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周公是什麽?

周公是什麽?

周公(本名姬旦,尊稱“盛遠”),周文王季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西周初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周公壹生的功績可以概括為:“壹年救亂,二年救殷,三年練選,四年建,五年使營成周,六年使禮樂,七年使政成王。”他在攝政七年後,提出了各方面的根本法規,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和井田制,確立了周代長子繼承制。

從傳世的歷史文獻來看,周公的功績主要是軍事上的。周公在周朝局勢不穩的情況下,第二次戰勝殷,統壹了東方,建立了以成周為中心的軍事中心。政治上,建立了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在文化上,禮樂制度是《周禮》的縮影。

軍事成就

次級尹柯

殷滅後第三年,公元前1024年,和蔡叔鼓動武庚祿的父親壹起造反周。東方有大小幾十個國家,如徐、燕、等,都曾與殷商有密切關系。這對剛剛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是壹個極其沈重的打擊。如果叛亂不被克服,周朝將面臨巨大的困難,周文王在幾十年慘淡經營後建立的成就將被摧毀。周王室岌岌可危。王室中也有人對周公稱王持懷疑態度。這種內外夾擊的局面,讓周公陷入了非常艱難的境地。周公首先穩定了內政,維護了統壹,說服了太和趙。周公統壹內部意見後,次年(1023前)起兵討伐關、蔡、武庚,以穩固周朝的統治。

周公以商朝滅亡和“三督”等武裝叛亂活動為教訓,特別重視奴隸主及其子女的政治道德、政治科學和勤政教育,要求“尊德護民”、“尊德慎刑”、“孝德”、“助農無逃”,主張充分發揮奴隸主和平民的“贊”和“誥”作用。

保衛第八師

第二次尹柯後,周公認為有必要擴充直屬國的武裝力量,於是收編第三監軍,另建第八師,主要由周人組成,駐紮在以新建的成州為中心的河洛地區的政治中心,守衛周天子,故稱“成州第八師”。西周周公東征後,成州第八師開始在成州(洛邑,今河南洛陽)駐軍。大約兩萬人。主要任務是幫助南壹。

周公將殷移民遷至成州城,並收編了西周時期駐紮在商故土的軍隊,建立了殷第八師,約有2萬人。主要任務是安撫東方,監視殷遺民。

同時成立西六師,保衛以濠井為中心的周人崛起的西部土地。因地處西部,故稱西六師,主要由周人組成。

成州第八師、殷第八師、第六師由周皇帝親自任命的大貴族或大官僚指揮。由此可見,周天子手中的軍隊多達十萬,有力地保證了奴隸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

政治經濟學

在政權建設和各項制度上,周公繼承了前代的盈虧制度,制定了壹整套的法律法規,如封建制度、宗法制度、礦田制度等。,它們是有序的,使政治分為君臣之分,並存在著極端的差異:有大大小小的宗法制度;經濟上分為公有地和私有地,讓百姓不失去耕種。

在周公之前,周沒有建立任長制,泰王的繼承人不是太伯和,而是歷。武王有壹個兄弟叫伯夷高,但文王把武王姬發作為他的王子。自周公以來,“成王、康王、、穆王、* * *王、夷王”代代相傳。這不是偶然的。這個制度的建立,也就是長子繼承制,應該歸功於周公。長子繼承制確立後,只有長子才有繼承權,從而在法律上免除了兄弟間爭奪皇位的行為,起到了穩定和鞏固統治階級秩序的作用。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周公把宗法制度和政治制度結合起來,創造了壹個完整的為奴隸制服務的上層建築。周是世界上的壹個大家族,但對於周來說,姬姓的王公們卻是小家族。這些諸侯在自己的國家都很大,同姓的都是卿大夫,形成寶塔形的結構,最上面的是周。周朝封同姓諸侯的目的之壹,就是要形成這種以血緣結合的政治結構,比殷朝的聯盟形式前進了壹大步。周朝同姓不婚,周天子視異姓諸侯為甥舅。血緣婚姻構成了周人的統治制度。

文化成就

文化上,周公提出了“知德慎刑”的道德標準,制定了完整的禮儀規範。此外,周公曾提出“尊德護民”,禮樂制度建立了壹套法律法規體系。他的言論見於《尚書》各篇,如《金玄》、《武義》等。周公對《易經》的創制也有貢獻。周公深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奉為聖人。周公的思想對儒家思想的形成起了基礎性的作用,儒家思想在漢代被稱為周公和孔子。

完美的儀式和音樂

周公的禮是他壹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壹。儀式起源很早。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了“裏”字。據《說文解字》所載,禮是表演的,因此判斷最初的儀式只是人們祈求鬼神的特定儀式。周公的“制禮”是為了滿足安排祭祀儀式的需要。他根據血緣關系和等級身份,制定了上下級之間、老少之間、親友之間不同的行為準則。周公的“禮”淡化了“侍奉神靈帶來幸福”的本義,從不同身份的人應該遵循的禮儀出發,最終成為宗法等級制度的基礎和標準。

孔子曾說:“周得而失,因陰禮也。”周初的禮樂來源於夏商。但到了周初,以周公為首的西周貴族決定、補充、聚集,逐漸成為壹個法律體系。《禮記·禮記》雲:“禮三百,禮三千。”夏商時期的禮樂主要用於祭神和慶祝。《說文解字》曰:“禮行也,故事神福。”《荀子·禮記》曰:“上天道而下地,尊祖而升君之師,是禮記之三本。”周公修訂的禮樂,主要用於維護社會等級制度,宣揚道德理想。周公不是搞禮樂,而是改革殷禮,以適應新政權。

《周公禮樂》不僅僅是壹首用來改造殷人祭祀儀式和更替儀式的音樂歌曲,它還涉及到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方方面面。王國維說:“周人的制度和商人的制度大不相同。壹方面是立子立府制度,壹方面是宗法喪制,壹方面是封建子弟制度,王侯制度。二、廟號制度。第三,未婚同姓制度。”這些社會制度與殷人不同。它們雖然不壹定是周公在搞禮樂時自己制定的,但卻是在具體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但是,周公攝政期間的所作所為,為周朝的社會制度奠定了基礎。

可見周公行禮作樂,並不是前無古人的創舉。而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得與失夏商舊禮,結合周氏族的原始習慣,制定了壹套調整宗法制度和行為準則的制度。

“人情所不可免”的幸福,原本是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起來的。在中國,如果說從賈湖骨笛形成完整的音階形式開始,音樂在中國至少有9000年的歷史,它不僅反映和表達了人們的情感,還表現出多種功能意義。然而,音樂作為壹種儀式,真正應該從周公開始。音樂中沒有禮與俗之分。當音樂和儀式兼容並固定使用時,套路和風格就形成了。當音樂按照等級觀念使用時,樂器的數量和攜帶樂舞的人數就會有所區分,這就成為“為用”觀念下的刻板印象。由此,中國使用音樂的傳統形成了兩條主導線索或兩套體系,即儀式音樂和流行音樂。所謂音樂分為禮樂和俗樂,只是因為有了禮樂制度,才顯示出俗樂的意義。在這個意義上,周公對民族意義上的功能音樂的分類是第壹個。

敬天保民

周公的禮並不局限於諸侯,他更重視下層百姓。平三監叛亂後,周公命弟康舒在商都唱歌。為了鞏固周的統治,周公先後頒布了各種文告,從中可以窺見周公在總結夏殷統治經驗後制定的各種政策。周公給魏康叔下了三個詔書,分別是高康、九臯和子材。

他告誡年輕的康舒:商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紂王嗜酒嫖娼,以至於王朝大亂,諸侯伸張正義。他囑咐說:“到了殷墟,首先要請求拜訪那裏的聖賢和長老,向他們請教商朝先興盛後滅亡的原因。”第二,我們必須熱愛人民。”將上述說明寫成三篇,康的專利、酒的專利和梓材,並按規矩交給了康叔。周公之所以為康舒寫三份文告,是因為康舒統治著殷人的心,問題最為尖銳復雜;第二,周公先征服,也是殷人集中的地方,而且戰爭勝利後,康舒被封的比較早。高康、九臯、資財可以看作是周公對新征服地區的政策綱領。三條主旨是“敬天保民”、“慎刑”,以使殷人在連續兩次大動亂後安定下來,從事正常的農業生產和商業活動。但也不是壹味遷就,喝酒不禮貌,不孝不友好。康舒到殷墟後,牢記周公旦的囑托,節衣縮食,關心百姓,使地方官安居樂業。

《高康》的目的是穩定殷人,整個內容不外乎“知德慎刑”。周文王之所以得天下,是因為他“明察秋毫,不敢欺辱寡婦”。殷朝的“聖賢之王”也幫助人民,保護人民。“明德”的具體內容之壹就是“護陰人”。“慎刑”就是依法辦事,包括殷法的合理成分。懲罰不能濫用,有些案件要考慮五六天或者十天才能判決。至於殺人盜貨,那些“不孝不友”的人應該“懲之不赦”。文告反復強調“康民”、“包敏”、“於民”、“威震”。告訴康叔叔要勤快,不要貪圖安逸。“天命”不固定,只能是“明智而審慎”。“慎刑”不是和以前壹樣,而是兼顧陰法,推行周法,讓陰人“成為新人”。

酒專利是針對殷人的飲酒習慣。釀造需要大量的糧食,這種飲酒習慣對於以農業起家的周人來說簡直無法忍受。周公沒有完全禁酒,但在有祭祀儀式的時候還是可以喝壹點的。集體飲酒是不好的,我們不能放任不管。壹定要抓住它“還周”“殺了它”。“要殺”的意思是我會殺,不壹定會殺。所以“歸周”就是不要給殷人壹種“童子譴責兇手”的印象。這與“保護人民”、“保護人民”是壹致的。應該引導去“種莊稼”,或者“引得牛去遠方伺候賈”,去和養父母做生意。從前的殷王,從唐城到棣夷,從來不敢“自娛自樂”,更不敢聚會飲酒。至於工匠飲酒,則另當別論。不要殺他們。先教育他們吧。很明顯政策是區別對待的。

子材仍然主張“明德”,反對“弒君”。至於人,不要互相殘殺,互相謾罵。就是“至於尊重寡婦,至於身為女人,寬容是合理的。”自上而下,沒有殘酷,而是“尊寡”,而“情理結合,包容”,自然會有穩定的局面。這種情況的形成是不容易得到的,要像農民壹樣除草、整地、修田裏的溝渠;像住宅的維護,經常修墻,墻上抹泥,上面蓋草;也像工匠對待器皿,為忒修斯努力,然後用黑漆和紅漆上色。總之,勤用明德,護民,才能“稱王萬年”。

貫穿三條的基本思想是穩定陰人,不給陰人以殘暴的形象,慎刑,依法從事。至於壞習慣的轉化——酗酒,壹是限制,二是引導,三是區別對待。作為統治者,妳應該勤奮。

高康、九臯、子才是周公對被征服地區的政治策略,而托多斯則是對遷居洛邑的頑固陰人的政策。洛邑建成後,這群建城的殷頑民表現如何?這是議程上的壹個問題。土司是周公對殷頑民發出的文告。全文分為兩段。第壹段是攻心,讓殷頑民服從周人的統治。原因是妳們讀書人不好,上天給了我壹條大命,“小邦周”,絕不是我“敢活壹世”或“敢謀位”。就像妳的祖先取代了夏傑,也是“上帝不會保護”夏傑。別怪我把妳從《天商(大城市)》搬到西天。我可憐妳,這是我的命運所在。第二段講的是給他們壹條生活出路,讓他們就地生活,有妳的田地,有妳的房子。“妳還有妳的地,但妳還是願意停下來。”如果妳能服從命令,那就做個賢惠的人,然後被任命。上帝會憐憫妳,否則,妳不僅會失去妳的土地,我還會把上帝的懲罰強加於妳。

唐明朝聖

在古代,建都時,處於國家的陽位。需要建立壹個建築,取天地之象,在圓圈之下,四面環水。是布政殿,四戶八宅,以聲教四子,稱唐明。《考工·匠師》周堂篇鄭註:“知堂者,為政教之堂。”蔡邕《張句》記載了它的多重功能:“人是天壇,所以祭祀。的家族,殷人的宅第,周人的會館,立功、養老、教學、選賢都在其中。所以說正房的樣子叫大殿,正房叫大房,廳堂叫明堂,四季書房叫大學士,圓水叫碧雍。雖然名字不同,但都是壹樣的。”“詩,周松,我會”表明他曾經“崇拜唐明的文學之王”。

周初,唐明是諸侯中最重要的。當諸侯國出現在周公面前時,周公以天子的身份面朝南站著,手持斧屏。王公貴胄按公、男、男、男、女五等等級依次站在周公對面的中階上。東西排和東西門,伊、滿、榮、狄分站在東、南、西、北門外,遠的九才站在南邊。

這種對皇帝朝覲禮儀的細致入微的安排,無疑可以非常清楚地表明,皇帝與皇帝之間的等級制度是有上有下的,這樣每個皇帝都可以各就各位,維護統治秩序。這就是周公的禮的目標。關於這次唐明活動的時間內容,唐明的立場正是周公所說的:“六年,諸侯在,禮樂制度,授測,天下滿服。”《周松清宮序》說:“清宮,崇王文也。周公在洛邑成了諸侯,率是拜文王。”孔的《蜀》:“五年,成羅衣六年為諸侯,也是明朝諸侯與明堂衛所做的同壹件事。”而《禮記》中周公在唐明的封臣,則是周公建洛邑成功後壹年壹系列慶祝活動的壹部分。除此之外,他還帶領諸侯廟會拜文王,頒賜度量衡,推動政令統壹,把禮樂制度作為這壹年的工作重點。由此,周公的事業達到了成功的頂峰。

  • 上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是什麽時候正式實施的?
  • 下一篇:資產庫存匯總報告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