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考政治知識點的整合

中考政治知識點的整合

2005年中考政治開卷考試

點擊課本的重要知識點(適合蘇州地區)

編輯:孫權軍

第二天“思想政治”部分

1.法律的基本特征:(1)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國家創造法律的兩種主要方式,這也是為什麽人們常常稱法律為“國家法”);(2)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強制執行的(法律最重要的特征);(3)法律對所有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主要表現在:第壹,任何人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依法規範自己的言行,不允許有“特殊公民”;第二,任何違反國家法律的人,無論職位高低,信用高低,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註意點:a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誌的體現,而在我國,法律體現的是全體人民的意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是指“全體公民”;法律對所有社會成員(所有公民)具有普遍約束力。

B.近兩年來,我國有關部門加大了反腐力度,壹大批高官因貪汙受賄等違法行為落馬,受到了法律的嚴懲。這說明了什麽?(或者說初二政治體現了哪些法律常識?)

提示:(1)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2)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行為規範;(3)法律是對所有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準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憲法是壹切國家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我國的壹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機關的權力是人民通過憲法賦予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對人民負責,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代表人民行使權力。

2.法律與道德的關系(1)區別:表現形式;實現方式(主要區別);調整的對象和範圍。判斷——任何違反法律的行為壹定是違反道德的行為。(正確)

(2)聯系: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詳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28(2)。

-→國家: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青少年:要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守法、護法;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和水平,做壹個好公民。

3.依法維護公共生活:妳必須能夠正確區分三種不同的行為(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破壞公共安全的行為、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詳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32 - 33。

註意:(1)謊報險情是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故意損壞或者移動指示標誌是破壞公眾安全的行為;使用大聲音響影響周圍居民休息,屬於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

(2)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財產安全。

(3)故意破壞公共設施不僅是壹種不文明的行為,也是壹種違法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

(4)對於擾亂社會秩序、破壞公共安全、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情節輕微、社會危害不大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情節嚴重、社會危害性大的,人民法院將依據《刑法》予以刑事制裁。

(5)如何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治安或社會管理秩序)?壹方面要靠國家來管理社會,另壹方面也要靠公民自覺遵守。青年學生要自覺遵守XXX。

4.(1)法律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在我國首先表現為法律規定的基本經濟制度。

(2)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3)經濟活動中的三原則: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短斤短兩”——公平;只要有“詆毀競爭對手”——公平;材料中反映有“弄虛作假”現象的,以“誠實信用”為原則。)

5.(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核心)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2)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157,2 (1)到數字第四行:思想道德建設決定社會主義...這具有重要意義。)

(3)法律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采取的兩項措施:保障措施(如“鼓勵社會力量辦學,鼓勵自學”)和促進措施(抓“獎勵”)。

(4)社會道德的形成、鞏固和發展,既有賴於思想教育、輿論監督和行政手段,也有賴於法律約束。(理解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42-43底部1段)

6.環境問題,重點介紹環境問題的危害和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青少年應提高環保意識,自覺實施環保行動。參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48 - 49)

7.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1)為什麽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國家和法律的特殊保護?(①未成年人自身特點:未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他們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②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壹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損害其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未成年人的地位: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他們的素質將決定國家的存亡和民族的興衰。

(2)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客觀上——重視和加強家庭保護;學校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加強學校保護;積極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加強社會保護;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青少年主觀上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他們要認真學習法律,依法自律,有理想,守紀律,自強不息,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正確對待父母的教育,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8.依法懲治違法犯罪。

(1)違法行為的定義包括兩個方面(沒有按照法律規定去做的事情,但是法律禁止的事情);(只要是犯罪,就壹定是違法的。)

(2)判斷壹個行為是否是犯罪行為,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即社會危害性嚴重(第壹個條件,也是犯罪行為最本質的特征),觸犯刑法,依法懲處。

(3)壹般違法與犯罪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其本質是壹致的,即都是社會危害行為,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犯了普通違法行為的人,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會導致犯罪。

(4)刑罰特點:人民法院依法適用;只適用於罪犯,不適用於無辜者;懲罰是最嚴厲的強制手段。包括主刑(主刑只能獨立適用,不能相互加用)和附加刑。

懲罰的根本目的是預防(特殊預防——罪犯本身,壹般預防——其他),減少犯罪。

9.(1)憲法的地位: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最根本的問題(國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及其組織和活動的原則,國家象征等。);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憲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嚴格。(修憲的程序請參考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63第3段的相關內容。)

(2)憲法的作用:它是壹切國家機關、組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它是公民權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立法保障、司法保障和法律監督)。

10.公民的含義,只要具有壹個國家的國籍,就是那個國家的公民,不分年齡、性別、民族、居住地、政治態度等。

11.贍養(物質支持)和幫助(精神慰藉和生活體貼)父母,既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的要求。子女贍養和幫助父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12.(1)父母或監護人未按有關規定讓未成年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違反了中國的法律規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最早的教育特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義務教育的特點:義務性、普及性(universal)——年滿6周歲,在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周歲,免學費而不是全部費用。

(2)判決:接受義務教育是適齡公民的權利,也是適齡公民對國家和民族的義務。

在中國,受教育不僅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3)教育對我們每個公民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公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公民享有和行使其他民主權利的重要條件。

13.(1)稅收的重要作用: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我們國家的稅收是民收、民用的;稅收也是國家調節社會經濟活動,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

(2)逃稅不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違法的,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

(3)有的同學認為不生產不做生意,納稅是工廠和個體戶的事,與自己無關。(兩種解釋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77)

14.(1)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基本壹致。國家利益代表全國人民的最高和長遠利益,是全國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體現。

態度:祖國利益高於壹切。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必須反對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國家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15.(1)公民應該如何打擊犯罪?——公民首先要認真學習法律,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自律,勇於和善於同違法犯罪作鬥爭。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犯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向紀檢部門、監察部門、檢察機關等舉報。,或進行自衛或緊急避險。

(2)重點自衛:(1)必須同時滿足四個條件;參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87(2)的精髓——消除社會有害行為。(3)意義(略)

(3)區分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16.公民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公民應當依法行使自由和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或者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公民應當如何履行義務?(受法律鼓勵,積極去做;法律要求的事情必須做;如果是法律禁止的,我們絕對不會去做。)

(2)權利和義務是壹致的,主要表現在: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的;有些權利和義務是雙重的(勞動、教育);權利和義務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初三“思想政治”部分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1)生產力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主要包括勞動者、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統稱為生產資料。在生產力要素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生產工具是反映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2)生產關系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人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關系,產品(消費品)如何分配。在生產關系中,誰擁有生產資料是基礎,並決定著其他兩個方面。(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什麽樣的生產力水平要求什麽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發展有負面影響。當它們與生產力相適應時,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當它們不再與生產力相適應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而被更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的生產關系所取代。

2.三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異同比較(1) * *相似之處:①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②都有階級剝削和壓迫;③兩者都是生產發展史,都是階級鬥爭史;④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⑤主要矛盾是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的矛盾。而這壹切都植根於生產資料的私有制。⑤這個社會的生產關系都是在前壹個社會內部孕育和萌發的。⑤它們都受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這壹基本規律的支配。⑧××國的建立,表明××社會的形成(如“奴隸國的建立,表明奴隸社會的形成”)。

(2)區別:①剝削的基礎:在奴隸社會,奴隸主擁有生產資料,完全擁有奴隸;封建社會,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工人壹無所有(資本主義私有制)。2剝削的表現形式:奴隸社會,赤裸裸;顯然是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隱藏的(3)工人的處境和地位:在奴隸社會,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在封建社會,農民有壹定的人身自由;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有人身自由。4.生產資料占有:在奴隸社會,奴隸主對生產資料有完全的占有;在封建社會,地主占有大部分生產資料,而農民只有很少或沒有生產資料。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擁有所有的生產資料,工人壹無所有。(5)奴隸和農民在當時還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但無產階級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

3.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較(從標誌看: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電的廣泛應用→電子計算機和原子能的發明和使用;影響:——既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又引起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第壹次資產階級國家政權得到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最終在歐洲主要國家確立;第二次→壟斷和壟斷組織產生;第三(新)→導致壟斷資本和國家權力的結合。結論:①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②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③任何社會制度的最終建立,歸根到底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啟示:國家——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③深化改革,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其他制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有哪些知識點可以結合“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利益”的例子?

答:(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2)中國* * *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3)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和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富裕;(4)中國* * *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在中國,(5)黨和政府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堅持執政為民;

註:如果妳在考試中遇到“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利益”的例子或重要表述,我就問妳:它在初三政治中體現了哪些觀點(或材料)?),可以根據分數從以上6項中選擇幾項來說明。

5.社會主義制度的壹個重要特征:經濟上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政治上人民當家作主。

6.把握幾個有代表性的重要年份及其象征意義。

1840-1965438+2009年5月4日-1921年-1949 10年10月1天-

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原因、基本含義、具體含義、主要矛盾、根本任務和意義)(詳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131-132)。

8.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壹要務。相應回答:(1)這裏的“發展”是什麽意思?(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廣義上講,是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在內的全方位進步。)

(2)為什麽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壹要務?(1+4)(即1——生產力是引起生產關系乃至整個社會變革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我們才能...;到...;到...;到...(詳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139第三短線5-8。)

(3)請分別給出壹些發展生產力或(經濟)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議。(經濟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改革開放;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等。政治上: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文化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等。)

9.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核心內容:壹個中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和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堅持改革開放之路——強國之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動力)。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的事業能夠抵禦烤煙風險、順利實現目標的最可靠保證。

(3)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如何保持政治和社會穩定?-參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140中的第2(2)段。

10.基本國情、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關系:基本國情是制定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基礎;基本綱領是發展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基本路線)

11.(1)現階段,為什麽要在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前提下,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1)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不高,發展很不平衡。②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三)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同步發展,有利於調動壹切積極因素,加快發展我國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會不會改變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不會,因為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主導地位,國有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對經濟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3)目前,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直接原因是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所有制結構)——基於“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是生產關系中的基礎,決定其他兩個方面”,根本原因是我國目前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基於“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4)可持續發展戰略

A.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詳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145第二段。)

B.中國為什麽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當前,人口過剩、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2)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關系到中華民族...創造良好的條件。(詳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145第(2)段。)

C.如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最後兩段P145,1個關鍵——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的關鍵)+5個必需品)

D.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我國青少年有哪些要求?(壹)認真學習有關計劃生育、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積極宣傳計劃生育、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要努力增強人口資源環境意識,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3)應該用它來反對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的行為。

12.(1)在中國,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我們的國家如何保證妳是國家的主人?(壹)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堅持中國* * *產黨的領導;③依法治國;④中國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或者中國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內在關系: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004年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50周年,需要關註)。

需要把握的問題有: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149第1(2)段);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我國性質的關系。(同上)③切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和最高立法機關。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成員,由人民(直接和間接)民主選舉產生。④為什麽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參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150中的第(4)段。)

(4)依法治國:(1)意義或重要性——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第二段(1)。

本質——崇尚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根本目的——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前提——建立科學完整的法律體系【有法可依】

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重要環節

必要條件——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5)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中國現階段民族關系的特點——民族平等、團結互助。

為了真正實現(堅持)各民族平等,政治上,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基本民族政策,壹項基本政治制度);經濟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13.(1)民族精神(1)重要性:民族精神是壹個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2)內容: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3)不同時期的表現:革命戰爭年代——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壹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奧運精神。(4)中學生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應該怎麽做?努力學習,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怕困難,立誌成材;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愛國主義意識;培養拼搏精神,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2)發展科學教育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

(3)教育、科技、人才與生產力的關系:教育、科技、人才與生產力緊密聯系,科技是第壹生產力,科技是關鍵;科技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14.(1)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是衡量社會進步的主要標準。(例:雖然奴隸社會用私有制代替了公有制,但是奴隸制的建立適應並促進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社會發展的壹大進步)

(2)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兩者都意味著和平與發展具有現實可能性);當今時代的主流是:和平、合作、發展。

目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壹些大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也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經濟處境極其困難的主要原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核心思想——“強權即真理”;壹些大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根本原因是利益最大化,追求利益。

(3)為什麽世界各國都把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國家戰略重點?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在經濟為基礎、科技為先導的今天和未來世界,各國都已清醒地認識到,能否在科技發展中獲得優勢,能否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增強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

(4)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顯著標誌。入世後,中國存在的問題——技術落後、人才短缺、勞動者素質低;機遇和挑戰(參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165—166的第(3)段)。

(5)現階段為什麽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或者說為什麽“艱苦奮鬥精神沒有過時”?)

答:①艱苦奮鬥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壹種奮發向上的精神,是壹種開拓進取的工作作風,是壹種節儉的生活方式。任何理想的實現都是壹個艱苦奮鬥的過程。樹立全民族的艱苦創業精神,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證。首先,...;第二,...;第三,...(見學習能力自測系列P167頂段)

青少年如何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學習上,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全面發展;在生活中,我們勤儉節約,繼承和發揚革命前輩的開拓精神,努力工作,為國家和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5)為什麽要強調創新?(1)創新是壹個民族的靈魂,是壹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②創新是科學的本質,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有無創新能力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青少年如何培養創新意識?當代青少年要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敢於挑戰權威,善於質疑和探索,使自己成為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6)人才是能夠以其創造性的工作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的人。①為什麽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重視人才)?(a)因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b、當前國際競爭的本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當今和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誰擁有大量高素質人才,誰就贏得了競爭的主動權。)

人才有不同的層次和類型:從層次上,人才分為優秀人才和普通人才;從類型上看,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都可以產生人才,可以產生狀元。

青春是成才的最佳時期,但成功的關鍵在於妳的努力。

④青少年如何成才?我們青少年作為承前啟後的壹代,只有樹立遠大理想,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珍惜受教育權,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只有勤於實踐,勇於創新,才能勝任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成為祖國需要的人才。

  • 上一篇:中國最早的貨幣是什麽?
  • 下一篇:周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郵政編碼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