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解讀: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解讀:第十二條

第十二條向大氣排放汙染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汙染物排放設施、處理設施以及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並提供有關大氣汙染防治的技術資料。

前款規定的排汙單位排放大氣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有重大變化的,應當及時申報;其大氣汙染物處理設施必須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閑置大氣汙染物處理設施的,必須事先報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釋義本條是對排汙申報登記制度的規定。

排汙申報登記是加強環境管理、提供科學決策的基礎。有助於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掌握本區域內排汙單位的汙染物排放及其變化情況,是實施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基本依據。同時,排汙申報登記也是其他環保法律制度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掌握排汙單位確切的排汙狀況,才能落實排汙收費、現場檢查、總量控制、汙染事故報告等制度。不擴大,排汙申報登記在我國環保法律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地位。

壹、排汙申報的基本要求

根據本條第壹款規定,凡向大氣排放汙染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排汙設施和汙染物排放情況。也就是說,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直接或者間接向大氣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都應當申報排放。

二、排汙申報的法律依據

本條第壹款規定,排汙申報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1992年8月,國家環保局發布《排放汙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全面規定實行排放汙染物申報登記制度。1997 1月,國家環保局發布了《關於全面實施排汙申報登記工作的通知》,進壹步推動了排汙申報登記工作的開展。此外,還有其他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排汙申報登記制度的實施主要依據上述行政法規。

三、排汙申報的內容

1.正常操作條件下的申報內容

根據本條第壹款規定,向大氣排放汙染物的單位,應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內容包括:

(1)有大氣汙染物排放設施和處理設施。排放設施是向大氣排放汙染物的設施,包括生產設施和生活設施,如主要生產設備、鍋爐等。治理設施是指脫硫除塵裝置、空氣凈化裝置等防治大氣汙染的相關設施。

(二)正常運行條件下排放的大氣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由於排汙申報是大氣汙染防治的基礎性工作,其根本目的是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了解排汙單位的汙染物排放和處理情況,為排汙收費、總量控制等相關法律制度的順利實施創造條件。因此,排汙單位只需申報正常工況下的排汙量。至於非正常運行產生的汙染物,可以通過征收排汙費、限期治理等措施進行控制。正常工況下的汙染物排放包括大氣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類別”是指排汙單位排放的汙染物種類,如壹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煙塵等。,需要壹壹申報登記。“量”是指煙塵等大氣汙染物排放多少,平均壹個月排放多少噸。“濃度”是指單位時間內排放的汙染物量,例如,每秒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多少。以上三項指標直接關系到空氣汙染的嚴重程度,必須如實申報。

(3)提供防治大氣汙染的相關技術資料。因為大氣汙染防治是壹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不同的汙染物排放設施和處理設施應用不同的汙染防治技術。因此,法律要求排汙單位提供大氣汙染防治的技術資料,以便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掌握本單位大氣汙染防治的基本情況。這裏所說的技術數據,主要是指汙染物處理設施運行的基礎數據和其他對大氣汙染治理有重要作用的資料。有關技術資料與大氣汙染防治無關的,排汙單位可以拒絕提供。

2.汙染物排放發生重大變化時的申報內容。

該條第二款規定,排汙單位排放大氣汙染物的種類、數量或者濃度有重大變化的,應當及時申報。根據這壹規定,只要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發生重大變化,都應當按照規定程序申報。申報的內容是汙染物排放的變化。在適用本文所指的“重大變更”時,應註意兩點。首先,這種變化必須是重大的,次要的或在正常範圍內的變化不包括在聲明中。如何判斷重大,壹般來說就是汙染物排放可能發生超出正常運行的變化的情況,這種變化直接影響排放指標的重大變化。只要種類、數量、濃度有重大變化,都要及時申報。第二,這裏說的改變,不壹定是針對汙染加重的情況。企業采用新技術或者停止使用部分汙染物排放嚴重的設施,汙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的,也應當及時申報。因為這可能涉及到企業排汙費數額的減少和總量控制指標的增減。

四。汙染物排放申報程序

1.壹般程序

根據本條第壹款的規定,排汙單位必須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排放汙染物申報登記管理條例》規定了申報程序:

(1)排汙單位必須在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填寫排汙申報登記表,並按要求提供必要的資料。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排汙申報登記,應當在項目汙染防治設施竣工驗收後壹個月內辦理。

(2)排汙單位必須如實填寫排汙申報登記表,經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後,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登記,領取排汙申報登記證。排汙單位終止營業的,應當在終止營業後壹周內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註銷登記,交回《排汙申報登記證》。

(三)排放汙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的企業事業單位,在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登記時,應當寫明超過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原因和限期治理的措施。

2.特別程序

該條第二款規定,排汙單位排放的大氣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有重大變化的,應當及時申報。拆除或者閑置大氣汙染物處理設施,必須事先報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因為汙染物處理設施的拆除或者閑置意義重大,可能導致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增加,所以法律規定要提前申報。這也是由於部分企業采用先進技術減少汙染物排放,或者部分企業因各種原因停止使用部分生產設施,不需要繼續使用原有的汙染物處理設施。所謂“拆”,是指拆除大氣汙染物處理設施,使其喪失應有的汙染物處理功能。“閑置”是指排汙單位非正常使用汙染物處理設施,使其處於閑置狀態。《排放汙染物申報登記管理條例》規定了這些程序:

(1)排汙單位申報登記後,需要對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排放去向、排放地點、排放方式等進行重大變更的,應當經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後,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申報手續,征得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填寫《汙染物排放變更申報登記表》;遇有緊急情況和重大變更時,必須在變更後三日內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汙染物排放變更申報登記表。如有重大變更,未履行變更手續的,視為拒報。

(2)確需拆除或閑置汙染物處理設施的,必須事先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說明理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到申報後,應在壹個月內給予答復。逾期不答復的,視為同意。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汙染物處理設施的,視為拒報。

動詞 (verb的縮寫)排汙單位的義務

根據本條規定,排汙單位必須履行下列法定義務:

1.如實申報排汙事項。排汙單位申報時,必須如實申報法律規定的排汙事項,不得拒報或者謊報。違反上述義務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壹款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2.及時申報排汙事項。排汙事項無重大變化的,應當定期申報;排汙事項發生重大變化的,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及時申報。違反者可按拒報規定處理。

3 .如實提供有關大氣汙染防治的技術資料,不得虛報、瞞報。違反上述義務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壹款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4 .排汙單位必須保持大氣汙染物處理設施的正常使用。確需拆除或閑置的,必須事先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違反者,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三項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 上一篇: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有哪些專業?壹下子什麽都知道?
  • 下一篇: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管理規定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