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郵政儲蓄缺乏真正的獨立性,郵政集團公司可能成為“提款機”
根據25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郵政體制改革方案》,成立國家郵政局,作為國家郵政管理機構;成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各類郵政業務;組建郵政儲蓄銀行,實現金融業務的規範化運作。過去,郵政儲蓄和普通郵政在賬戶、人員和辦公設施等方面沒有分開。自1998郵政與電信分離後,郵政長期處於虧損狀態。23年國家取消了對郵政的補貼,郵政儲蓄可以從人民銀行獲得轉存利率,遠高於儲戶存款利率,因此利息差成為郵政的重要利潤來源,用於補貼普通郵政。所以這次郵政體制改革,觸動了很多郵政職工的基本利益,郵政內部缺乏改革的積極性。按照銀監會制定的改革流程,郵儲銀行應該在26年6月+2月掛牌,但到27年3月,郵儲銀行還沒有正式成立。新成立的郵儲銀行仍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全資擁有,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劉安東擔任郵儲銀行董事長,由原國家郵政局郵政儲匯局局長陶禮明擔任郵儲銀行行長。郵儲銀行仍然與郵政集團公司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缺乏真正的獨立性。如果郵政集團公司的普通郵政業務持續虧損,國家不對其進行財政補貼,郵儲銀行必然成為郵政集團公司的“提款機”,這對於新成立的缺乏盈利方式的郵儲銀行來說更加不利。
(二)郵儲銀行資本較少,資本充足率不足。
由於郵儲銀行未上市,且由郵政集團公司全資控股,缺乏戰略投資者,其註冊資本為2億元,是其母公司郵政集團公司的1/4,資本僅相當於壹家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隨著郵儲銀行的發展,其面臨的風險可能會逐漸擴大,資產的擴張也需要更多的資本註入。提高資本充足率不僅可以增強銀行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還可以增加銀行在金融市場的公信力。資本金少,資本充足率不足壹直是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面臨的問題。為了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國內銀行通過上市、發行次級金融債券、獲得外匯儲備註資等方式進行增資。但郵儲銀行在成立之初就面臨著資本的“先天不足”,沒有引入戰略投資者,也沒有通過股份制改革上市融資。
(三)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內部控制和風險防範機制薄弱
郵政儲蓄部門只是郵政局的內部職能部門,不是獨立的法人單位,因此沒有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和風險防範機制。銀監會雖然有權監管郵政儲蓄,但實際操作難度大,導致“外部監管者”缺位。郵政儲蓄風險不斷積累,員工風險意識淡薄,內部審計不夠有力,規章制度不落實。因此,郵政部門擠占挪用郵政儲蓄資金的現象較為嚴重,資金案件也時有發生。郵儲銀行的成立雖然有助於加強操作風險的防範和銀監會的監管,但由於上述歷史原因,風險防範機制的完善尚需時日,銀行成立後短時間內仍將較為薄弱。
從公司治理結構來看,根據銀監會的要求,郵儲銀行的籌建必須遵循“三會分離、三權分立、有效制約、協調發展”的公司治理原則,建立規範的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制度。但郵儲銀行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全資所有,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是郵儲銀行的唯壹股東,存在股權結構單壹的問題。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是股權透明和股權多元化。過於簡單的股權結構會影響董事會和監事會發揮作用和履行職能,公司內部也缺乏利益制衡。
(四)專業財務人員缺乏,人員業務素質不高。
《中國金融年鑒25》顯示,24年郵政儲蓄者224843人,其中53.7%為非正規從業人員,67%為大專學歷。郵政儲蓄屬於郵政部門,郵政儲蓄和其他郵政部門工作人員混崗,特別是基層員工和郵政之間頻繁換崗,嚴重缺乏金融經驗和專業管理。郵儲長期以來“只存不貸”,導致缺乏信貸經驗,不了解區域信貸需求和正規信貸程序。此外,郵政儲蓄資金大部分長期存放在人民銀行,不存在風險,郵政儲蓄相應缺乏風險管理人才。
(5)面臨激烈的競爭。
外資銀行應該在資產規模、管理體制、金融創新能力、人才引進等方面領先於郵儲銀行。外資銀行相對於郵儲銀行的優勢在於:(1)外資銀行不僅可以開展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還可以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由於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不能進行混業經營,郵儲銀行的業務範圍比外資銀行窄。(2)在華外資銀行資本雄厚,有母國銀行支持,金融服務水平很高。但郵儲銀行服務水平低,壹直為客戶所詬病,電子化、信息化建設落後於外資銀行。?(3)外資銀行激勵制度好,工資較高。以前郵政儲蓄是郵政局的內設部門,人員調動是通過上級任免的方式。“官本位”現象嚴重,薪酬水平遠低於外資銀行,無法吸引優秀人才。(4)外資銀行通常按照經濟區域設置分支機構,註重成本收益原則,而郵政儲蓄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壹樣,按照行政區域設置分支機構。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中資銀行在儲蓄業務上長期與郵政儲蓄競爭。中資銀行與郵儲銀行相比,在公司治理結構、硬件設備、服務水平、資金實力等方面具有優勢。由於郵儲銀行與郵政集團公司共用辦公場所,場所壹般比其他商業銀行小,安保設施存在隱患。過去的郵政儲蓄只能開展私人業務,不能開展對公業務,所以在客戶競爭上不如其他商業銀行。
農村信用社是郵儲銀行在農村金融市場的最大對手。農信社雖然在資產質量、支付結算體系等方面不如郵儲銀行,但在農村開展業務5年多,信貸經驗豐富。目前,他們正在加緊改革。壹些地方將農村信用社改組為農村商業銀行,逐步實現省內和跨省存取款。郵儲26年開始開展小額質押貸款業務,明顯比農信社差。
二、郵政儲蓄銀行的出路
(1)修改相關經濟法律法規,完善征信體系。
由於壹些經濟法律法規頒布較早,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壹些法律條文已經過時。其他法律法規規定條件苛刻,法律之間存在沖突,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壹定的阻力。因此,為了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立法機關應該修改和完善過時的法律法規。比如修改《擔保法》,放寬抵押物限制,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修改商業銀行法,允許商業銀行混業經營。
征信體系作為金融生態環境中的重要壹環,必須加快建設,其主要措施是:(1)培育公民和企業的信用意識。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可以配合教育部門開展誠信教育,樹立“崇尚信用”的良好氛圍。(2)推進信用法律法規建設。國家應制定征信法,為征信體系建設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3)建立完整的信用信息數據庫。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共同努力,及時采集公民和企業的信用信息,實現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和全民開放查詢。
張貼在目標網上(2)國家應對普通郵政業務給予適當補貼。
由於資費低,郵政壹直低於成本,部分農村網點入不敷出。以前郵政虧損主要靠電信利潤彌補。1998郵電分營後,國家對郵政進行了23年的財政補貼。之後,郵政儲蓄利潤主要用於彌補郵政虧損。26年後,郵政資費上調,但郵政業務虧損問題無法徹底解決。為防止郵政集團公司挪用郵儲銀行資金,促進郵儲銀行初步發展,國家應對運營成本高的郵政業務給予適當補貼。26年我國財政收入超過3.9萬億元,比25年增加約8億元,為恢復對郵政的財政補貼提供了可能。同時,郵儲銀行要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形成股東之間相互制衡的局面,防止單壹股東挪用郵儲銀行資金。
(3)郵政儲蓄銀行應努力增加資本。
由於郵儲銀行的母公司中國郵政集團資本金少,利潤少,郵儲銀行不能完全寄希望於母公司增資,必須依靠其他方式增資。為了達到資本充足率的目標,郵儲銀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增資:(1)郵儲銀行積極開展業務創造利潤,通過自身積累將部分利潤轉為資本。由於郵儲銀行缺乏盈利模式,利潤留存較少,這種方式會遇到壹定障礙,影響增資。(2)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有許多外國金融機構想進入中國的金融市場。他們的優勢是資金雄厚,管理經驗豐富。郵儲銀行應該借此機會吸引戰略投資者。這不僅可以為郵政儲蓄銀行增加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還可以利用國外金融機構的先進管理技術促進郵政儲蓄銀行的發展。(3)上市融資。郵儲銀行要進行股份制改革,爭取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目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都已經在多地上市,股價都比較高。(4)爭取外匯儲備註入郵儲銀行。中國外匯儲備已超過1萬億美元,國家將在27年內成立外匯投資公司。此前成立的中央匯金公司已經向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註資45億美元,郵儲銀行也應該向外匯儲備管理部門申請註資。
(四)加強風險防範機制和內控機制建設。
郵儲銀行成立後,面臨的風險會增加,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會影響郵儲銀行的正常經營。因此,為了保證郵儲銀行的穩健經營,在其成立之初就應該建立完善的風險防範機制和內部控制機制。郵儲銀行對於風險防範機制的建設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1)在銀行內部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培養銀行全體員工的風險意識,將風險管理思想貫穿於銀行經營的每壹個環節,不定期地將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結合起來,風險管理部門與業務發展部門要及時溝通。(2)投資改善銀行的硬件和設備。目前,很多郵政儲蓄網點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農村地區。郵政儲蓄銀行應逐步投入資金建立安全監控系統。(3)建立垂直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總行、省級銀行和分行應建立風險管理部門,並實現垂直領導,確保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4)提高風險管理人員的素質。過去,郵政儲蓄對風險管理,特別是對新增信貸風險的控制不夠重視。因此,需要加強風險管理人員的知識培訓,從社會上招聘專業的風險管理人員來補充風險管理隊伍。
風險防範機制和內部控制機制緊密相連,內部控制是銀行治理的關鍵。只有建立嚴格的內控機制,才能真正抵禦金融風險。郵儲銀行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建立內控機制:(1)建立新的規範可行的規章制度。郵儲銀行要在過去建立的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根據銀監會制定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重新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2)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和監控系統。跟蹤分析影響郵儲銀行經營的各類風險,及時發現和化解風險。運用壹定的風險管理技術,收集業務數據,建立合適的風險計量模型,對風險進行計量並提供風險預警。(3)對銀行各部門進行授權,明確各部門的權責,防止越權操作的行為,特別是加強對銀行高管的管理,杜絕銀行高管的違法行為。(4)遵循真實、規範、謹慎、監督的原則,建立嚴格的會計制度,進行會計監督,保證會計工作相互制約,定期檢查會計的各項崗位和業務。
(五)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郵政儲蓄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缺乏金融專業知識是普遍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培養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人才,提高他們的學術水平。要解決這壹問題,首先要聘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對郵政儲蓄人員進行業務和法律法規培訓,使其掌握金融業務流程、風險防範方法和營銷知識;其次,要利用其他金融機構合並的機會,提供良好的待遇,吸收其他銀行的人員,以彌補郵政儲蓄銀行人員的不足;也可以公開招聘金融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提高郵儲銀行員工的整體學歷水平。
(6)發展社區金融,形成自己的特色。
2006年3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表示,郵政儲蓄將轉型為社區銀行。“社區銀行是由地方政府建立並獨立運營的商業銀行。他們從他們經營的社區吸收資金並用於社區,他們不隸屬於銀行控股公司。社區銀行的特點是私人所有,在特定區域經營,規模較小,服務於特定社區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註:徐鑫。對我國社區銀行定義的辨析[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6(1)。按照這個定義,目前國內還沒有社區銀行。郵儲銀行轉型為真正的社區銀行首先面臨法人結構的障礙。郵儲銀行是全國性銀行,但轉型為社區銀行後,地區分行和支行應轉為獨立的損益核算單位,郵儲銀行總行不再具有壹級法人資格。其次,總行對地方分行的控制力減弱後,地方分行缺乏風險控制能力,這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是壹大隱患。所以,郵儲銀行不應該走社區銀行的路。社區金融不同於社區銀行的概念。“社區金融實際上是商業銀行發展零售業務的壹種模式,即以某個社區為中心,將銀行的零售業務向社區客戶深度拓展,然後輻射周邊地區和人群。社區金融幫助銀行細分市場,可以集中精力了解和分析某個細分市場的客戶,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金融業務。”(註:徐鑫。對我國社區銀行定義的辨析[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6(1)。)
郵儲銀行發展社區金融有兩個優勢:壹是企業形象好。郵政儲蓄依托借記卡“綠卡”,為居民存取款、消費、轉賬結算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尤其是農村,很多農民外出打工,子女上學優先考慮“綠卡”。郵政儲蓄在居民中取得了良好的形象。因此,郵儲銀行應利用郵政服務的良好形象,與社區客戶建立良好關系,建立客戶信用檔案,提供靈活便捷的金融產品,不斷發掘和培養新客戶。二是網點多,農村網點占比大,城市網點深入社區。因此,應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如在居民區設置ATM機等。此外,郵儲銀行應關註社區中小企業和個體戶的金融需求,為個體戶、農民和下崗職工提供短期融資服務。由於四大國有銀行的重點對象都是國有企業,中小企業很難貸到款。因此,郵儲銀行應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調查中小企業信用狀況,滿足其對信用好的企業的貸款需求,同時利用發達的匯兌結算服務,服務中小企業,促進社區經濟發展。
總之,郵儲銀行要想和工行、建行等商業銀行、農信社競爭,必須靠差異化生存,有明確的市場定位,才能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