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路政的主要職責是什麽?

中國路政的主要職責是什麽?

第九章內務管理第十章附則編輯。第壹章總則第壹條為了加強公路管理,提高公路管理水平,保障公路完好、安全、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以下簡稱《公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的管理。本規定所稱路政管理,是指為維護公路管理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以下簡稱路產)的行政管理。第三條路政管理遵循“統壹管理、分級負責、依法行政”的原則。第四條交通部依照公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主管全國公路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依照公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路政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設立的公路管理機構,根據公路法的規定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的委托,負責公路管理的具體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立的路政管理機構的路政管理職責是: (壹)宣傳、貫徹路政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二)保護路產;(三)實施道路巡查;(四)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的管理;(五)維護公路養護作業現場的秩序;(六)參與公路工程的竣工驗收;(七)查處違反路政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各類案件;(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根據公路法的有關規定,國內外經濟組織轉讓或者建設的收費公路的路政管理,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的派出機構和人員負責。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損壞或者非法占用路產。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路產的義務,並有權舉報破壞、損壞路產和影響公路安全的行為。第二章路政許可第八條除公路防護、養護外,占用、利用或者挖掘公路、公路用地、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以及更新、砍伐公路用地上的樹木,應當依照公路法和本規定事先報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公路管理機構批準同意。第九條因修建鐵路、機場、電站、通信設施、水利工程等建設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線的,建設單位應當依照公路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事先向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設計圖紙。本條前款規定的申請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壹)主要理由;(2)位置(公路名稱、樁號、距公路邊坡外緣或公路界樁的距離);(3)安全措施;(4)建設工期;(五)修復、改建公路的措施或者賠償金額。第十條穿越、穿越公路,修建橋梁、渡槽或者架設、埋設管線等設施,在公路用地範圍內架設、埋設管線(桿)、電纜等設施,應當依照公路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事先向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設計圖紙。本條前款規定的申請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壹)主要理由;(2)位置(公路名稱、樁號、距公路邊坡外緣或公路界樁的距離);(3)安全措施;(4)建設工期;(五)修復、改建公路的措施或者賠償金額。第十壹條因搶險防汛需要在大中型公路橋梁、渡口周圍200米範圍內修築堤壩、壓縮或者拓寬河床的,應當依照公路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事先向交通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設計圖紙。本條前款規定的申請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壹)主要理由;(2)位置(公路名稱、樁號、距公路邊坡外緣或公路界樁的距離);(3)安全措施;(4)施工工期。第十二條鐵輪車、履帶車和其他可能損壞路面的機具需要在道路上行駛的,應當依照公路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事先向交通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提交申請書和車輛、機具的行駛證。本條前款規定的申請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壹)主要理由;(二)行駛路線和時間;(3)行駛過程中采取的保護措施;(4)賠償金額。第十三條超過公路、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汽車輪渡的限載、限高、限寬、限長標準的車輛確需在公路上行駛的,應當按照《公路法》第五十條和交通部制定的《超限運輸車輛在公路上行駛管理規定》辦理。第十四條在公路用地範圍內設置公路標誌以外的其他標誌,應當依照公路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事先向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提交申請書和設計圖紙。本條前款規定的申請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壹)主要理由;(二)標誌的內容;(三)標誌的顏色、輪廓尺寸和結構;(四)標誌的位置(公路名稱、樁號);(5)標誌的設置時間和保存期限。第十五條在公路上增設平面交叉道口,應當依照公路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事先向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提交申請書、設計圖或者平面布置圖。本條前款規定的申請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壹)主要理由;(2)位置(公路名稱、樁號);(3)建設工期;(4)安全措施。第十六條在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內埋設管道(桿)、電纜等設施,應當依照公路法第五十六條第壹款的規定,事先向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設計圖紙。本條前款規定的申請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壹)主要理由;(2)位置(公路名稱、樁號、距公路邊坡外緣或公路界樁的距離);(3)安全措施;(4)施工工期。第十七條更新、砍伐公路用地上的樹木,應當依照《公路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事先向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提出申請。本條前款規定的申請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壹)主要理由;(2)位置(公路名稱、樁號);(三)樹木的種類和數量;(4)安全措施;(5)時間;(6)補植措施。第十八條除省人民政府依照公路法第八條第二款對國道、省道的管理和監督職責作出決定外,公路經營許可的權限如下: (壹)國道、省道由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辦理;(二)屬於縣道的,由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立的公路管理機構辦理;(三)屬於鄉道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公路管理機構辦理。涉及有關部門職責的公路經營許可事項,應當經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批準或者同意,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其中,本規定第十壹條規定的事項,由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會同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處理。第十九條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公路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05日內作出決定。決定批準或者同意的,應當發給相應的許可證;作出不予許可或者不予批準決定的,應當書面告知並說明理由。第三章路政案件的管轄第二十條路政案件由案件發生地縣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管轄。第二十壹條對管轄有爭議的,報請上壹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立的公路管理機構指定管轄。下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認為其管轄的案件需要上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處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決定。上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立的公路管理機構認為必要時,可以直接處理下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立的公路管理機構管轄的案件。第二十二條向上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報告的案件,以及上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決定直接處理的案件, 案件發生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應當首先制止違法行為,做好現場保護工作,上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及時確定管轄範圍。 第四章行政處罰第二十三條有下列違法行為之壹的,依照公路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三萬元以下罰款: (壹)違反公路法第四十四條第壹款的規定,擅自占用、挖掘公路的;(二)違反公路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未經同意或者不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要求,修建跨越、穿越公路的橋梁、渡槽,或者架設、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的;(三)違反《公路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未經批準從事危及公路安全的作業的;(四)違反公路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鐵輪車、履帶車以及其他可能損壞路面的機具擅自在公路上超限行駛的;(五)違反《公路法》第五十條規定,車輛擅自使用汽車渡船或者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六)違反《公路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六條規定,損壞、移動、塗改公路附屬設施或者損壞、移動建築控制區內的標樁、界樁,可能危及公路安全的。第二十四條有下列違法行為之壹的,依照公路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罰款: (壹)違反公路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造成公路損壞、汙染或者影響公路暢通的;(二)違反《公路法》第五十壹條的規定,將高速公路作為測試機動車制動性能的測試場地的。第二十五條違反公路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造成公路損壞,未按規定報告的,依照公路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第二十六條違反公路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在公路用地範圍內設置公路標誌以外的標誌的,依照公路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拆除,可以處二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二十七條違反公路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未經批準在公路上設置平面交叉道口的,依照公路法第八十條的規定責令恢復原狀,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二十八條違反《公路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在公路建築控制區內擅自修建建築物、地面構築物或者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的,依照《公路法》第八十壹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拆除,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二十九條《公路法》第八章和本規定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依照《公路法》的有關規定實施。第三十條實施路政處罰的程序,按照《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執行。第五章公路的賠償與補償第三十壹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公路路產損害的,應當向公路管理機構賠償(補償)。第三十二條依照公路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經批準占用、利用、挖掘公路或者改變公路路線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公路原有技術標準予以修復、改建或者給予相應補償。第三十三條路產損害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賠償數額較小,當事人沒有爭議的,可以當場處理。當場辦理道路賠償(補償)案件時,應當制作並送達《道路賠償(補償)通知書》,收取道路賠償(補償)費,並出具收費憑證。第三十四條除本規定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可以當場辦理的道路賠償(補償)案件外,道路賠償(補償)案件應當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壹)立案;(二)調查取證;(三)聽取當事人或者聽證主持人的陳述和申辯;(四)制作並送達《公路賠償(補償)通知書》;(五)收取公路補償(賠償)費;(六)出具收費證明;(7)結案。調查取證應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並制作調查筆錄;需要現場檢查或者鑒定的,還應當制作現場檢查報告或者鑒定報告。第三十五條本規定對高速公路賠償(補償)案件的處理程序未作具體規定的事項,參照《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執行。辦理公路賠償(補償)案件涉及公路處罰的,可以壹並調查收集,分別處理。第三十六條當事人對公路賠(補)償通知書認定的事實和賠(補)償金額有疑問的,可以向公路管理機構申請復核。公路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公路補償(賠償)復核申請之日起15日內完成復核,並將復核結果書面通知當事人。本條規定不影響當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合法權利。第三十七條公路補償(賠償)費應當用於損壞公路的修復,不得挪作他用。第六章行政強制措施第三十八條車輛對公路造成重大損害,無法當場處置的,公路管理機構應當依照《公路法》第八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發出責令停車通知書,責令車輛在指定地點停車。調查處置結束後,應當立即放行車輛,相關費用由車輛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承擔。第三十九條違反公路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在公路用地範圍內設置公路標誌以外的標誌的,依法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照公路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強制拆除。第四十條違反公路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在公路建築控制區內修建建築物、地面構築物或者擅自埋設管(桿)、電纜等設施的,依法責令限期拆除,建築者、施工者逾期不拆除的,依照公路法第八十壹條的規定強制拆除。第四十壹條依法實施強制拆遷產生的相關費用,由設置人、建造人、施工人承擔。(壹)制作並送達道路執法措施告知書,告知當事人決定拆除違法標誌或者設施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拆除違法標誌或者設施的期限,不拆除違法標誌或者設施的法律後果,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二)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三)審查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依據;(四)經督促、警告,當事人逾期不拆除違法標誌或者設施的,制作並送達路政強制措施決定書;(五)實施道路強制措施;(六)制作道路強制措施記錄。實施強制拆遷涉及道路處罰的,可以壹並查處,分別收繳。第四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壹的,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壹)當事人拒不履行公路行政處罰決定的;(二)阻撓依法強制拆遷的。第四十四條《公路法》第八章和本規定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立的公路管理機構依照《公路法》的有關規定實施。編輯第七章監督檢查本款第四十五條交通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應當依法對有關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四十六條交通主管部門和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路政檢查,嚴肅查處各種侵占、損壞路產以及其他違反公路管理法律、法規和本規定的行為。第四十七條路政管理人員依法在高速公路、建築控制區、車輛停放場所、車輛停放單位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第四十八條公路養護人員應當制止破壞、損壞或者非法占用公路路產、影響公路安全的行為,並及時向公路管理機構報告,協助公路管理人員進行日常公路管理。第四十九條公路經營者、使用者及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接受公路管理人員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並為其提供便利。第五十條對公路造成重大損害的車輛,必須立即停車保護現場,並向公路管理機構報告。第五十壹條交通主管部門和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公路管理人員執法行為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其違法行為,並依法予以處理。編輯本款第八章人員和裝備第五十二條公路管理機構應當配備相應的專職公路管理人員,具體負責公路管理工作。第五十三條公路管理人員的配備標準,由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精幹高效”的原則,根據本地區公路的行政等級、技術等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綜合確定。第五十四條路政管理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壹)年齡在20周歲以上,但壹線路政執法人員的年齡不得超過45周歲;(二)身體健康;(3)大專及以上學歷;(四)持有符合交通部要求的在職培訓考試合格證書。第五十五條公路管理人員實行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由市(設區的市)級公路管理機構組織,報省公路管理機構批準。第五十六條路政管理人員執行公務時,必須按照規定著裝,佩戴標誌和證件。第五十七條路政管理人員必須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熟悉業務,廉潔奉公,文明服務,秉公執法。第五十八條交通主管部門和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公路管理隊伍建設,提高公路管理執法水平。第五十九條公路管理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六十條公路管理機構應當配備專用於路政管理的交通、通訊等必要設備。用於路政管理的交通、通信等設備不得用於非路政管理活動。第六十壹條路政管理專用車輛應當按照《公路法》第七十三條和交通部制定的《公路監督檢查專用車輛管理辦法》的規定,配備統壹標誌和警示燈。編輯本款第九章內務管理第六十二條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路政內務管理制度,加強各項內務管理工作。第六十三條路政內務管理制度如下: (壹)路政人員的工作職責;(2)路政人員行為規範;(三)路政管理人員執法考核和評議制度;(四)路政執法和辦案程序;(5)道路巡邏系統;(6)路政統計制度;(七)公路檔案管理制度;(八)其他內務管理制度。第六十四條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公開辦事制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編輯第十章本款附則第六十五條公路補償費(賠償費)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物價部門制定。第六十六條路政文書格式由交通部統壹制定。第六十七條本規定由交通部負責解釋。第六十八條本規定自2003年4月6日起施行。1990年9月24日交通部發布的《路政管理規定(試行)》同時廢止。
  • 上一篇:2022年自衛新規
  • 下一篇:如何寫好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範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