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簽署的條約清單

中國簽署的條約清單

列表:

1,中俄蒙協定(民國4年6月7日(1915),中俄,簽訂地:外蒙古,恰克圖)。

2.第四人民條約(第二十壹條)(中華民國4年5月25日(1915),中日兩國,簽訂地點:北京)。

3.滿洲裏邊界協議(1911年(宣彤三年)65438+2月20日,中俄,簽約地點:滿洲裏)。

4.中英續簽《藏印條約》(中英,1906(光緒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簽訂地點:北京)。

5.中日東三省會議約(1905(光緒三十壹年)65438+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6.辛醜條約(1901(光緒二十七年)九月七日,北京簽訂)。

7.《廣州灣租界條約》(或中法簽訂的《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光緒二十五年),11.06);簽約地點:廣州灣;中法)註:廣州灣即現在的廣東省湛江市。

8.預約ahava專篇(時間:1898(光緒二十四年)7月1;簽約地點:北京;中英)註:ahava即現在的山東威海。

9.香港地界發展專題文章(時間:1898(光緒二十四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和英國)

10,中俄土地租賃條約(1898)3月27日,在北京簽訂。1898年5月7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簽訂了大隊租賃土地續租條約)。

11,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光緒二十四年),3月6日,北京;中國和德國)

12,《中日通商航海條約》(1896(光緒二十二年),21年7月在北京簽訂)。

13,中俄陰謀(1896(光緒二十二年)六月三日,莫斯科)

14,《馬關條約》(1895(光緒二十壹年),馬關,日本)。

15,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光緒十六年)3月17,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改:1893 65438+2月5日大吉嶺)

16,中葡和解通商條約(1887(光緒十三年)65438+2月1,與葡萄牙,北京)

17,《中英煙臺條約》(1876(光緒二年)煙臺;中國和英國)

18,中日北京專文(1874(同治十三年)65438+10月31)

19,關於中俄西北邊界(1864(同治三年)65438+7十月,塔爾巴哈臺)

20.中德商貿條約(天津,1861(鹹豐十壹年)九月二日)

21,北京條約

a)中俄北京條約(1860(鹹豐十年)165438+10月14,北京)

b)中法北京條約(北京,1860(鹹豐十年)65438+10月25日)

c)中英北京條約(北京,1860(鹹豐十年)65438+10月24日)

22.天津條約

a)中法天津條約(天津,1858(鹹豐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b)《中英天津條約》(天津,1858(鹹豐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c)中美天津條約(天津,1858(鹹豐八年)六月)

d)中俄天津條約(天津,1858(鹹豐八年六月))

23.中俄愛昏條約(黑河,1858(鹹豐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24.上海英法美租界章程(上海,1854(鹹豐四年七月五日))

25.中俄塔爾巴哈臺貿易包機(1851年(鹹豐元年),八月六日,伊犁)

26.黃埔條約(1844(道光二十四年)65438+十月二十四日,與法國,黃埔)。

27.王霞條約(1844(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三日,與美國,王霞村)。

28.虎門條約(1843(道光二十三年)65438+十月八日,與英國,虎門)。

29.《南京條約》(1842(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英國南京)。

擴展數據:

條約內容:

壹、中俄西北勘界協議。

《中俄西北邊界劃分條約》又稱《塔城議定書》,是沙俄於1864+05438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強迫清政府占有中國西北(今稱外西北)領土。

《中俄西北勘界》共10條,主要內容如下:

1.重新劃定中俄西部邊界從薩賓達巴哈到郝漢,新界西部原本屬於中國的土地將移交給俄羅斯。

2、勘界後,新邊界線附近的居民,“地面分在哪裏,其人口就歸哪個國家管轄”。

3.在合同交換後240天結束時,兩國部長將共同“根據商定的邊界地址建立界牌敖包”,並起草國界記錄,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換。

4.在邊界確定後,位於俄羅斯壹側的中國境內的克倫人應在壹個月內遷移到中國壹側。巴克圖卡外有五個屬於塔爾巴哈臺的村莊,10年限遷。?

結果,俄國占領了中國西北巴爾喀什湖以東和以南、傑桑努爾(今傑桑坡)以北和以南44萬平方公裏的領土。這壹地區現在歸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所有,還有阿爾泰、圖瓦和俄羅斯。

第二,中英煙臺條約

《中英煙臺條約》又稱《雲南案條約》和《中英會議條款》,是清朝與英國於1876年(光緒二年)9月在煙臺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的簽訂結束了“雲南案”,但也賦予了英國侵略中國西南邊境的“條約權”。

《中英煙臺條約》,又稱《雲南案條約》,* * *分為三部分,16,並附有“單獨條款”。第壹部分主要內容如下:中國向英國繳納白銀20萬兩;

中國向英國派出代表,對雲南事件表示“遺憾”;雲南當局應與英國派出的官員協商制定滇緬貿易章程;

從1877開始,五年之內,英國派官員到雲南大理或其他合適的地方考察貿易情況;英國仍保留從印度向雲南派遣人員的權利。

第二部分實際上涉及中外司法案件的處理和官方交流。主要內容有:總理衙門要“向各國駐京公使發出照會”,請他們同意衙門關於通商口岸中外聯審案件的統壹章程;

“凡在大陸各省或通商口岸發生涉及英國人生命財產的案件”,英國公使可派員“旁聽審判”,“旁聽者如認為未處理妥當,可逐條仔細辯論”;

在中外談判的情況下,被告的國籍,也就是該國的官員,將由被告所在國的官員根據本國法律進行審判。這些條款擴大了英國在中國的治外法權。

第三部分為“通商事務”,主要內容有:開放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商船在沿江的大同、安慶、湖口、沙市停靠卸貨;

每個租界都沒有外國貨;尚未劃定新老通商口岸租界的,應當“劃界”。此外,《另議專文》規定,英國可以從北京經甘肅、青海或四川,或從印度派出勘探隊到西藏。

第三,《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光緒二十壹年四月1895和六月17在日本下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馬關條約》或《日清和約》。

《馬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是李鴻章和李,日方全權代表是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因三重幹涉未能成功)、臺灣省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並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開放了沙市、重慶、蘇州和杭州為通商口岸,並允許日本人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

《馬關條約》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刺激了它的侵略野心。同時,條約也使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條約滿足了帝國主義列強向中國輸出資本的需要,然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第四,中俄密約

1896年6月3日(光緒22年4月22日),俄國利用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借口“* * *保衛”日本。

清政府被誘導派出特使李鴻章與俄國外長羅巴諾夫、財政部長維克托在莫斯科簽訂《抗敵互助條約》。也被稱為防禦聯盟條約。壹般稱為中俄密約。

1896年6月3日,中俄雙方代表在莫斯科舉行《中俄秘密條約》(官方稱《對敵互助條約》或《防禦同盟條約》)簽字儀式。該條約***6,主要內容是:

1.如果日本入侵俄羅斯遠東地區或中國和朝鮮的土地,中國和俄羅斯應該在陸海軍、武器和食品方面互相幫助。戰爭期間,中國所有港口都對俄羅斯軍艦開放。

2.中國允許中俄道生銀行修建壹條從黑龍江、吉林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鐵路,俄羅斯有權在戰時和平時使用這條鐵路運送軍隊、糧食和軍械。

《中俄密約》是清政府在俄國不正當手段下簽訂的不折不扣的強盜條約。它的簽訂使俄國不發壹槍壹彈就把中國東北地區變成了俄國的勢力範圍。

這對俄國進壹步將侵略範圍擴大到華北和長江流域,進壹步對清政府施加影響,爭奪遠東霸權,具有重要意義。

動詞 (verb的縮寫)“中俄條約”

《中俄條約》又稱《中俄租地條約》、《中俄條約》,是清朝與沙俄於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主要內容有:

1,大連旅順及其附近租給俄羅斯25年。期限屆滿,可以“協商限制”。俄國在租借地享有完全的地方統治權和水軍調度權,清政府無權駐軍。

2.在租借地的北面,劃出壹塊“空地”(幾乎包括整個遼東半島),未經俄軍許可,不準俄軍進入。

3.中國同意俄羅斯修建從中東鐵路到旅順和大連的支線。“這條支線經過地方,(中國)不會把鐵路好處讓給其他國家。”

《中俄自白條約》的簽訂,使俄國強行租借旅順和大連灣,在遼東半島南端設立海軍基地,並通過中東鐵路和南滿支線將這兩個遠離俄國的軍港與俄國連接起來,使東北三省成為俄國的勢力範圍,大大加強了俄國在遠東的戰略地位。

在強行租借旅大的第二年,俄國擅自將旅大租借的土地改為“關東省”,實行軍政合壹的殖民統治。

百度百科-不平等條約

百度百科——中俄西北邊界劄記

百度百科-中英煙臺條約

百度百科-馬關條約

百度百科-中俄秘密協議

百度百科-中俄土地租賃條約

  • 上一篇:長沙出租屋2次可作為家庭旅館管理違規,將被取締。
  • 下一篇:咨詢機構的選擇方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