攻擊對方,保護自己,最終取得勝利;但同時對方也是和妳壹樣的理性人。他會這麽做嗎?這個時候,妳需要更好的智慧。遊戲其實就是鬥智鬥勇。博弈論作為壹門科學,是研究不同學科之間相互作用的壹門學問。或者準確地說,博弈論是研究決策者的行為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所以有人稱之為“博弈論”。

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如何理解博弈論,如何運用博弈論的原理來指導企業的有效管理,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在價格和產量決策、經濟合作和經貿談判、新技術或新產品的引進和開發、參與招標和拍賣、處理勞動關系、與政府的關系和合作等許多方面,博弈論都是企業經營者非常有效的決策工具,或者至少是壹種科學的決策思想。

還有壹個經典案例,就是英國政府把流放到澳大利亞的囚犯交給來往於澳大利亞之間的商船,往往因為商船船主或水手虐待囚犯,導致大量流亡者在途中死亡(葬身大海)。後來,大英帝國稍微改變了運送囚犯的方法(制度)。流亡者仍然由來往於澳大利亞的商船運送,但運送囚犯的費用直到囚犯被送到澳大利亞才由政府支付給商船。這麽小的“變化”,幾乎不會有犯人中途死亡。

關於這個問題,現任招商局局長秦曉先生最近做客央視《對話》節目時也談了壹些看法。他認為,商業領袖應該制定遊戲規則,而不僅僅是裁判。他認為制度應該比個人的權威和魅力更重要。小平同誌曾經說過,好的制度可以約束壞人;壞的制度會讓好人變壞。回顧歷史,我們總是談論如果獲得諾貝爾獎學金會是什麽樣子,愛迪生發明了什麽,但很少有人談論保險制度和專利制度對社會進步的貢獻。結果,它提出了另壹個新問題——

制度和文化

在企業文化研究中,人們對“文化與制度”的理解往往陷入壹個誤區:要麽對立,要麽混淆,分不清它們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人把企業文化概括為三個層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這種廣義定義的企業文化無疑包括制度,即制度也是壹種文化。但是如果從壹個狹隘的角度來研究企業。

行業文化和制度只是文化的壹個載體。制度和文化屬於兩個不同的管理層次,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文化管理高於制度管理。制度更強調外部的監督和控制,這是企業倡導的“文化底線”,即員工必須做的事情;而文化則更強調價值觀、理想、信念和道德力量,強調內在的自覺和自律,是壹種“較高的文化境界”。

制度和文化是互動的。當壹個管理者認為某種文化需要提倡時,他可能會通過培養典型的形式或通過開展活動來推廣和傳播。但制度是將所倡導的新文化滲透到管理過程中,並轉化為人們自覺行動的最佳載體之壹。文化的好壞或者主流文化的認同程度決定了制度的成本。當企業倡導的優秀文化與主流文化高度認同時,企業的制度成本低;當企業所倡導的文化適應性差,對主流文化的認同度低時,企業的制度成本就高。因為制度是外在的約束,在制度文化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員工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可能會“偏離”或者不按要求去做,成本自然很高;當制度文化形成後,人們自覺從事工作,制度成本就會大大降低,特別是當制度之外的文化形成後,制度成本會更低。企業制度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礎和載體,它對企業精神文化有負面作用。某種企業機制的建立,影響著人們對新價值觀的選擇,成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礎。企業文化總是沿著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精神文化的軌跡發展、豐富和完善。企業的制度文化也是企業行為文化實施的保障。如何構建與企業員工生產、學習、娛樂、生活直接相關的行為文化,企業的經營作風是否動感嚴謹,精神面貌是否昂揚,人際關系是否和諧,員工的文明程度是否提高,都關系到制度文化的保障功能。因此,優秀企業文化的管理體系必須是科學、完善、實用的管理方法的體現。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認為,壹個企業的管理是否完善,應該以它有多少制度來衡量。規章制度越多,企業管理越完善,就越有發展潛力。甚至有人認為企業管理

最好不要有管理藝術,只要企業管理制度完善,企業就會杜絕壹切可能的錯誤,這是企業管理所追求的境界2。系統真的能解決壹切嗎?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美國資本市場作為世界上最規範、最有效率的市場之壹,壹直被視為其他市場的學習對象。然而,近年來壹系列醜聞頻頻曝光,包括安然事件、世界通信以及華爾街中介的欺詐行為,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企業制度,強大的監管機制,完善的法治體系。系統為什麽會失敗?這個時候,我們要研究——

法治和文化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創造價值的主體,在活動中需要博弈和規則。依法治企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歷史上最早的市場經濟確實是完全自由的經濟,政府只是充當市場的“守夜人”。然而,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歷了“自由競爭”的艱辛之後,深感缺乏法治的經濟是“自由的”,但付出的代價太大,於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經濟法治,以期借助法治的力量來引導、規範和制約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作為壹種制度方式,法律的存在價值在於幹預社會,調節內部關系。但正因為這樣壹門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學科,法學吸收了大量觀察世界的研究方法,並以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反哺給其他學科。從學科的研究成果來看,無論是法學還是經濟學,其核心主題都是制度。因為社會科學的問題無非是如何規範描述社會如何存在和運行的經驗理論的理論,而兩者的結合就有了各種所謂的“改造世界”的政策主張和制度建設。這樣,市場博弈就成了法律和經濟的最佳結合。壹個法律規則會衍生出壹套遊戲規則,簽訂合同就意味著進入了壹個遊戲。

但誰都知道,沒有壹種法律制度能包治百病。只有正確理解法律制度的內涵,才能不陷入制度的陷阱。同樣,企業管理規章制度作為正式制度之壹,是要用“他”的

法律”來規範員工的行為,它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壹種主導性的制度。但是,企業只有規章制度是不夠的。正式制度之外的管理漏洞有缺口,需要另壹個制度來配合,那就是企業文化。根據新制度經濟學,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指人們有意識地創造的壹系列政策和規定,包括政治和經濟制度以及由這些規則組成的等級結構。具體到企業是指企業的產權制度、治理結構、組織結構和規章制度。非正式制度是指人們在長期交往中形成並代代相傳的壹部分文化。對於企業來說,主要是指企業文化。如果說企業管理制度是讓想犯罪的人沒有機會犯罪,那麽企業文化就是讓有機會犯罪的人不願意犯罪!我們強調依法治企沒有錯,因為我們的企業還帶有很多人治的色彩,還沒有與真正的市場經濟接軌。但強調的是,如果過分依賴,就意味著有了法律和制度,什麽都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恐怕有失偏頗。毫無疑問,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本”思想在企業管理中成功應用的最新成果。這裏強調企業管理要把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換句話說就是在抓法治的同時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同時,通過企業文化建設,進壹步實現企業法治化。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企業家的文化。但是,企業中的黨組織和工作機關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實施者,不能只在理論層面上談文化建設。如果能把制度建設和法治建設作為工作的抓手,不斷加大企業文化建設的力度,這不僅能使企業文化建設起到“吹糠見米”的作用,也能使企業文化建設有壹個堅實可靠的保障。

納什均衡

木版

納什均衡(Nash equilipium),又稱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中的壹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johnf nash)命名。

目錄【隱藏】納什均衡名稱來源及簡介:納什均衡定義:納什均衡經典案例:納什均衡在囚徒困境中的重要影響

納什傳記:普林斯頓的幽靈

納什均衡的由來及簡介;

約翰·納什(Johnf nash)於65438年至0948年作為壹名年輕的數學博士生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他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他的博士論文《非合作博弈》(1950)中找到。這篇博士論文引出了N人博弈的均衡點(19

50)以及發表《非合作博弈》(1951)兩篇論文。納什在上面的論文中介紹了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區別。他對非合作博弈最重要的貢獻是明確了壹個包含任意人數和任意偏好的壹般解概念,即不局限於兩人零和博弈。這個解的概念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定義:

假設有n個參與博弈的人,給定其他人的策略,每個人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個體最優策略可能依賴也可能不依賴於其他人的策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有玩家的策略構成壹個策略剖面。納什均衡指的就是這個

戰略組合,由所有參與者的最優戰略組成。也就是給定別人的策略,沒有人有足夠的理由打破這個均衡。納什均衡,本質上是壹種非合作博弈狀態。

納什均衡的經典案例:囚徒困境

(1950,數學家塔克是斯坦福大學的客座教授。在給壹些心理學家做演講時,他講了兩個囚犯的故事。)

假設甲、乙兩個小偷共同作案,私自入室,被警察抓住。警察把這兩個人放在兩個不同的房間裏審訊。對於每壹個嫌疑人,警方給出的政策是,如果壹個嫌疑人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交出了贓物,證據確鑿,兩人都定罪。如果另壹名嫌疑人也供認不諱,他們各被判處8年徒刑;如果另壹個犯罪嫌疑人在沒有坦白的情況下否認,會以妨礙公務罪(因為有證據證明他有罪)再判兩年有期徒刑,坦白者減刑八年後立即釋放。如果兩人都否認,警方因證據不足不能判他們盜竊罪,但可以以非法侵入罪各判1年有期徒刑。表2.2顯示了這個博弈的收益矩陣。

表2.2囚徒困境博弈

關於案件,很明顯最佳策略是雙方都否認,結果大家都只判了1年。但是由於兩個人的隔絕,首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雙方都會懷疑對方為了保護自己會背叛自己,其次是亞當·斯密的理論,假設大家都是“理性經濟人”,會

從利己的目的出發選擇。這兩個人會有這樣壹個計算過程:如果他招供,我就否認,我要坐牢10年,招供最多也就8年;如果他否認,我可以被釋放,他要坐牢10年。考慮到以上情況,無論他是否坦白,我坦白都是劃算的。兩個人都會用這樣的腦子。最終,兩人都選擇了坦白,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

基於經濟學中理性代理人的前提,兩個囚犯在各自利益上的選擇是坦白,不坦白就放了,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就不會出現。就這樣,兩人都選擇了坦白的策略,被判了八年監禁。納什均衡首先挑戰了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根據斯密的理論,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人都是從利己的目的出發,最終整個社會達到利他的效果。但是,我們可以從納什均衡中得出壹個“看不見的手”原理的悖論:從利己目的出發,結果會是損人不利己,對自己無益。

納什均衡的重要影響

納什均衡理論奠定了現代主流博弈論和經濟理論的根本基礎。正如克雷普斯(1990)在《博弈論與經濟建模導論》中所說,“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裏,經濟學經歷了壹場方法論、語言和概念的溫和革命,非合作博弈論成為範式的中心...納什均衡的重要影響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1)改變了經濟學的體系和結構。非合作博弈論的概念、內容、模型和分析工具已經滲透到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經濟學學科的大部分學科中,改變了這些學科的內容和結構,成為這些學科的基本研究範式和理論分析工具,從而改變了原有經濟學理論體系各個分支的內涵。

(2)擴大經濟學研究經濟問題的範圍。原始經濟學缺乏對不確定因素、變化的環境因素以及經濟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建模的有效方法,因此無法解剖和分析微觀層面的經濟問題。納什均衡及相關模型分析方法,包括擴展博弈方法、逆向歸納法、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等概念方法,為經濟學家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工具。

(3)加強了經濟研究的深度。納什均衡理論不回避經濟個體之間的直接互動,也不滿足於經濟個體之間復雜經濟關系的簡單化。在分析問題時,不僅僅停留在宏觀層面,而是深入分析表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和規律,強調從微觀個體行為規律的角度發現問題的根源,從而更深入、更準確地理解和解釋經濟問題。

(4)形成了基於經典博弈的研究範式體系。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各種問題或經濟關系按照經典博弈的類型或特點進行分類,按照經典博弈相應的分析方法和模型進行研究,從而方便地將在壹個領域獲得的經驗移植到另壹個領域。

(5)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關系得到了擴大和加強。納什均衡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平凡,它幾乎無處不在。納什均衡理論不僅適用於人類的行為規律,也適用於人類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生存、運動和發展規律。納什均衡和博弈論的橋梁作用使得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聯系更加緊密,形成了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6)改變了經濟學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在進化博弈論方面頗有造詣的坎多利(1997),曾經對保羅·薩繆爾森的名言做了壹個幽默的引申,“妳甚至可以把壹只鸚鵡變成壹個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因為它只需要學會兩個詞,那就是‘供給’和‘需求’。”他說,“現在這只鸚鵡需要。

  • 上一篇:正式個人貸款合同模板
  • 下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