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多個領域,也涉及日常生活的多個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等。心理學壹方面試圖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的基本行為和心理功能,同時心理學也試圖解釋個體心理功能在社會行為和社會動機中的作用;同時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討論的生理功能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研究領域
發展心理學:研究人類從胎兒出生到老年和死亡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
學習心理學:探索人是如何發展成今天的狀態的。研究人類和動物學習的過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學:關註點包括人格特征、動機和個體差異。
感覺和知覺心理學:研究人類如何感知周圍的世界,如人類如何識別面孔。
比較心理學:對不同物種動物行為的研究和比較。
生理心理學:對行為和生理過程,尤其是神經系統活動之間關系的研究。
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思維問題,試圖理解推理、解題、記憶等心理過程與人類行為的關系。
性別心理學:研究男女差異,探討生理因素、兒童養育過程、教育、社會印象等多種因素對性別差異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研究涉及態度、說服、騷亂、服從、領導行為、種族歧視、友誼、婚姻和愛情。
文化心理學:研究文化在人類行為中的作用。
進化心理學:研究歷史長河中各種進化方式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比如男女擇偶。
臨床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
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兒童從出生到入學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
行為心理學:研究有機體為適應環境變化而使用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
犯罪心理學:對囚犯的意誌、思想、意圖和反應的研究。
研究類型
1,從研究時間的連續性來劃分。
縱向研究
“縱貫法”又叫追蹤研究,是對人的心理發展進行長期的系統的、有規律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N.Bayley以61新生嬰兒為對象,以智力發展為研究主題。從1929開始,他跟蹤觀察了36年,取得了人類智力發展的許多重要成果,即著名的伯克利成長研究,這是最長的縱向研究之壹。
縱向研究是對同壹對象在特定時期內的心理活動和特征進行反復測試,因此可以詳細了解其發展變化過程,具有較高的連續性。但由於周期較長,容易受到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樣本數量也容易減少。而且測得的數據也容易因重復測量而影響受試者的情緒,導致準確性下降。
橫斷面研究
橫斷面研究法,也稱橫斷面研究,是在同壹時間對不同年齡段的被試進行心理發展測試和比較的研究。例如,要了解10-16歲兒童的記憶發展特點,可以對10、12、14、16四個年齡段的個體進行測試和比較。這種類型的研究節省了時間,但它很粗糙,不夠系統,不能完全反映問題。
縱向和橫向研究
有人稱之為“動態”研究,是壹種將橫向研究和縱向研究靈活結合的研究。
2.從研究對象的選擇上分。
個案研究
案例研究法是對壹個或幾個主題的研究,通常采用縱向跟蹤的方法。例如,中國早期的心理學家陳鶴琴跟蹤了他的孩子出生後808天的心理發展。有些案例研究不使用追蹤方法,比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實驗研究。可以對課題進行詳細、深入、全面的調查,但課題太少,影響了研究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小組研究
小組研究法是研究壹組課題。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下限壹般是30名受試者的小樣本組。這個研究有大量的樣本,可以進行統計處理。具有科學性和代表性,但不方便個人深入研究。
案例小組研究
這是壹項結合了上述兩種研究的研究。
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方法是研究心理問題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手段,包括儀器和工具的使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很多,有自然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測驗法、個案研究法等。
自然觀察方法
自然觀察是研究人員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或借助壹定的科學儀器,有目的、有系統地收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行為的各種信息的過程。
從觀察的時間上,可分為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從觀察的內容來看,可以分為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前者是觀察受試者在壹定時期內的全部心理表現,後者是著眼於受試者心理表現的壹個方面。從觀察者的身份來看,可以分為參與式觀察和非參與式觀察。前者是觀察者主動參與主體的活動,作為主體進行觀察,後者是觀察者不參與主體的活動,作為旁觀者進行觀察。從觀察的場所來說,可以分為自然場所的現場觀察和人工場所的情境觀察。
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了人的心理活動的自然性和客觀性,獲得的信息更真實。缺點是觀察者往往處於被動地位,屬於被動型。此外,觀察得到的結果有時可能是表面現象,不能準確判斷心理活動的原因。為了克服觀察法的弱點,出現了控制觀察法,即實驗法。
實驗法
指在控制條件下操縱壹個變量,考察其對其他變量影響的研究方法。它是有目的地控制壹定的條件或創設壹定的情境,以喚起研究對象的某種心理活動的壹種方法。
1.實驗室實驗
這是指在實驗室中,利用壹定的設施,控制壹定的條件,借助特殊的實驗儀器進行研究的壹種方法。探索自變量與因變量關系的壹種方法。實驗室實驗方法便於嚴格控制各種因素,通過專用儀器測試和記錄實驗數據壹般是可靠的。它通常用於研究心理過程和某些心理活動的生理機制。
2.自然實驗方法
這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創造和控制壹定條件的方法。
自然實驗法貼近人們的生活實際,易於實施,具有實驗法和觀察法的優點,因此這種方法被廣泛用於研究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大量課程。
鑒定法
調查法是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來了解被調查者心理活動的方法。
調查方法的主要特點是要求被調查者以問題的形式陳述問題。根據研究的需要,我們可以向被調查者本人或熟悉被調查者的人進行調查。調查方法可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
檢測方法
即心理測驗法是利用標準化的心理測驗量表或精密的測驗儀器來測量被試心理素質的壹種研究方法。比如常用的心理測試有:能力測試、性格測試、智力測試、個體測試、團體測試等等。在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中,心理測驗常被用作人員評估、人員選拔和人員安置的工具。
臨床方法
用實驗方法來研究抑郁癥、精神錯亂等精神障礙是很難或者不可能的。事實上,許多心理學實驗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或者在操作上是不可行的。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案例研究獲取信息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案例研究有時被認為是壹種自然的臨床檢驗,即能夠提供心理學數據的偶然事件或自然事件的檢驗。
在案例研究中缺乏正式的對照組限制了從臨床觀察中獲得的結論。然而,在研究罕見事件時,如不尋常的心理障礙和天才兒童,臨床方法具有特殊的價值(哈丁,福克斯,&;梅塔,2002年).心理治療的案例研究也為情緒問題的治療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建議(Hersen,2004)。
壹般來說,其他研究方法無法像臨床方法那樣深入研究病例(Edwards,1998;米爾斯基等人,2000年).
研究任務
描述心理事實
為了建立和發展壹個完整的、科學的心理現象概念體系,從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了科學界定。這就涉及到整個心理現象的確定,以及壹個具體心理現象的概念內涵和外延。
揭示心理規律
科學心理學不應局限於描述心理事實,而應從現象的描述過渡到現象的解釋,即揭示某些現象所遵循的規律。
壹方面,它研究各種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相互關系、特點和作用。另壹方面是研究心理現象發生和表現的機制。包括心理機制和生理機制的研究。前者研究心理現象所涉及的心理結構成分之間關系的變化;後者研究心理現象背後所涉及的生理或生化成分的關系和變化。
指導實際應用
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如何認識、預測、控制和調節人的心理。比如可以根據智力、性格、氣質、興趣、態度等各種心理現象的表現,制定各種測試量表,了解人的心理發展水平和特點,為因材施教、人崗匹配提供依據。
研究原則
客觀性
擴展性
實用性
系統性
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