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文化的發展靠什麽?

中國文化的發展靠什麽?

文化發展依靠民間力量。

中國知識分子文化認同的走向,應該是近幾年發生的變化,有壹個歷史的演變過程,背後有著深遠的意義。

當然,所謂的改變是往哪個方向去的?這種變化是好是壞?為什麽會發生這種變化?這真的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這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已經持續了近百年,幾千年了。就在100多年前,中國保持了延續3000年的文化傳統。中國的文化主流是壹定的,應該說歷史上經歷過不同時期的各種文化挑戰,而且還是相當嚴峻的。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是在五四時期提出的,當時的否定並非像現在這樣前所未有。但以此為開端,消極的文化傾向愈演愈烈,經歷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全盤否定時期。這種完全否定態度的基本邏輯是,中國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徹底拋棄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因為這種文化阻礙了中國的富國強兵等等。還有壹種判斷是,這種文化本身在道德層面上就有問題,在道德上不如西方文化。當然後壹種否定更嚴重。沒有功利價值,甚至道德價值。因此,這種趨勢的成因和轉變過程值得探討。如果只是仔細閱讀傳統的經典文獻,是得不到這些結論的。很多人在很多層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偏頗,似乎都是通過自身的壹些問題向近年來所謂的文化潮流變化過渡——包括我自己,包括韓笑,還有很多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人文科學的人。這種轉變應該是比較明顯的。那麽,這種文化認同的趨勢會對中國社會產生什麽影響呢?對中國和世界的未來有什麽意義?

精神資源是壹個文明的靈魂。沒有它,還會有其他的東西——壹是道德淪喪,二是對死亡的恐懼。我們文明的這個精神特征是幾千年來塑造的,基督教在中國的失敗應該是壹個例子。我想知道胡光是否同意?鴉片戰爭後,康熙年間出現禮制之爭,逐漸失去了對宗教的控制。另外,當時西方宗教有優勢,但中國仍然沒有成為基督教國家。

包括所謂的文化復興運動,也是很重要的。壹方面,要挖掘和傳播傳統文化的價值。另壹方面是對當今社會問題的有效治療方案。文化本身並不等同於壹個強大的可操作的社會效用結構體系。真正的偉大成功,必須被人民接受。他們接受的最重要原因是對他們有利,民眾還是認可功利結果的。我覺得兩者並不矛盾。

具體的事情,或大或小,我覺得壹件小事反映了壹種文化態度。比如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會不會放假,應該成為中國的法定假日——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態。其實最簡單的就是自發的去做。比如我們自己的學院,可以規定每年傳統節日放假,甚至舉辦某種沒有政府規定的文化慶典或紀念活動。所有的文化都和所有的社會問題聯系在壹起,人類的殘忍和貪婪是壹種現象。壹個知識分子看到這個問題,就會思考如何解決——這叫主流文化或者說主流歷史形態。妳可以批評中國的傳統文化,但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不可替代的。在近代100-200年,200-300年的西方擴張殖民過程中,世界各國都沒有在壹個比較大的區域內出現所謂的文化背景變化。和有著上百年殖民歷史的印度壹樣,大部分印度人還是印度教徒。伊斯蘭國家也是殖民地,但基本都是穆斯林。中國這種對傳統主流文化的否定,在世界上是非常獨特的。韋伯認為儒家是最寬容的文化,它經歷了各種宗教和文化的入侵。這對主流文化也有好處。當主流文化受到政治的保護時,它就會腐敗和衰落,這就是在面對挑戰和競爭時如何調整和適應變化。

如今,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資源本身也存在創新的問題,傳統資源如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1000多年前,中國其實有過壹次文化調整,針對唐宋以後大家族的解體,走向平民社會的變遷。現在面臨新的問題,也要尋求產生新的文化形式的途徑。比如在宋朝,妳為什麽要去司法?這是因為妳試圖超越家庭社會,試圖找到壹個更合理的社會標準。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關註和努力解決的領域,應該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大事。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來做、承擔和解決它們。不同知識群體和民間知識分子的努力是不可低估的資源。文化發展確實要靠民間力量,民間力量是自然生長的根本,所以民間對吸收融合有容忍度。知識分子不能以政治不寬容為由而停止努力。無論如何妳都要努力,而且妳必須去做。

  • 上一篇:人情散文的枷鎖賞析
  • 下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目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